那几乎微不可闻的脚步声,像一根细针,轻轻拨动了苏清婉紧绷的神经。她与秋月交换了一个眼神,两人俱都屏住了呼吸。
“我去看看。”秋月压低声音,就要起身。
“不必。”苏清婉抬手止住了她,自己则悄无声息地滑下床榻,赤足踩在冰凉的地板上,那寒意让她更加清醒。她如一只狸猫般,不发出半点声响,轻巧地移到门边,耳朵贴上冰冷的门板。
窗外的雨声依旧淅淅沥沥,掩盖了许多细微的声响。她凝神细听了片刻,除了风雨之声,再无其他。
是听错了吗?还是对方极其谨慎,一察觉到异样便迅速离开了?
苏清婉缓缓直起身,眸光微沉。无论是哪种可能,都意味着这清秋院并不如表面看上去那般平静。有人在暗中窥伺。
她回到床边,秋月担忧地看着她:“小姐?”
“许是风吹动了什么物件吧。”苏清婉淡淡地说了一句,并未多做解释。有些事情,点到为止即可,说得太多,反而会给秋月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但她心中清楚,从她落水重生那一刻起,这场无声的硝烟便已经弥漫开来。她必须尽快让自己强大起来,不仅仅是心智,还有这副孱弱的身体。
“秋月,更深露重,你也早些歇息吧。明日……还有许多事情。”苏清婉重新躺下,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喙的意味。
秋月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终还是化作一声恭顺的“是”,为苏清婉掖好被角,吹熄了大部分蜡烛,只留下一盏豆大的灯火在角落里幽幽地亮着,然后才退回了自己的小隔间。
夜,愈发深沉。
苏清婉却没有丝毫睡意。她睁着眼睛,望着帐顶的流苏,前世今生的记忆如同潮水般在脑海中翻涌。
她最大的优势,便是这多出来的一世记忆。这记忆里,有仇人的嘴脸,有阴谋的脉络,还有……那一身在绝境中习得的医术。
思绪飘回了前世。
被废黜皇后位份,打入冷宫的那段日子,是她生命中最黑暗的时光。饥饿,寒冷,屈辱,以及永无止境的绝望。冷宫中,人命比草芥还要卑贱。她曾亲眼目睹一个失了心疯的老太妃,因为多说了一句抱怨的话,便被管事的太监活活饿死。
那老太妃死后,遗物被随意丢弃。苏清婉在其中翻检,希望能找到些可以御寒或果腹的东西。然后,她发现了一本被撕得残破不堪,书页泛黄发脆的古籍,封皮早已不知所踪,只依稀能辨认出内页开头写着“青囊医典”四个古朴的篆字。
或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那老太妃年轻时,家中曾出过御医,这本医典便是她入宫时的陪嫁之物,只可惜时移世易,明珠蒙尘。
苏清婉如获至宝。在冷宫那与世隔绝的环境里,这本残破的医书成了她唯一的精神寄托。她如饥似渴地研读,将那些艰涩的药理、复杂的方剂一点点啃下来,牢牢记在心里。她用自己做试验,辨识冷宫中那些无人问津的草药,甚至悄悄为一些同样境遇凄惨的宫人医治些小病痛,以此换取一些微薄的食物和生存空间。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不觉中,她竟也习得了一身精湛的医术。若非如此,她恐怕也撑不到最后被赵钰赐下那碗毒药的时刻。
想到《青囊医典》,苏清婉的心头不禁泛起一丝暖意。那是她前世在无边黑暗中,唯一抓住的一缕微光。
如今,这缕微光将照亮她今生的复仇之路。
她静下心来,开始仔细分析自己此刻的身体状况。
落水导致的寒气入体是肯定的,这会让她手脚冰凉,畏寒咳嗽。其次,这副身体常年被王氏“精心照料”,看似无病无灾,实则早已被那些慢性药物侵蚀得气血两亏,底子虚得很。否则,也不会在荷花池里泡了那么一会儿,就险些一命呜呼。
必须尽快调理。
苏清婉在脑海中迅速筛选着《青囊医典》中的方剂。她需要一个温和滋补,既能驱寒暖身,又能补益气血,还不能引起王氏怀疑的方子。药材也必须是府中药房常见的,这样才不会显得突兀。
很快,一个药方便在她心中成形。
当归、黄芪补气生血,白芍养血柔肝,川芎活血行气,再加几片生姜暖中散寒,几枚大枣益气养血。都是些寻常药材,组合起来却有奇效,且药性平和,最适合她现在这种外感风寒、内有亏虚的状况。
计议已定,苏清婉只觉心中安稳了不少。
第二日清晨,秋月伺候苏清婉梳洗已毕,见她面色依旧苍白,但精神似乎比昨日好了一些,眼神也更加清亮。
“小姐,今日想用些什么早膳?厨房那边新送了些粳米过来,熬粥最是养人。”秋月一边为她整理衣襟,一边问道。
苏清婉看着镜中自己苍白的脸,淡淡道:“先不急着用膳。秋月,你待会儿去一趟府中药房,帮我抓几味药。”
“抓药?”秋月一愣,随即紧张起来,“小姐可是哪里不舒服?要不要再去请太医来看看?”
