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十八里铺(求鲜花和评价噢)

换源:

  小山子估计着时间,进山收货的商队后天又该来了,再不说,时间就来不及了。

于是,小山子乘着晚饭后没事,三口人正围着饭桌,闲话打唠时,就轻声开口了。

“老爸,你看,我也老大不小了,总不能一辈子靠山吃饭,我琢磨着,我应该干点正事了。

这些年,我学了不少书,先生感觉,我学的还行,他能教我的也不多了,所以,我想到山外去看看,你们看行吗?”。

听完这话,小山子的爹妈一下子都愣住了,小山子老爸的第一个反应是太突然了,前几天的预感今日就应验了。

但还没等他说话,一边的小山子老妈的眼泪就下来了,声调也变了,竟然抽噎起来。

老话说:“老大傻,老二奸,老三才在妈心间”,这老儿子最得老俩口喜欢,给家里这些年做的贡献也最多。

所以,一听老儿要走,当妈的当然最为不舍。

女人家,一急,就知道哭,却不知道怎么说话了。

八年前老先生的一席话,山子爸一直记在心里,小儿子的所作所为也让他明白,这个小儿子真不是凡夫俗子,留是留不住的,只是没想到,这一天来的这么早。

山子爹陷入迷茫之中,想问,又问不出个什么来,小山子翻来覆去的就这一个理由。

山子爹不完全相信,又不完全不相信,只能多叮咛,多嘱咐了一番,最后还是同意了。

老公都同意了,哭归哭,老妈还不是听老公的,听儿子的?

晚饭后,老妈没有象往常那样,出去和邻居们打唠,而是闷在家里,郁闷的暗自消化这个消息。

一晚上一家三口人,无话也无眠,老妈一人在默默地收拾行李,这个应该拿,那个应该拿。

小山子不忍,跟老妈说道,“老妈,你不用准备这么多,你儿子进山打猎这么多年都平平安安的,你还不相信我的能力吗?

被子補盖,我都不需要,到哪我都能找到,我年轻力壮,只要带上常用的衣服,拿点干粮就行了”。

老妈想想,孩子说的也对,这儿子,进深山打猎都没事,出门能有什么事,也就随了儿子。

第二天,小山子左邻右舍、亲朋好友、老先生处,包括哥哥和姐姐家都告诉了一声,又到常走动的几家待了会,话了别,就回来了。

王屯本来就小,这么一来,全屯就都知道了小山子要走的这事了。

第三天一早,商队来屯里了,买卖热闹了一番,不到正午,一切都结束了,这时,小山子才找到掌柜。

把自己的想法一说,要随人家出山,人家见他家长都同意了,自然不会不同意,这事便应了下来。

随后,小山子背着一个不大的随身小包,就跨上了车队的一辆马车,随着车队一同向念木山外驰去。

车轮辘辘,爹妈、哥姐、亲人们的身影渐渐模糊了,一转身,未知世界的身影却越来越清晰。

小山子知道,自己不是简单地离乡谋生,这一去,就不知何年何月能再回来了。

鼻子一酸,就想拚命记住爹娘的容貌,可是,眼泪总是让记忆扭曲,这不争气的眼泪啊!

终于,所有人、所有房屋、所有王屯的一切都消失在山的另一侧了。

小山子转过身来,看向马车行进的前方,看向一个未知的方向,从始至终,小山子都没问车队要去哪。

对他来说,哪儿都是前方,哪都是外边的大千世界。

车队一路走乡过屯,又买又卖,好不热闹,小山子虽然会算账,认识山货,但他都没有参与。

他只是老老实实的在车边帮助看货,买卖成后,再帮助搬运东西,话少而手脚却勤快,很得大家喜欢。

遇到饭点时,哪用小山子吃自带的干粮,叔叔哥哥们都主动喊着他一起来吃,很快,大家就随便起来。

这是他平生中第一次出门,就出了远门,自然感觉山外边的世界里,一切都那么新鲜。

一晃,就过了三天,三天后的上午时分,车队来到一个小镇,远远望去,一个大匾挂在小镇外的最高处:“十八里铺”。

带队的大叔跟小山子说,“小伙子,咱们现在快要到的地方叫十八里铺,是附近二个县,比较大的集市了,但算不上是城池。

我们已经走了半个多月了,大伙都很疲倦,所以,我们要在这个大集待二天,补充一些货物,大家也休整一下,然后,还要再次进山。

你要找城里的活计,当什么先生或账房去,那就得自己向南走了,要是喜欢我们这样方式,就跟着我们走。

我看你还真有股子机灵劲,又通情达理,又有学问,是个做伙计的好材料”。

见带队大叔这么关心自己,小山子也诚心诚意地说道:“这一路已经太谢谢叔叔们了,我就和您在这分手吧。

我的心愿,是要到城里去转转,去学学,至于,最后要干什么,我现在还没想好呢”。

小山子既然都说的这么清楚了,带队的大叔自然不能再勉强什么,“好,那我们就在这分手了”。

“大叔,一路平安,买卖顺利”,进了大集,小山子就和车队分了手,自己一人向集市中走去。

十八里铺大集,那才叫一个热闹,这里本身不过是一个小镇而已,住着不过百多户人。

这里,因市而兴,因市而存,整个镇子,或者说是集市,就一条大道直通南北,把镇子分成东西两半。

这条大道也是土夯的,足有二丈宽左右,没集市的时候,显得非常空旷,但有了集市,就一点也不显得空旷了。

大街两侧是一个接一个的摊位、店铺,中间则挤满了熙熙攘攘的赶集人,吵杂热闹。

各种山货、家织布料、馒头饼果、水果蔬菜、碗盆杂物等等应有尽有。

赶集的人们,应该是周围村屯的人和镇上住着的人家。

今天是农历十五,正赶上是大集之日,这的规矩是三、五、九有集,逢五为大集,所以今天比平时的人多了不少。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