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太子的赏赐和惩罚

换源:

  听到此处,云中天骇然:“按照原来的名单放榜,那这几日做的南北两榜,岂不是白做,你这不是在打我的脸,打父皇的脸吗?周然,这不行!”

周然轻轻挥手:"非也,殿下,你且听小的分析。"

“南北两榜之事,殿下有功,也有错。根据小的猜测,陛下会奖励你,但也会惩罚您~”

“先说奖励,无论陛下奖励你什么,你都以此换取南北两榜的名额。这叫做以退为进,既能彻底抚平南方学子的怒气和怨气,又能让那些学子们对殿下感恩戴德,还能赢得陛下的刮目相看。当然只是今年而已,明年就按照规矩来。”

“无论陛下如何惩罚你,你都不要有怨言,接着!殿下可懂小的心思?”

云中天沉思片刻,他脑子虽然简单,但还是有的。

“哈哈~好好!周然,你这招以退为进,我很喜欢!不错,能够收拢人心。”

见到云中天爽快的答应后,周然又道:“小的还望殿下给章天养施加压力,将王海的外甥王腾的南榜名次上升一列,进入前十即可。这是前日小的答应了王海.....”

云中天几乎没有犹豫应道:‘你承诺别人的事,自然是本太子承诺,这事儿,没问题!’

“嗯,另外就是,今日朝堂之上,无论陛下提出任何任务,您不要考虑能不能完成,都答应!”

云中天目光诧异:“你的意思是父皇今日恐另有安排?周然,你不会是父皇的人吧?”

周然笑道:“小的是殿下的人!殿下多虑,只是小的大胆预想了陛下会给继续给您或者是其他皇子出难题考验...”

“好,若是父皇真的如你说的那样,那我接下便是,反正有你这个智多星在,我怕啥,哈哈!”

云中天笑着就下了车。

“殿下,还有一事。”

“不是,还有?就不能一次性说完?”云中天无语道。

周然尴尬笑了笑:“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让殿下给章大人带句话,证据在章大人的脑子里!随时可拿!”

云中天听完,忍不住指着周然:“你啊,要是章天养知道你如此戏弄他,他不得气疯!”

“好,那我进宫了!”

.....

皇宫大殿。

满朝文武叩拜皇帝。

皇帝开门见山道:“昨日,贡院大会,朕已知晓,太子能够在短短两日能够平息众怒,并且让南北两榜顺利实施,着实让朕意外!”

皇帝金口一开。

朝堂之中的文武百官纷纷出言夸赞道。

“太子才智过人,有勇有谋,实乃我大庆之福分!”

“不得不说,太子昨日的作为,让人惊喜!”

“陛下,我等认为,殿下立下大功,该赏!”

.....

云中天听到群臣夸奖,也看到皇帝和颜悦色,心里也是爽歪歪。

“嗯,是该赏,太子,你想要什么赏赐,朕都准了。”皇帝抚摸着龙头,深深的看着云中天。

就这话,让云镇海,云婉晴,还有不少皇子羡慕嫉妒恨。

云镇海对着云中天道:“恭喜大哥立下大功!让二弟羡慕~这是你该得的!”

云婉晴挪动几步,在云中天的旁边建议道:“大哥,你可要想好了,父皇可是难得一间的这样开口,要点有用的东西。比如北方军权,十万禁卫军...或者要我师父给你做护卫...又或者说要一个太子之位永不罢黜的圣旨...也可以求一个免死金牌....”

文武百官听到云婉晴提出的这些,一个个精光闪烁。

就连云镇海隐隐有些晃动身子,不得不说:“六妹,大哥自有打算,你瞎参和什么?”

此时此刻。

“这...父皇好大手笔啊,要不听六妹的,要军权?”云中天心中狂喜,可转瞬之间又想起了周然的话:“无论陛下奖励你什么,你都以此换取南北两榜的名额。”

只见,云中天一步踏出,拱手大声道:“启禀父皇,儿臣想问,是不是真的什么都能要?”

皇帝不怒自威:“君无戏言!说吧,你要什么?”

云中天抬头,眼神一凝,转身对着文武百官:“儿臣经手南北两榜之事,感触颇多!儿臣深知此次南榜的学子和百姓心中依旧有怒火尚未平息....这次改革对于他们,的确不公平一些。可为了大庆的将来,儿臣不得不做。”

"儿臣斗胆向父皇要一个今年南榜五十二名的取士名额照旧,北榜名额二十六名。"

“除此之外,别无所求!”

轰!

云中天说完,一身正气的站在朝堂之上,那铿锵有力的嗓音传遍整个朝堂。

所有人,无不骇然。

就连一向沉稳冷静的皇帝眼眸之中也是惊诧万分。

而云镇海更是莫名的感受到一种不可思议的心悸:“大哥...居然要这个....这....他真的不是以前的大哥了.....”

云婉晴惊愕之余,随后在云中天的耳边悄声道:“大哥,你让我刮目相看....你要的东西,很好,非常好~”

云中天并未隐瞒,低声对着云婉晴道:“周然让大哥要的!”

“啊~又是他~此人大哥一定要好好珍惜啊,你可知道你要的这个东西,以后收益无穷。”云婉晴心中暗自吃惊,越来越对周然有兴趣了。

“太子大仁,大庆必兴!”

“我等恳请陛下准予!”

文武百官纷纷下跪,目光之中尽是赞赏太子的请求。

皇帝满意的笑了,这是他第一次在朝堂笑。

“好~太子,你让朕深感欣慰。”

“朕答应你!”

“章大人!”

“下官在!”

“就以太子所言,今年南榜名额照旧!北榜二十六名,另外从今往后,南北学子之间要多走动,多交流。”

“臣遵旨!”

“太学府何在?”

“下官在!”

“今后太学府的老师,每年从各州各府派五百名前往北方教授知识,三年可回,不回另有重赏!”

“北方每年派五百名武艺高强之辈,在各州学府教授武艺!今后科举制度,加入武艺一项和诗词歌赋,享同等地位。”

“大庆,应当文武兼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