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横跳(一)

换源:

  公元908年(梁开平二年)五月,淮南突然发生重大变局,吴王杨渥被杀,徐温上位,杨行密第二子杨隆演袭吴王位。

杨渥从小本性不良,长大后更是烂泥扶不上墙,他的做人原则是“快乐自己,拧巴别人。”

连杨行密都不待见这个长子,有一次,杨渥又是酒后闹事,杨行密忍无可忍,他说:“翻滚吧,牛宝宝。”

啥意思啊?

让他滚犊子。

杨行密外放杨渥去宣州做观察使。

后来杨行密生病,开始为继承人问题担忧。

在淮南,杨行密就是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既能提供政治保障和经济基础,还能提供情绪价值,但是大树的烦恼,也只有大树自己知道。

杨行密有六子,长子杨渥十八岁,其余五子均在十岁以下,他看不上杨渥,其他儿子又年幼,所以在继承人问题,杨行密的选项有限,这让他痛苦不已,导致病情加重。

还是那句老话,健康长寿很重要,杨行密和钱镠斗了半辈子,各方面势均力敌,但在继承人问题上,杨行密输了不止一条街,钱镠晚年,不知道选择哪个儿子做继承人更合适,因为优秀的很多,杨行密病重时,不得不选择杨渥,因为别无选择。

最终的结局是吴越国国祚昌盛、子孙万福;吴国则是国破家败,子孙绝嗣。

左、右牙军指挥使张颢、徐温提醒杨行密该早做决断,免得夜长梦多。

不得已,杨行密秘密召回杨渥,嘱咐后事,他把杨渥托付给张颢、两位老将。

到了这个时候,杨行密也只能选择相信张颢、徐温两位老人对杨家的忠心,真心和良心了。

事实证明,杨渥在令人失望的道路上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袭位后,恶习不改,还变本加厉,根本不把徐、张二人放在眼里,二人多次劝谏,杨渥不仅不改,还挑衅的对张颢、徐温二人说:“我就是这个样子,怎么样啦?要不然你俩杀了我,淮南你们来管?”

一副欠揍的样子。

张颢、徐温二人也非善类,两人商量说,既然杨渥有这么奇怪的要求,要不我们就成全他。

于是张颢、徐温二人合谋干掉了杨渥,然后对外放话说:“不是我们二人要杀他,是他自己提出这样的要求哦。”

杨渥被杀后,其他人敢怒不敢言,淮南事务由左牙军指挥使张颢、右牙军指挥使徐温共同掌管。

后来,徐温、张颢二人发生矛盾,毕竟徐温技高一筹,设计干掉了张颢,徐温扶持杨行密第二子杨隆演袭位吴王。

杨隆演袭位时只有12岁,年少无知,大权旁落,徐温专权,在徐温眼里,杨隆演就是个傀儡,是吉祥物。

一直躲在幕后,平时很少抛头露面的右牙军指挥使徐温开始走到历史前台,独掌淮南。

徐温生于862年(唐懿宗咸通三年),江苏东海人,年轻时贩卖过私盐,后投奔杨行密,官至右牙军指挥使,杀掉杨渥、张颢后以左、右牙军指挥使独揽淮南军政大权,公元919年(后梁贞明五年)尊杨隆演为吴国王,自任大丞相、封东海郡王。

公元927年(后唐天成二年)徐温病逝,终年六十七岁,后被南唐追封为齐王,谥号忠武。

杨行密活着的时候,就与朱温势同水火,朱温灭唐,建立梁朝,徐温授意杨渥不予承认,继续忠于唐朝,使用“天佑”年号,令朱温不爽。

于是朱温封钱镠为吴越王,意在羞辱徐温,钱镠兼有吴、越两地,你徐温又能怎样?小样!

