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走出家庭的女人们

换源:

  赵家的大年初一是在小姨家过的,赵家人也是第一

次见到了两个小表弟,冯文和冯武。

在欢聚之后,大家商量起赵化龙三个媳妇的工作问题。

“大龙,这两天,我和你姨妈商量了一下,也跟你刘叔通了气,打算这样安排。

小柳和萍萍,原来在洋行干过,就安排她俩去市商业局工作,也算是业务对口吧。

春花呢,打算安排去区里的供销社工作,离家近,可以照顾家庭和孩子。

你有什么意见没有?”

赵化龙表态道:“您们考虑的很周到,我没意见,就按这么来吧”。

小姨对牧春花、柳如然和林萍说道:“你们三个也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

牧春花表态道:“我觉得挺好,没意见”。

柳如丝说:“我听您的安排”。

林萍也点了点头。

小姨说:“那行,假期一过,我就让红缨给你们三个出证明,你们去报到就行了”。

小姨夫说:“大龙,你就不想换个地方?就凭你是英烈的后代和立下的那些功勋,给你安排个更好的工作没问题。

市公安局的老罗、公安部吴部长可都惦记你呢”。

赵化龙笑着说:“谢谢二老的好意了,我这人不喜欢受人管束,自由自在惯了。

我们钢铁厂,马上就要扩产了,我呢在厂里兼职干的也轻松,不换啦。

再说了,这么高的工资待遇,可不好找”。

小姨夫叹了口气:“行吧,自己觉得好才是真好,只要你喜欢,我们都会支持你的”。

“谢谢姨夫”。

小姨问:“丹丹,你的工作还顺心吧?”

田丹笑着说:“我挺喜欢这个工作,谢谢姨妈”。

小姨看着自己外甥,这老婆孩子的一大家人,十分的感慨。

“我参加革命那年,大龙才10岁,眨眼的工夫,老婆孩子、也有一大家子人了。

唉!我姐要活着,看到这场面得多高兴啊!”

小姨夫也说:“是啊,夺取今天的胜利,是多少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

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需要倍加珍惜,还要保卫好、建设好我们自己的国家”。

赵化龙表态说:“放心吧,我们会把这个国家建设的繁荣与富强,以此告慰那些革命先辈的英灵”。

四个媳妇也都纷纷表了态。

节日期间,赵化龙还去看望了胭脂巷的老街坊们、拜访了刘为民副市长、吴谦副部长,找王一民师长喝了顿大酒。

胭脂19号院,也有了变化。

原住东厢房的黄大爷,照样开着杂货铺,但没了甲长一职,反而是热心的黄大妈,成了街政府治保积极分子。

西厢房的陈大爷因病去世,钱大妈被亲戚接走了。

南房的郝文和何丽夫妻还在,仍在做小学教员,儿子郝文杰也上了高中。

假期一过,牧春花、柳如丝和林萍,拿着街政府开的证明,分别去市商业局和区供销社报了到。

柳如丝,分配到了调配处,当了一名科员。

林萍,分到了后勤处,当了一名调度。

牧春花,分到了区供销社工会,当了一名干事。

对于自己三个媳妇的工作,赵化龙还是很满意的,一是有人使力了,二因为三人都有文化,两者叠加才有了这份好工作。

关键还在于三个媳妇的工作单位,离家都不远。

商业局在隆福寺街,区供销社就在地安门大街上,这可能也是有心人的有意为之吧。

晚饭后,田丹问道:“你们的单位都怎么样,都能适应吗?”

收春花笑着说:“挺好的,活不多、主要是搞搞宣传,到基层听取下职工的意见,为领导决策提一些可行性建议,再为职工谋一些福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挺轻松的”。

柳如丝说:“我哪儿也挺好的,主要调剂市里各商业网点的商品分配,把每月的需求统计好,也不累”。

林萍则说道:“我哪儿也挺好的”。

柳如丝则揭底道:“萍萍的工作可不仅是挺好那么简单,我们局千人的吃喝拉撒用,全在她手里攥着呢,她如今的权力可大”。

林萍不好意思道:“哪有”。

她就是这么个性格,少言少语,用赵化龙的说法,萍萍就是个闷葫芦,但你可别以为她傻,那真是哑巴吃扁食(饺子),心里有数。

听到三人的介绍,田丹心里十分的羡慕。

“真好,听了你们的介绍,我都想换个岗位了。

你们可能不知道,就我那工作,成天的抄抄写写、跑东跑西,没有个停闲儿时候,就跟上了发条一样”。

牧春花反驳道:“丹丹,快拉倒吧,我们怎么能跟你比?你现在是领导,到了我们单位,我们得叫你一声首长”。

柳如丝接上说:“就是,尽拿我们穷人打镲”。

大家的调侃,把气氛都带得活跃了起来。

赵化龙问陶嫂:“你要不要出去找份工作?”

陶嫂说:“算了,她们姐四个全出去工作了,家里这一大摊子谁管?四个孩子谁弄?

你们年轻,应该出去闯闯,我就把家给他们照顾好了,省得你们分心”。

牧春花诚心的说道:“陶嫂,谢谢您了”。

柳如丝也说:“陶嫂是咱们这个家,最大功臣”。

陶嫂笑着说:“说这话就见外了,我也是赵家的一员,虽然不像你们都有名份,但我始终认为,是你们其中的一份子,从不认为自己是外人”。

田丹感慨道:“陶嫂,真难为你了,我能融入到这个家庭,真的很幸运,我谢谢大家”。

陶嫂接着说:“是啊,我也很喜欢这个家庭,大家不分彼此、互敬互让,和和睦睦、亲亲热热、开开心心的过日子,真好!”

这时林萍冒出一句话:“陶嫂现在是街政府的治保积极分子”。

赵化龙问:“什么时间的事儿?”

陶嫂笑着说:“大年初二,红樱主任和林局长不是到咱家来玩吗?那时她跟我说的”。

牧春花问:“治保积极分子是干什么的?”

田丹回答说:“这是市政府施行的一项新举措,旧社会有保甲制度,后来发展成了欺压百姓、敛财的一种手段。

新政府废除了这个制度,施行新的群众联防群保、自治的制度。

具体的说,就是每个居民院,都由居民推举产生一名治保积极分子。

这名积极分子的职责,就是协助街政府,对外来人员和陌生人的查询、登记管理。

把政府的政策及时传达到每一个居民,反映居民的生活问题,调解邻里纠纷。

宣传、动员居民群众,完成街政府下达的各项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

牧春花问:“有工资拿吗?”

田丹回答:“没有,是义务的,全凭本人自愿”。

柳如丝搞怪道:“那陶嫂的权利岂不是很大?”

田丹看她那搞怪的模样,顺坡说道:“这么说吧,上班期间,咱们归单位管,下班回家归陶嫂管”。

柳如丝继续道:“那你这首长回家,也得听陶嫂的呗?”

田丹笑着说:“没错”。

陶嫂指着柳如丝笑着说:“臭丫头,你又搞怪是不是?还你一句话,别拿我们穷人打镲”。

轰得一下,大家全乐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