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在临安被钱镠惊退后一路向西,公元879年十二月黄巢渡过淮河,淮南节度高骈按兵不动。
公元880年十一月,黄巢东渡黄河攻陷东都洛阳,十二月下潼关、,旋即占领长安,建立“大齐”政权,自号大齐皇帝。
田令孜率领五百神策军护卫唐僖宗逃往兴元(今汉中)。
公元881年一月,田令孜护卫唐僖宗从汉中逃往成都,在成都成立”流亡政府“,改元中和。
唐僖宗任命淮南节度使高骈为讨逆东南行营都统兼江淮盐铁转运使,号令东南各道兵发长安讨伐黄巢,希望高骈能收复长安。
高骈不鸟唐僖宗的诏令,仍按兵不动。
高骈想见见董昌、钱镠二人,于是以商讨讨伐事宜召见董昌、钱镠于广陵(今扬州),广陵为淮南道治所。
高骈虽然是淮南节度使,浙江东、西两道不归他节制,但高骈是讨逆东南行营都统,有关讨伐黄巢的军事行动还是要听从高骈号令,他也有权召见董昌、钱镠二人。
董昌、钱镠二人来到扬州拜见高骈。
高骈见二人年轻英武,想拉二人入伙,对董昌、钱镠说:“我欲领兵北上讨伐逆贼,收复长安,二位将军可愿同行,这可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见董昌未置可否,高骈又说:“二位将军可以回去商量再度定不迟。”
回到驿站,钱镠见四下无人,对董昌说:“我看高都统并无讨贼之志,观其言行,倒有自立之心,将军如若应允,恐怕将来会受连累,不如以保卫家乡的名义推辞。”
董昌点头称是。
第二天,二人辞别高骈归于杭州。
当时高骈还处在高光时刻,光环笼罩,还是朝廷的红人,但钱镠看到的高駢却是印堂发黑、目光无神,唇裂舌焦,元神涣散,决定不与之为伍。
看来,不是所有的蛤蟆都喜欢天鹅的,起码杭州西湖的蛤蟆就没看上高天鹅。
钱镠预料的没错,不久以后,高骈与朝廷交恶,还与唐僖宗李漼对骂,甚至把李漼比作更始帝刘玄、秦王子婴。
李漼肚子里还是有点墨水的,知道刘玄、子婴乃亡国之君,遂气急败坏,给高骈罗织很多罪名:“不服从中央、无大局观念、辱骂皇帝、污辱大臣、拥兵自固,养寇自重、与人勾连、图谋不轨、信奉邪教,扰乱民心。”
李漼削了高骈的兵权,只保留虚职。
后高骈被部下所杀。
新、旧唐书均将高骈列入逆臣传,看了下面的介绍你肯定觉得可叹、可惜。
高骈,字千里,幽州(今北京)人,祖籍渤海蓚县(今河北省景县),先世为山东名门渤海高氏,唐朝后期名将、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
高骈出生于禁军世家,年少时为人严谨,研习兵书,又喜好文学,喜欢谈论治道之理,历任右神策军都虞候、秦州刺史、安南(今越南)都护等职。
公元886年(唐僖宗光启二年),高骈从南诏手中收复安南全境,并出任首任静海军节度使,在交趾(今越南河内)修筑大罗城,奠定了现代越南首都河内的基础,后历任静海、西川、荆南、镇海、淮南等五镇节度使,期间多次重创黄巢起义军,被唐僖宗加授诸道行营兵马都统兼江淮盐铁转运使,但后期高骈拥兵自保,导致黄巢顺利渡江,两京失守,后朝廷任命高骈为讨逆东南行营都统,希望他号令东南各道兵发长安讨伐黄巢,但高骈按兵不动,还辱骂皇帝,实为忤逆不道。
于是朝廷削其兵权,仅加侍中虚衔和渤海郡王爵号。
高骈心灰意冷,开始信奉妖术,重用江湖术士吕用之,好装神弄鬼,致使上下离心,终于在公元887年为部将毕师铎所囚杀,年六十七岁。
神一样的开始,神经病一样的结束。
高骈还有一个身份:“诗人”,名气虽不及李、杜、白,但在晚唐还是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
《全唐诗》编有其诗一卷,代表作有《对雪》,我们来欣赏一下: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
董昌、钱镠二人从扬州回到杭州临安,
不久,发生了一件事,二人以此事件为契机,抓住机会,通过神一般的的操作,实现了完美跨越。
起因是这样的,公元881年(唐僖宗中和元年)初,杭州刺史空缺,朝廷任命右羽林将军路审中为杭州刺史。
得知消息,董昌很愤怒。
董昌有理由愤怒。
董昌今年三十岁,都说三十而立,但自己目前只是千把人的指挥使,何谈而立,何时能实现自己的小目标呢?不能一辈子窝在临安这种小地方吧。
董昌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小目标,就是达到他祖父的高度。
当初击退黄巢,让董昌名声大噪,他以为大好的锦绣前程在向他招手呢。
