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浩然婉言感情生分

换源:

  雅俗从小到大都十分喜欢二婶,漂亮的二婶天生有一股普通女子所没有的霸气,她是千红万艳中那个最冷傲带刺的玫瑰。二婶和二叔是从小到大的对头,谁都不服谁,吵吵闹闹多少年。可雅俗也极喜欢二叔,那个霁月清风,俊雅倜傥的二叔,在雅俗眼里是一个十分与众不同的存在,二叔对雅俗一生的价值观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二叔不似父亲和三叔那样对自己的妻子言听计从,他是个极有个性的人,一天到晚时而热情如火,时而沉静儒雅,很热情,很爱笑,也很喜欢自己,就是板着脸的时候都英俊的无可挑剔,每次听别人说起二叔,大家那不是很佩服,就是很欣赏的感觉,让雅俗觉得二叔是世上最特别的人,也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二叔而感到非常自豪。

在雅俗年幼的时候,令她记忆最深刻且对她以后感情观影响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她亲眼目睹了二婶用家法将二叔狠狠地管束了一顿。而且从这件事发生以后,二叔二婶那多年冰雪不见消融的夫妻关系,从此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二叔此后不说对二婶多么的毕恭毕敬,但是父亲和三叔会为妻子做的那些恩爱事,那些以前二叔不会做的事,一下子全部不学都会了,甚至还有一番与众不同的情趣在里头,不得不说,二叔的悟性还是很高的,二婶也迎来了幸福的第二春。

雅俗后来得到了一个结论,身为女子,当为人妻子时,最好要像母亲那样睿智温婉,坚韧大气,得到夫君发自内心的爱与敬佩,或者就像三婶子那般聪明能干,体贴孝顺,甚至有点古灵精怪的人性妙趣,和夫君之间甜蜜恩爱,再不行就得像二婶子那般,夫君实在是太不懂事了,该管的时候就得发狠管。

事情的一长串,得从雅俗与父亲三兄弟一同吃饭时说起,原本大家都以为浩然婉言和好了,可谁知浩然借口妻子打小妾的事冷落了妻子,又把妻子好生折腾一顿,此后还上瘾了。

那段时间浩然在忙着官场升迁的事,就没把雅风的婚事放在第一头。贾夫人为了孩子的终身大事,见到夫君就啰嗦。浩然本想升到期望的职级上去,再为闺女好生筹备,这样雅风的地位也能跟着水涨船高,况且浩瀚在朝早已是二品,兄弟俩只差三岁,他素来好胜心强。

贾夫人觉得婚嫁之事马虎不得,况且雅风早就说定了冯家,双方庚帖都换了,如今拖着不是个事,她这边一直忙着给雅风准备嫁妆,外面的事终究要父亲出面,两家亲朋好友逢时过节该怎么往来,要认一认,冯家那边三不五时的来人请安送礼,讨问日子,甚至连嘉国公府的孟羽丰都来了两趟,送了许多东西,讲来讲去就问这个事,所以就让夫君出面,说不能三心二意。

不知怎的一句惹毛了二爷,两人又开始冷战,二爷之后不是去看慈姨娘,就是睡书房,总是用二十年来对妻子用惯的一招,冷着她不说话。

贾夫人就算再爱夫君,二十年的消磨,热情也耗干了,和一个小妾斗气,也不是她这样的女子会做的,久而久之就慢慢冷淡了,甚至放狠话,就当女儿是她一个人的。

浩然在头一年百官考绩中政绩突出,被皇上调任至吏部,为正三品吏部左侍郎,开年之后又因政治才能出众,加从二品官衔,代行尚书副职。眼下这位朝野皆知的宠臣,即将成为下一任的吏部尚书。

官场上混得好的,哪一个都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众人深知李浩然与皇上君臣契阔恩深,来日即将接任位列六部之首的吏部尚书之职,所以许多人一直在或明或暗的巴结,近期每晚都有这家那家的官场同僚邀请李大人赴宴,李府也总是门庭若市,来客不断,谁家不论有什么喜事都不忘这位李大人。

