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 章 秋蝉

换源:

  公元912年(后梁乾化二年)十月,钱镠回到老家临安修养,白天检阅了衣锦军,晚上设宴招待家乡父老,酒酣之际,钱镠即兴吟诗一首《还乡歌》:

??三节还乡兮挂锦衣,碧天朗朗兮爱日晖。

功臣道上兮列旌旗,父老远来兮相追随。

家山乡眷兮会时稀,今朝设宴兮觥散飞。

斗牛无勃兮民无欺,吴越一王兮驷马归。”

当年,汉高祖刘邦回家乡沛县的时候,也写过一首《大风歌》,同样的背景,同样是还乡,同样是有感而发,刘邦的《大风歌》大气豪迈,胸怀天下,钱镠的《还乡歌》显得格局有点小,但刘邦本就有独霸天下的野心,而钱镠则只求保一方安宁。

《大风歌》虽气势磅礴、气场强大,但终究难免苍凉寂寥,而《还乡歌》朴实无华、平心静气,朴素、接地气。

钱镠在老家临安喝酒、唱歌、吟诗,好不快活。

消息传到扬州徐温的耳朵里。

徐温老不舒服了,他决定教训教训钱镠,看你还得瑟。

于是徐温派行营招讨使李涛领兵两万,出兵千秋岭进攻临安。

这几年,徐温过得很滋润,杨隆演年纪轻,性格优柔,已经适应了当傀儡吴王,徐温实际已经成为淮南的掌门人。

徐温专权,引起杨行密很多旧臣不满,这其中尤以宣州刺史李遇表现强烈,李遇是杨行密老臣,资历深、资格老、有战功,对徐温这种文臣专权尤其反感,曾对左右说:“徐温是什么人,我还不知道吗?贩卖私盐的,小人得志罢了。”

李遇的话传到了徐温耳朵,徐温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结局很悲剧。

徐温决定剪除李遇。

徐温授意吴王杨隆演下令免除李遇的宣州刺史职务,接着派大将柴再用领兵护送王坛接替李遇任宣州刺史(王坛原为金华刺史,后叛逃淮南),召李遇回扬州复命。

李遇生疑,不从。

徐温令柴再用围困宣州,令李遇出城领命。

吴王杨隆演眼看发生内乱,急令客将何荛前往宣州劝谕李遇。

何荛劝说李遇:“如果你真的想谋反,就杀了我以表明心迹。如果没有反意,就和我何荛回扬州复命,何必留人口舌呢?”

李遇对何荛道:“何大人知道我李遇乃一粗人,无非是看不惯徐温所为,发发牢骚而已,哪有反心!”

何荛于是说道:“那就有劳李将军随我返回扬州吧。”

李遇对何荛说:“还请何大人说和吴王让我去他处任职。”

何荛心说:“这都啥时候了,还要啥自行车啊!”

李遇随何荛走出宣州城门回到扬州。

不久,徐温找个借口诛杀了李遇,并族灭李遇全家,杨隆演无可奈何。

武将参与政治,一般结局都很惨。

搞定带头大哥李遇,其他藩将知道徐温老辣阴险,都不再敢惹怒徐温,对徐温毕恭毕敬。

其实徐温也知道这些将领对自己是表面顺从,心里不服,于是他想搞点其他事情,转移一下内部矛盾。

这套路,何其眼熟、耳熟。

要转移内部矛盾,那就在外部搞事。

徐温又盯上了钱镠。

面对徐温的搞事,钱镠派出自己三个儿子、最强三人组,三子钱传瑛、六子钱传璙、七子钱传瓘领兵出战。

钱镠令钱传瓘率兵直奔临安救援衣锦军,令钱传瑛、钱传璙率水军进攻淮南东州(南通)以牵制徐温。

千秋岭位于今浙江、安徽交界,是安徽进入浙江临安的唯一通道。这里峰峦叠嶂、溪谷幽静、道路危险、狭窄、崎岖。

钱传瓘赶到临安与钱镠见面,钱镠问钱传瓘有何退敌之策?

钱传瓘告诉钱镠:“孩儿已派小股部队赶到千秋岭打探地形,并且令他们砍伐巨木堵塞道路,断淮南兵后路。”

钱镠以目视之,钱传瓘继续说道:“我已在淮南军进攻临安路上设下三重伏兵,等待李涛一头撞进来。”

钱镠赞许的点点头,钱镠七子钱传瓘颇像乃父,行事风格张弛有度,遇事沉稳,有勇有智,为人温良儒雅,很受钱镠喜爱。

其实在钱传瓘设下三重伏兵背后,钱镠又安排了一道最后防守屏障,即安排衣锦军做最后一道防线,一旦淮南军攻破钱传瓘布置的三道防线,衣锦军全体上刺刀,同时留下一部分衣锦军作机动。