“不必声张。”苏清婉摇了摇头,“我只是觉得自己有些气虚体寒,想配些寻常的补药调理一下身子。你照着这个方子去抓便是。”
说着,她取过纸笔,将昨夜思忖好的药方写了下来,递给秋月。
秋月接过药方,看着上面那一行行娟秀却力透纸背的字迹,心中充满了疑惑。小姐……何时会开药方了?而且这药方上的药材,她虽不全认得,却也知道几味是温补之物。
“小姐,这……”
“照方抓药即可,莫要多问。”苏清婉的语气依旧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记住,只说是给我寻常补身用的,不要让任何人起疑,尤其是……王夫人那边的人。”
“是,奴婢明白了。”秋月将药方小心叠好,揣入怀中。虽然心中有万般不解,但她对苏清婉的信任已经超越了这些疑惑。小姐既然这么吩咐,自然有她的道理。
待秋月离开后,苏清婉又在房中静坐了片刻,仔细回忆着《青囊医典》中关于药材炮制和煎煮的细节。她知道,药材的好坏固然重要,但煎煮的手法同样关键,直接影响药效的发挥。
一个时辰后,秋月提着一个小药包回来了,脸色有些凝重。
“小姐,药抓回来了。”她将药包放在桌上。
“可是遇到了什么麻烦?”苏清婉见她神色有异,问道。
秋月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奴婢去药房时,一切都还顺利。只是……奴婢出来的时候,看到二小姐的丫鬟碧螺也在药房门口探头探脑的,鬼鬼祟祟的,不知道在打探什么。”
苏清婉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苏玉柔那边,果然是按捺不住了。看来,自己昨日在池边和房中的表现,已经引起了她们的警觉。
“不必理会她。”苏清婉道,“她们越是想知道,我们越不能让她们知道。”
她打开药包,仔细验看了一遍药材,确认无误后,便吩咐秋月:“你去取个干净的小药罐和一些上好的银骨炭来,再打一盆清水。”
“小姐,您这是要……亲自煎药?”秋月惊讶地问道。府中的汤药,向来都是交给下人或是药房代煎的。
“我的身子,自然是我自己最清楚。”苏清婉语气平静,“有些事情,假手于人,我不放心。”
秋月不敢再多问,连忙依言去准备。
很快,药罐、炭火、清水都准备妥当。苏清婉屏退了秋月,让她守在门口,不许任何人进来打扰。
她将药材一一拣选,用清水浸泡片刻,然后按照《青囊医典》中记载的特殊顺序和比例放入药罐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置于炭火上慢慢煎煮。
她的动作,隐秘而熟练,全然不像一个初次接触汤药的闺阁少女。升腾的药气中,带着一丝丝不易察觉的清香,那是某些药材在特定温度下才会散发出的独特气味。
一个多时辰后,一碗色泽澄澈、药香浓郁的汤药便煎好了。
苏清婉将药汁倒入碗中,待温度适宜后,端起来一饮而尽。
微苦的药汁顺着喉咙滑下,带着一丝丝温热,迅速在四肢百骸间弥散开来。她能清晰地感觉到,一股暖流从小腹升起,缓缓滋养着她那久经亏损的身体。
她知道,这只是第一步。身体是复仇的本钱,她必须尽快将这副孱弱的躯壳调养好,才能有足够的精力去应对接下来的风风雨雨。
窗外,阳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洒下,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
苏清婉放下药碗,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王氏,苏玉柔,你们的“好戏”,也该轮到我来给你们加点料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