前程风光,却不能尽情与心爱之人分享,夫人一点没有替他高兴的意思,虽然有小慈朝夕相伴,可真只有一个也不行了,浩然又想到夫人的种种好处,反思是之前对女儿的婚事怠慢了,于是想尽心思补偿妻女。

上次因为孟羽丰来府上呱噪,导致他们夫妻不和,如今时过境迁,他也后悔不已。雅风说定的是广陵侯府世子的嫡长子冯茂林,而冯茂林的姑母嫁给了孟家,正是孟羽丰的夫人。说来孟羽丰这个人一心想跟二爷交好,无奈二爷很不喜他,但是瞧着雅风与冯家的姻缘是注定的。

那冯茂林小小年纪已谋职从七品礼科右给事中,人品有口皆碑,早前见过雅风一次,随之不久冯家就来提亲,前后跑了多趟,上下一口,真心实意,并允诺了诸多好处,万分诚意。如此二爷也不能再耽搁,随即找时间约来冯家目前当家的冯世子说定婚礼相关日程。

冯家也是巴不得这一声,一来茂林志气坚定,二来老侯爷年事已高,广陵侯府数代单传,老侯爷本意想早日见到重孙,子女也有心想办一场喜事给他冲一冲。关于三书六礼相应一切,冯家早就准备万全。

雅风的婚事因此办的相对顺畅,两家去年交了庚帖,二爷说了不久,就来下了聘礼,因为冯家送的聘礼太过于丰厚,二爷又特意发话,另给雅风添了两座庄子作为陪嫁。想那广陵侯府家大业大,几代男丁在朝任掌权之职,颇为显赫,将来轮到雅风当家时,也是不小的工程。

之后双方就是一连串亲友故旧登门,互相熟络,直到冯家敲锣打鼓,热闹无限的把雅风给娶进门。

本以为做到这样,夫人应该回转过态度了,但是贾夫人还是甩脸子给二爷看。二爷不信这个邪,在女儿出嫁后那几天,天天跑去陪着夫人,找话题和她聊,想着自己已经把两个女儿嫁进侯门,还是世子世孙,办的妥妥贴贴,就算真是一府侯爷,不说吹,怕也没自己这本事,就这份女儿福,大哥大嫂也享受不到,更别说老三还没闺女呢。即便如此,贾夫人对二爷就是爱理不理的,睡觉都背对着浩然二爷。二爷实在忍无可忍,直接对夫人开冷战。

以前二爷不知干过多少回冷着夫人不理她,使性子躲着夫人。这回换过来了,贾夫人开始处处躲着二爷,二爷翻天覆地的折腾手段,居然无人接招,每每夫妻说完必要的话,贾夫人转身就走,见了面笑容也没有,搞得二爷好一段时间都见猫猫不爽,见狗狗不是。或许他还是没意识到,二十年的夫妻,他其实已经很爱很爱妻子了,一种瞎折腾但就是离不开的爱,甚至丝毫不输对大嫂的那份最初的痴情眷念,只是仗着妻子爱自己,所以什么都不知道珍惜。

兄弟妯娌子侄谁都看得出来,这一次不需要二夫人哭诉,人人都想帮,却都无从帮起了。有时候张夫人都有点羡慕贾夫人,再三劝贾夫人,她亲生的孩子已经有三个成家了,个个都那么幸福,孙子外孙子也快了,自己的四个还有两个要慢慢愁呢。家里几个小孩子更是变着法的逗贾夫人开心,可都没有用。贾夫人恪守一个当家主母的职责,每天打理家务,没事时就是独处,二老爷的事她也不上心,想去慈姨娘那里就随他去。

转眼端阳临近,这段时间佩香用香成了热潮。贾夫人是个爱香之人,平时在熏香、美容、饮食各方面,对香料都有很大需求,多年来和京城最著名的香料世家保持一贯往来合作。

他们香料铺每到固定节气,都会按时给贾夫人备好所需香料,养生的宣和御制香,美容的花蕊夫人衙香,梳头的金主绿云香,浴浣的茵墀香,熏衣的百濯香,含口的豆蔻香身丸,以及从丝绸之路进口的各种西域香料,都由顶级的制香师一一选好配好,交给贾夫人这位稳定的大客户。