徐温也确实不敢拿朱温怎么样,没那个实力,但敲打敲打钱镠的实力还是有的。

徐温决定先攻打苏州,苏州这颗钉子拔了,钱镠吴越王的含金量就成色不足了。

公元908年(梁开平二年)九月,徐温派遣大将周本、吕师造率五万精兵攻打苏州。

苏州守将曹珪,著名的守城大师,从公元898年(唐昭宗光化元年)开始,曹圭已经在苏州待了整整十年,十年间,两浙、淮南之间你来我往争斗不已,但苏州城从未离开过钱镠的视线,曹珪居功至伟。

这场攻防大战应该很经典、很精彩也很惨烈,史料记载有限,作者只好依据有限的史料加上自行脑补,最大限度加以还原,不妥之处,勿喷。

交战双方:

攻方主帅周本,副将吕师造。

守方主帅曹珪,副将孙琰。

交战双方兵力:

攻方兵力五万,配有专用攻城机械若干。

守方兵力二万,配有守城器械外加上全城百姓。

交战过程大致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为缓解曹珪防守压力,钱镠使用调虎离山之计,派张仁保统领大军攻击淮南重镇东洲(今江苏南通),占领东洲。

徐温命令周本、吕师造继续强攻苏州,令一方面派降将陈璋领兵救援东洲。

陈璋很卖力气,他拿出蔡州军的狠劲和流氓手段,一举打败张仁保,夺回东洲城。

陈璋攻击东洲得手,让周本、吕师造信心满满,于是加大攻城力度和节奏,动用各种攻城器械比如传统的云梯、天桥、冲车及各种攻城方法如水淹、地道、爬城、筑山、放火等,都被曹珪一一破解。

第二阶段:

周本、吕师造开始使用重型攻城武器抛石机。

抛石机被称为古代攻城神器,它是通过杠杆原理将石头、火团、毒药等重物投入对方城内,达到杀伤敌人的目的。

公元1275年,襄阳大战,忽必烈久久攻不下咸阳城,最后使用改良过的抛石机,估计里面装了火药,才一举拿下咸阳城,可见抛石机的威力。

后来这种抛石机被称为襄阳炮,应该是火炮的前身。

游戏迷都知道现在有一款抛石机攻城桌游,还有什么抛石机攻城比赛之类,但实战中抛石机攻城可比游戏残酷的多。

周本、吕师造投入使用的抛石机也是经过改装的,抛石距离可以达到三百-四百米,抛石重可达一百公斤。

周本、吕师造使用这种重型抛石机连续炮击苏州城七昼夜,但令人遗憾的是苏州城墙没有出现缺口,苏州城稳如泰山,这让周本很抓狂。

原来,曹珪入主苏州城后,为感谢钱镠对自己的信任,也为了维护自己守城第一人的荣誉,很下了一番功夫,他结合苏州城特点和外围环境,对苏州城墙进行了改造,具体做法是:

1、将城墙宽缩窄至五-六米,降低被抛石机击中的概率。

2、用能承受抛石机攻击的平头墙取代女墙。

3、直角城角容易被抛石机轰塌,改为半圆形。

4、废除角楼和瓮城,因为容易被抛石机攻击。

5、在城内布置射程更远、精确性更高的抛石机,专门打击对方的指挥系统,实现精确制导,达到威慑甚至斩首的效果。

曹珪改良过的抛石机射程可达五百米,周本差点被石头击中。

得知战况不利,徐温给周本送来一款名叫“洞屋”的攻城利器,这是徐温让手下新开发的攻城器械,首次投入使用,徐温希望“洞屋”能立奇功、获奇效。

所谓“洞屋”,结构是这样的:外形像一个屋子,四周用牛皮包裹,下面安装四个轮子,士兵携带攻城器械躲在里面。

简单说就是古代版的类似坦克、装甲车之类,古代钢铁技术不发达,只好以牛皮代之。

洞屋可以滑行,因牛皮坚韧厚实,不怕刀枪剑戟、滚木雷石攻击,从而达到快速攻到城墙的目的。

这种新式武器效果怎样不得而知,不过周本非常愿意一试。

刚开始,进攻很顺利,“洞屋”顺利突破封锁到达城墙下面,守城官兵一看有点傻眼,没见过这种怪物,一时不知道如何应对。

一起与曹珪守城的副将名叫孙琰,浙东台州人,骁勇多计谋,人称“孙百计”,他与几个将领夜里趁着下雨偷回一辆“洞屋”,拆除后找到破解方法:在竹竿一端上安装滑轮,在滑轮里装上粗的绳索,绳索装上尖锐铁锥,利用滑轮作发射器,将铁锥对准“洞屋”弹射发出,“洞屋”四周的牛皮被射穿(估计孙琰做过铁锥射穿牛皮试验),士兵暴露,成为守城士兵攻击目标。