没想到唐僖宗只给了一个口头嘉奖,让董昌很是恼怒。
上次董昌虽恼怒,但还是忍住了,憋在心里没有表达出来,这次他要表达愤怒。
董昌表达愤怒方式简单、粗暴,一同当年直接上菜刀,他要出兵占领杭州。
输在犹豫,赢在行动。
这是董昌的人生信条。
说出手就出手,气势汹汹奔杭州,当天晚上,董昌亲自带领五百临安兵,摸黑进了杭州城,一举占领杭州。
他没有通知钱镠,怕钱镠阻止他。
第二天一早,董昌对外宣布自任杭州都押牙、知州事,接管杭州一切军政事务。
路审中上任途中行至嘉兴,听到消息,停止继续前往杭州,大骂董昌不要脸,吃相难看,但路审中终究是个文官,没有能力把不要脸、吃相难看的董昌赶出杭州,只能以文官的方式表达一下自己的愤怒,就回去向朝廷复命了。
钱镠听到消息,大惊,心有惶惶。
钱镠记得从扬州回来的时候跟董昌建议过:“临安兵少将寡,应以护卫乡里、寻求自保为主。”
他还告诉董昌,万事要一点一点做,所谓积小功而成大事。
董昌认可钱镠的说法。
钱镠也怕董昌,以董昌的脾气和性格,说不准哪天把大家都带到沟里去。
让钱镠郁闷的是董昌居然忽视自己的提醒,绕过自己,直接干到了杭州,步子太大了吧。
有句话不是说,步子大容易扯到蛋,你董昌扯到蛋,那可不仅仅是扯了你自己的蛋,搞不好大家跟着一起完蛋。
钱镠长长的叹口气,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埋怨没用,还是想办法怎么解决才是。
钱镠没有马上赶到杭州,他一面在想着化解危机的办法,一面看看接下来各方的反应,还有就是钱镠想看看董昌的反应。
官方没有表态,朝廷没有,静海军节度使周宝也没有。
官方没反应,董昌有了反应,董昌沉不住气了,请钱镠赶到杭州商量如何应对。
毕竟,董昌还是有点后怕。
钱镠沉得住气,他已经想好了对策。
钱镠赶到杭州。
见到钱镠,董昌赶忙解释这次行动没有和钱镠打招呼的理由,还说各方都保持沉默,自己心里突然有点发毛,钱将军有没有好办法呢?
钱镠告诉董昌:“你这种行为属于抗旨,如果朝廷怪罪,轻者遭到天下英雄耻笑,重者遭到讨伐,无论如何,我们名分不正。”
董昌说:“那怎么办?难道我们退兵回临安。”
钱镠说:“事情还没到这一步,我看不如这样吧,我们把事情经过报告给镇海军节度使周宝,晓之个中厉害,让周宝和朝廷斡旋,或可一试。”
董昌自己没有主意,只得接受钱镠的建议,将情况报告镇海军节度使周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胁之以威,反正就是胡萝卜加大棒。
周宝也知道董昌现在兵强马壮,羽翼渐丰,他不想拨董昌的面子,再者说,董昌头上是顶着抗击黄巢模范的光环的,还受到朝廷嘉奖过的,目前正处在全面征讨黄巢的关键时期,搞不好会影响统一战线。
周宝决定做个顺水人情,于是上表朝廷奏请董昌为杭州刺史,钱镠为杭州都知兵马使。
公元881年(唐僖宗中和元年)九月,基于和周宝同样考虑,远在成都的唐禧宗李漼诏令董昌为杭州刺史,授钱镠杭州都知兵马使,掌管杭州八都军。
一场危机就这样顺利化解。
董昌、钱镠二人由此入主杭州,人生上了一个新台阶。
看来只要方法得当,冷手也可以抓热馒头,心急也可以吃热豆腐!
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董昌长长的舒了口气,他神清气朗,在钱塘江边一个酒馆宴请钱镠、钟明、钟亮、钱镖、成及、马绰和阮结。
席间,大家纷纷向董昌贺喜,恭贺他荣登杭州刺史宝座。
董昌也很客气:“这都是钱将军的功劳。”
钱镠笑笑:“我们应该好好感谢镇海军节度使周宝。”
大家纷纷附和。
董昌继续说:“以后杭州就是兄弟大家的,我们要精诚团结,齐心协力,争取建立新的功业。”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微风习习,董昌喝醉。
“你们知道对面是哪里吗?”
董昌用手指着钱塘江对岸说。
成及说:“那边是浙江东道绍兴府。”
董昌:“当年,我祖父就在那里做过浙东观察使,后来遭小人诬告,被削职为民,流落临安。”
这个钱镠知道,董昌跟他说过。
众人纷纷对董昌祖父表示惋惜。
看到大家对自己祖父遭遇愤愤不平,董昌似乎感受到了某种力量:“我的目标就是去对面,有一天我去了浙东,杭州就留给你们管理,你们要好好努力啊。”
董昌说完,趔趄站起身,手扶栏杆,眼睛向钱塘江对岸眺望,钱镠怕他摔倒,急忙让钟明、钟亮上前扶住。
钱镠:“董将军醉了,我们扶他回去吧。”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