二爷在朝中也会经常收到许多贡品香料,只是他自己在家把香用得少,因此每次得到香料都视情况分给家里人,这次端阳就有不少苏合、安息、麝香、冰片,看贾夫人不缺香,便让人把他的香都送给慈姨娘。

慈姨娘也喜欢香料,但是远不及贾夫人那样用法精致且有品位,对她只要是细腻好闻的就喜欢,况且老爷的给的香料无不名贵,因此当作宝贝似的用着,又是香炉,又是香囊。

就这一件事又伤了贾夫人的心,虽然她不稀罕那点香料,但是直接漠视她,无气都要气三分。想来她还是在意在夫君心目中的位置,尤其是看到夫君和慈姨娘恩爱时,最容易刺激到她。

二爷不想清楚缘由,只是怪贾夫人态度变化的莫名其妙,恰逢出嫁的女儿带着女婿一起回娘家探亲,夫妻俩又不得不扮演恩爱情深的模样。

二爷是个在官场上表演惯了的人,全程装的天衣无缝。贾夫人功力不足,虽然对女儿女婿表现的和蔼可亲,心里就是暗暗憋着气。

二老爷怕贾夫人到时候给他脸色瞧,在晚辈面前有失身份,于是故意大摆宴席,热情招待女儿女婿,不光自己家齐出场,还把兄弟家也请来,想着人多至少能镇住贾夫人。

不巧浩瀚陪张夫人回了娘家,瑾屹也带孩子回了娘家,小辈或随去外祖家,或陪嫂子去了硕国公府,都没请到。三房倒是都请来了。

席上二爷全程表现的口才非凡,独具睿智,惹得贾夫人更加厌烦他,夫妻二人各自为政,你一句,我一套,反倒成了宴会中心人物,抢了回来女儿女婿的风光。

多亏三老爷和晚辈有话聊,兄弟姊妹间也融洽,一顿酒席吃的团团圆圆,热热闹闹。其实家里都知道他们夫妇情况,贾夫人用情至深,受伤也深,二爷什么都知道,就是个负心汉。所以随他俩怎么折腾,只要大家看得明白,生活还是吵吵闹闹一家亲。

回去几天秦夫人一直想这事。又过了两日,在家塾读书的长安把雅俗接到家。上次端阳前长安说想吃绿豆糕,赶上这时节,正是吃来解暑消夏,秦夫人特意做了不少新口味儿的绿豆糕,让长安带到家塾分发一圈,受到一致好评。

这次长安把雅俗带回来,就是想让她再尝尝母亲的新手艺。果然秦夫人拿出十几种新做的糕点,把雅俗放在院里的小桌椅上,一样一样喂了侄女不少吃的。雅俗尤其喜欢吃三婶子做的油糖小烧卖,龙眼大的一个,口味独特,多食不腻。

秦夫人一边大口喂侄女吃糕,一边和侄女闲聊,知道雅俗常去二叔家,经常长远一起玩。

秦夫人对慈姨娘生的三个孩子一直很好,但就是不喜欢慵懒的慈姨娘,或许一个天生勤快的人跟一个天生享乐的人脾性不投,加上二嫂的缘故,导致她跟慈姨娘只是面子客气,从未推心置腹。

随后秦夫人让雅俗帮忙带点儿东西给二嫂,又悄悄叮嘱了几句话,让她见到二婶记得问,记住二婶什么反应,怎么回答的,回头偷偷告诉三婶。

秦夫人想或许小孩子能打开二嫂心结,据说雅俗小侄女重复别人的话滴水不漏,叫她去关心一下二嫂,应该是最好的人选。

雅俗一回家就把三婶的话告诉了母亲。第二天学堂休息的时候,让嬷嬷带着三婶子给她的一小坛腌的马龙藠头,特意去看望二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