李涛果然很配合钱传瓘,一头扎进钱传瓘布置好的埋伏圈,结果遭到钱传瓘第一道伏兵顽强抵抗,李涛在付出三百多人死伤的代价后突破了第一道封锁,但是无论如何都突破不了第二道封锁,两侧山坡上不断有滚木雷石砸向淮南军,无数弓弩射出的箭雨飞向淮南军,喊杀声、锣鼓声响彻山谷,关键时刻,钱镠的衣锦军也加入战斗,战场呈现一边倒态势,淮南军一时撑不住,阵脚大乱,任凭李涛如何喊叫,士兵也不予理会,四处逃散。

这时一个白袍将走到李涛面前说道:“李将军,看来钱镠事先有准备,如果继续强攻损失会更大,不如往后撤出这千秋零再作打算。”

于是淮南军往后退却,等快退到千秋岭入口处,道路被巨木堵塞无法通行,士兵们慌不择路向两侧山上逃跑,来不及逃走的要么投降要么被杀,就连主将李涛也未能幸免,慌乱中被一支流矢射中,命丧千秋岭。

那名白袍将叫徐知诰,是徐温养子,此刻他也在找寻逃出的通道,略显慌乱,在半山坡上与钱传瓘不期而遇,二人相互对峙了近二十秒,一个白衣白袍、玉树临风,一个剑星眉目、风采俊朗,双方都从对方身上看见了自己的影子。

还是钱传瓘打破平静,心里说:“别以为长的帅,老子就不敢打你。”挥着刀就朝徐知诰扑上去,徐知诰后面几个士兵上来护住徐知诰,徐知诰趁机往山上跑,转眼间就没了踪影。

在这支淮南军里,李涛虽是主将,但大牌不是他,而是二十四岁的徐知诰,徐温为了锻炼徐知诰,派他跟随李涛进攻临安,结果被李涛一路带到了沟里,差点丢了性命,好在他聪明异常、反应迅速、龙行虎步,逃出升天。

钱传瓘没有想到自己放走了一条大鱼,未来的南唐开国皇帝。

当然徐知诰也不知道和他对峙的年轻小将二十年后会袭位吴越国王。

徐知诰后改名李昪,创建南唐。

这边,钱传瓘在临安大破李涛,几乎全歼淮南军,那边,钱传瑛、钱传璙所率领的水军也出手不凡,在东洲大败吴军,生擒吴国将领李师愈、姚延环,俘获吴军三千余人,缴获战船一百余艘。

两线作战取得胜利,还是大胜,让钱镠对自己的儿子们刮目相看,同时也让他的心里起了微妙变化,换句话说,钱镠对常州、镇江有了想法。

有想法还得想办法,钱镠招来钱传瑛、钱传璙、钱传瓘,想征求三个儿子对夺取浙西二州的看法。

也许前面的胜利让钱二代有了些许的信心和自负,也许都想立功心切。

三子钱传瑛首先表态:“攻打二州应该没问题,孩儿愿立新功。”

钱传璙、钱传瓘也齐声附和。

年轻人还是容易冲动。

受三个儿子情绪感染,钱镠决定先攻取常州。

公元913年(后梁乾化三年)九月,钱镠派钱传瑛、钱传璙、钱传瓘三人组合率兵五万攻打常州。

得到钱镠出兵攻打常州的消息,徐温并没有惊慌,以他的经验判断,估计钱镠可能因为前面的胜利有点傲娇了,一般来说,老子骄傲了,容易把情绪传递给儿子,而儿子不仅骄傲还容易轻敌。

前次攻打临安不仅没有成功,还则损了一员大将,甚至养子徐知诰差点命丧千秋岭,让徐温大为恼火:“钱镠的儿子们这是要上天啊。”

徐温决定这次自己亲自出山,好好教训教训钱二代们。

徐温采用急行军模式,于傍晚十分赶到无锡,此时钱氏三兄弟已先期到无锡潘葑镇驻扎,准备以逸待劳。

钱传瓘提醒钱传瑛要注意提防徐温偷袭,钱传瑛说:“徐温远程奔袭,车马劳顿,应该不会冒险攻击我们。”

钱传瑛仅增派流动哨,未采取其他防范措施。

徐稳的心腹、黑云都将陈佑派人去无锡潘葑镇打探钱氏三兄弟驻防情况,回来报告陈佑:“吴越军疏于防范,人卸甲、马卸鞍。”

陈佑于是向徐温献计:“钱氏三兄弟以为我们长途奔袭,断不会攻击他们,所以没有防备,不如我们今晚就偷袭他们,攻其不备,定能取胜。”

徐温令陈佑率一部兵马绕道吴越军后背,自己则亲领余下兵马正面攻击吴越军。

晚上子时一到,陈佑领兵从背后杀向吴越军,徐温则是从正面对吴越军发起冲击,喊杀震天,火光冲天,吴越兵刀不及手,马不及鞍,狼奔豕突,死伤无数。

钱氏三兄弟在众多将士掩护下撤回杭州,途中钱传瑛坐骑受到惊吓,将钱传瑛甩下马,钱传瑛因此而受伤。

这次失败钱镠没有责怪儿子们,而是进行了自责,都怪自己太冲动,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怪自己低估了徐温,冲动是魔鬼,冲动差点要了儿子们的命。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