当然“洞屋”内士兵也不会等死,瞬间冲出“洞屋”,拿起“洞屋”内的攻城器械如冲车、撞车,攻击城门和城墙,孙琰立刻命令士兵撒下渔网护住城墙、城门,把冲车、撞车缠绕住使其动弹不得。

第三阶段:

周本、吕师造一直无法攻破苏州城,不得已采取最后一招,围城。攻城的最高境界就是围而不攻,损失小但消耗大,要进行成本核算,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不会作为首选。

不过周本、吕师造选择围城具备先天优势,苏州本来离淮南就很近,物资补给、人员补充都不是问题。

反观曹珪一方,苏州就是一座孤城,距离杭州遥远,补给线太长,如果没有援军或者没有补给,曹珪最终要么投降、要么出城野战。

周本、吕师造把苏州城包围的风雨不透、水泄不通、同时重点部署外围防守,出动观察哨,防止钱镠派杭州军突袭,他要困死曹珪。

第四阶段:

转眼苏州被围了近六个月,曹珪心情还算好,再围六个月粮草也没什么问题。

但钱镠不这样想,苏州城被围时间长了,守城士兵会发生微妙的心里变化,有时候这种变化是致命的,祸往往起于萧蔷之内。

之前钱镠迟迟没有动手,也是考虑到守城士兵发生心里变化,围城士兵同样也会有,他们也会产生疲劳、懈怠甚至厌烦心里,所以钱镠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间点。

打仗其实打的是心理战。

公元909年(后梁开平三年)四月,钱镠命弟弟、牙内指挥使钱镖、行军副使杜建徽、江海游奕都虞候何逢等领兵五万救援苏州。

这次全能六边形将军顾全武没有出战,自从公元906年(后梁开平二年)一月顾全武攻破衢州城后,因身体原因,钱镠不再让他领兵打仗,有空给自己做老师,讲讲佛经。

队伍中有一位十八线士兵司马福随队出征。

钱镠这次救援准备与城内曹珪取得联系,内外夹击攻击周本、吕师造的淮南军,争取一战而胜之,但需要派一人潜入苏州城和曹珪接头,这个人不仅要机智灵活,关键还要熟悉地形,水性极好。

苏州是水城,河网密布,河道纵横,苏州城门专门设有水门,方便船只进出。

进城必须走水道,安全。

历史给了司马福一个绝好的机会,司马福抓住了,他主动请缨,要求独闯苏州。

司马福是地道的苏州人,对苏州地形、水道都非常熟悉,深谙水性,此时虽为十八线,但遮挡不住其优秀的光芒。

司马福从苏州城外河道潜入、一直游到苏州城水门外,突遇难题,原来周本为了防止有人潜水进出苏州城水门,在水门附近铺设渔网,渔网上面挂满铃铛,露出水面,渔网沉入水底,但凡有人潜入水里触碰渔网,铃铛响起,那就刀枪鱼叉伺候。

不过这难不倒司马福,他用竹竿拨弄渔网上的铃铛,当士兵前来查看并拉起渔网的瞬间,司马福潜入水底快速游过渔网,用这种方式,几经几道水网,司马福顺利到达水门与主帅曹珪、副将孙琰见面,双方商定好内外夹攻策略和时间后,司马福又按原路、采用同样的方法游回到杭州军营地。

按照约定,第三天晚上子时,钱镖、杜建徽、何逢与曹珪、孙琰率军同时攻击周本、吕师造,淮南军毫无防备,瞬间崩溃,相互踩踏,死伤无数,杜建徽单枪匹马单挑淮将何朗、闾丘直并生擒之,共斩杀淮南军三千余人,俘获两万余人,其余四处逃散,缴获战甲兵器无数,战船二百余艘。

周本、吕师造等趁夜黑风高逃往东洲陈璋处。

苏州解围,司马福有大功,钱镠提拔司马福为都指挥使,驻守苏州吴江。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