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六、凤鸟毕集(一)

换源:

  《中华远古帝王谱》中说:少昊有两位重要的妻子。一位是女娲氏族的女子“羲和”,一位是西陵氏女子“常羲”。羲和和常羲后来发展成为两大部族,是伏羲女娲政权的重要力量。羲和一族,之前在祝融部反叛太昊之时就已经在该的游说中脱离了祝融部,并作为了讨伐祝融反叛部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这之后,羲和部因为其观日的重要使命和之有是祝融部落中的重要一支,得以完全成为伏羲女娲一族之中。而“羲和”并非伏羲女娲的后人,此时的人们已经禁绝了同族的通婚,何况是部族首领。

对于常羲来说,则是西陵族的后代。西,象形。据小篆字形,上面是鸟的省写,下象鸟巢形。(小篆字形如右图。)“西”是“栖”的本字。本义:鸟入巢息止。陵,从阜从夌。阜,大土山;夌,攀越。合起来是“攀越大土山”的意思,引申为“登上、升”之义。合起来,西陵就是鸟儿攀越大土山入巢息止的意思。而现在的青岛市中仍然的“西陵”的地名。西陵部落原就是现青岛市的海边。而这个西陵族就是是现在“鸟人”一词的由来。

距今9700多年的伏羲女娲部落联盟政权中,伏羲首立巫政管理制度,并设柱下史。伏羲女娲部落联盟政权后期,负责制造书契柱下史逐渐形成了一批观测天象,管理书契的专务人员,女的称巫,男的称觋。巫觋集团形成了两支部族,女巫有礄氏,男觋典氏。巫,从“工”从“人”,“工”的上下两横分别代表天和地,中间的“丨”,表示能上通天意,下达地旨;加上“人”,就是通达天地,中合人意的意思。其中的“人”,不是孤立的人,是复数的“人”,是众人。它蕴含着期望人们能够与天地上下沟通的梦想。觋意。字从巫,从见。“见”意为“让人看到”,引申为“大街小巷都可看到”。

原始社会开始时,人们普遍信仰神灵.在这种社会氛围中,人们每做一件事都要求助于神灵--人类尚处于童年阶段,巫术广泛流行.其职事具有很强的技艺性,于是从劳动者中游离出一批从事巫术的专职人员,“在女,曰巫;在男,曰觋”(《国语》)。

在古代,通灵的男性叫做觋,女性叫做巫;在宗教学上,又叫禁厌师、医巫、术士;圣经上称为祭师、先知、天使和圣者;一些地方则习惯叫做灵媒、萨满(SHAMAN)。

又,巫分男女,女巫称巫,男巫称巫与觋(音席 xi)。

《周礼·春官·神仕》:“凡以神仕者,掌三辰之法,以犹鬼神示之居。”贾公彦疏:“按:《外传》云:‘在男曰觋,在女曰巫。’使制神之地位次主之度与此文合,故知此神仕是巫……言‘在男曰觋,在女曰巫’者,男子阳,有两称,名巫、名觋。女子阴,不变,直名巫,无觋称。”而西陵族就是这两个族通婚后形成的部族。

而新立的西陵部和书戚所出同出于穷桑部,所以书戚以同族之人来称呼这位常羲。只是少昊的妻子常羲与当初帝俊的妻子常羲并非一个部族的女性。

少昊的母亲书戚去世后,少昊开始将部落的一切事务都由自己的掌控。

一日,少昊随妻子来到常羲的娘家部落西陵部落,在不高的山头,少昊看见了一些野生的雉鸡,见其羽毛五彩,不禁脱口而道:此真是鸟中之凤啊。常羲灵机一动,就对少昊建议不如就以此为凤鸟,作为部落的号召,凤是百鸟之王,那么首领也就可以成为所有部族的首领了。少昊点头称是,于是便制作了一面凤鸟的旗帜。

凤鸟谓凤皇。中国传说中的神鸟。《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五采鸟三名:一曰皇鸟,一曰鸾鸟,一曰凤鸟。《尔雅》郭璞注:“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山海经南山经第一》:其状如鸡,名曰凤凰。《山海经·南次三经》: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彩而文,名曰凤凰。……,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异物志》也说:「其鸟五色成文,丹喙赤头,头上有冠,鸣曰天下太平,王者有道则见。」后世人便一直认为,五彩鸟如果一出现,就是凤无疑,她象征着祥瑞。汉代的《山阳麟凤碑》上刻有凤凰形状,下面注曰:「天有奇鸟,名曰凤凰。」。

按照状如鸡以及对于这样的鸡的描绘,实际在描绘的便是分布非常广泛的雉鸡,也就是野鸡。

雉鸡雄鸟前额和上嘴基部黑色,富有蓝绿色光泽。头顶棕褐色,眉纹白色,眼先和眼周裸出皮肤绯红色。在眼后裸皮上方,白色眉纹下还有一小块蓝黑色短羽,在相对应的眼下亦有一块更大些的蓝黑色短羽。耳羽丛亦为蓝黑色。颈部有一黑色横带,一直延伸到颈侧与喉部的黑色相连,且具绿色金属光泽。在此黑环下有一比黑环更窄些的白色环带,一直延伸到前颈,形成一完整的白色颈环,其中前颈比后颈白带更为宽阔。上背羽毛基部紫褐色,具白色羽干纹,端部羽干纹黑色,两侧为金黄色。背和肩栗红色。下背和腰两侧蓝灰色,中部灰绿色,且具黄黑相间排列的波浪形横斑;尾上覆羽黄绿色,部分末梢沾有土红色。小覆羽、中覆羽灰色,大覆羽灰褐色,具栗色羽缘。飞羽褐色,初级飞羽具锯齿形白色横斑,次级飞羽外翈具白色虫蠢斑和横斑。三级飞羽棕褐色,具波浪形白色横斑,外翈羽缘栗色,内翈羽缘棕红色。尾羽黄灰色,除最外侧两对外,均具一系列交错排列的黑色横斑;黑色横斑两端又连结栗色横斑。颏、喉黑色,具蓝绿色金属光泽。胸部呈带紫的铜红色,亦具金属光泽,羽端具有倒置的锚状黑斑或羽干纹。两胁淡黄色,近腹部栗红色,羽端具一大形黑斑。腹黑色。尾下腹羽棕栗色。

雌鸟较雄鸟为小,羽色亦不如雄鸟艳丽,头顶和后颈棕白色,具黑色横斑。肩和背栗色,杂有粗著的黑纹和宽的淡红白色羽缘;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羽色逐渐变淡,呈棕红色和淡棕色,且具黑色中央纹和窄的灰白色羽缘,尾亦较雄鸟为短,呈灰棕褐色。颏、喉棕白色,下体余部沙黄色,胸和两胁具黑色沾棕的斑纹。

雉鸡适应性广,抗寒,耐粗生活环境从平原到山区,从河流到峡谷,栖息在海拔300~3000米的陆地各种生态环境中,夏季能耐受32℃以上高温,冬季零下35℃也能在冰天雪地行动觅食,饮冰碴水,不怕雨淋。

集群性强繁殖季节以雄雉鸡为核心,组成相对稳定的繁殖群,独处一地活动,其他雄雉群不能侵入,否则开展强烈争斗。自然状态下,由雌雉鸡孵蛋,雏雉鸡出生后,由雌雉鸡带领初生的雏雉鸡活动。待雏雉鸡长大后,又重新组成群体,到处觅食,形成觅食群。群体可大可小。

雉鸡的形象和习性让古人有所崇拜,也成了少昊所要利用的神鸟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