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乱世出秦国】——第八章:远交近攻,“人屠”白起

换源:

  在那宁静祥和的茶舍之中,棋盘之上黑白棋子交错纵横,每一步都暗藏玄机、饱含深意。两位棋手你来我往,看似轻松悠闲地对弈着,但他们所执之子落下的瞬间,却仿佛敲响了历史的洪钟,古老而厚重的篇章就此缓缓拉开帷幕。

彼时的秦国,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其实力日益强大,光芒愈发耀眼夺目。其他诸国见状,心中不禁涌起阵阵不安和猜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彼此暗中较劲,互相提防,生怕稍有不慎便会被他国吞并或压制。

而与此同时,秦国国君站在这股崛起之势的浪尖上,他那颗原本就雄心勃勃的心,在秦国不断壮大的滋养下,越发膨胀得如同烈日当空一般炽热。然而,正当他踌躇满志之际,秦国的天空中竟接连闪耀出两颗璀璨夺目的星辰——一文一武两位贤臣能将应运而生。

首先登场的便是那位智慧过人的谋士范雎。此人目光如炬,洞察世事,经过深思熟虑后,向秦君献上了一条堪称绝妙的战略:“远交近攻”。此计一出,宛如一道划破夜空的闪电,照亮了秦国未来称霸天下的道路。所谓“远交近攻”,即是与远方那些暂时无法触及或是威胁较小的国家建立友好同盟关系,从而消除后顾之忧;同时,集中本国的优势兵力和资源,全力攻打周边那些距离较近且实力相对较弱的国家。如此一来,既能逐步扩大秦国的领土版图,又可避免陷入多线作战的困境,实乃一石二鸟之良策……

范雎原是魏国人,因才华出众遭嫉妒,被诬陷后逃到秦国。他得到秦昭襄王的赏识,提出“远交近攻”策略,认为秦国应避免与齐、楚等远距离国家直接冲突,而应集中力量攻打邻近的韩、魏等国。

齐国位于东方,距离秦国较远,且实力强大。范雎建议秦国与齐国保持友好关系,避免两线作战。

楚国位于南方,同样距离较远。秦国可以通过外交手段与楚国结盟,确保楚国不会干预秦国的扩张。

通过“远交”,秦国成功孤立了韩、魏、赵等邻近国家,使其无法获得远距离强国的支持。

随后韩国是秦国的近邻,国力较弱。秦国首先对韩国发动进攻,夺取了战略要地宜阳,切断了韩国与中原的联系。

魏国曾是强国,但经过多次战争后衰落。秦国就通过军事压力迫使魏国割让土地,逐步削弱其力量。

赵国是当时的强国,尤其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后,军事实力强大。在当时是唯一能够与秦国所抗衡的军事强国,秦国就在此时发动了对赵国的“长平之战”。

因为范雎的“远交近攻”策略的展开,秦国避免了多线作战。而战神白起的突然崛起,又这一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时,韩国因为“远交近攻”的策略,战败之后本是将上党郡割让给秦国,但上党百姓不愿归秦,转而投靠赵国。赵国接受上党,激怒了秦国,成为战争的导火索。

秦国派大将王龁进攻上党,赵国派老将廉颇率军抵御。

廉颇采取坚守策略,依托长平的有利地形,修筑壁垒,避免与秦军正面交锋。

?双方对峙长达三年,秦军久攻不下,粮草消耗巨大,其间劳民伤财,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但很快事情迎来了转机。

秦国利用反间计,散布谣言称廉颇怯战,且赵国更年轻的将领赵括才能出众。赵孝成王中计,撤换廉颇,任命赵括为主将。

?赵括缺乏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改变了廉颇的坚守策略,准备主动出击。

而秦国秘密启用名将白起为主将,王龁为副将。白起针对赵括的轻敌心理,制定了诱敌深入的战术。

赵括率军主动出击,秦军佯装败退,将赵军诱入包围圈。?白起派兵切断赵军后路,将其分割包围。?赵军粮道被断,陷入绝境,只能筑垒坚守。赵军被围困46天,粮草耗尽,士兵甚至开始互相残杀为食,赵括试图突围,被秦军射杀,赵军群龙无首,最终投降。

但白起担心投降的赵军反叛,将40万赵军俘虏全部坑杀(活埋),仅释放240名年幼士兵回国报信。这一残忍行为震惊天下,赵国元气大伤,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

长平之战使赵国损失了40万精锐,国力大损,从此一蹶不振,而白起的“人屠”之名也因此而来。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