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并购风云起,秦李白战鳄鱼恤

换源:

  “但陈氏家族的陈骏先生可是创始人,握有鳄鱼恤一半的股份,我们真有机会?即便老板财力雄厚,陈先生又岂是轻易放手之人?”

鳄鱼恤的并购,显然不是通过简单的狙击就能取得控制权。团队成员的脸上写满了担忧。

毕竟,这家老字号源自上世纪初,由德国人在香江创立,经历二战后被港府没收,最终落入陈骏手中。

历经三十载风雨,才铸就了今日的服装帝国,如此潜力无限的家族企业,谁又愿意轻易割舍?

“嘟!嘟!嘟!”

秦李白轻敲桌面,会议室迅速恢复了平静。

他缓缓说道:“自今年初,股市一片红火,鳄鱼恤的市值更是屡创新高,从约8亿攀升至如今的11亿港元。”

“或许正因如此,陈骏先生选择抛售部分股票以套现。据我方途径了解到,陈骏目前所持股份已降至大约36%。”

“只要我们能在其察觉之前,夺得超过50.1%的股份,鳄鱼恤便是囊中之物。”

秦李白的发言简洁明了,接下来的具体操作则交由梁安德和林国栋细化部署。

操作策略并不复杂:在适宜的价格区间,持续吸纳鳄鱼恤的股票,力求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对鳄鱼恤50.1%以上股权的掌控。

事实上,早在并购行动正式启动前,秦李白已借助汇丰银行悄然购入了11.17%的鳄鱼恤股份。

这意味着,距离触发强制要约的37%股份门槛,尚需额外获得约26%;至于达到绝对控股的50.1%,还需增加约39%的股份。

这11.17%的股份收购,已耗费秦李白1.31亿港币,幸亏系统提供的并购卡承担了90%的资金,否则这将是对其流动资金的巨大考验。

得益于此,秦李白个人实际投入仅1300余万。

接下来,并购团队的任务是继续吸纳股票,并在触及37%的节点时,正式向所有股东发出要约。

彼时,鳄鱼恤的另一大股东兼董事会首脑陈骏,要么加入竞购,展开一场资金实力的较量,看谁能更快达到50.1%的持股比例;要么只能无奈退出,将自己亲手打造的企业拱手让人。

资本市场的冷酷,莫过于此。

完成投资公司的事务,秦李白转而关注电扇公司的运营。这是亡父秦阳留下的遗产,且根据系统任务指示,前景一片光明,他自然不愿轻言放弃。

古典吊扇的样品已分批送往海外几家代理商。

此前,秦李白力排众议,促使港岛工厂大规模生产。

即便欧美市场反馈不佳,他也决心即使亏损也要卖出这十万台风扇,毕竟与系统奖励相比,短期损失显得微不足道。

幸运的是,首个海外代理的积极反馈传来,来自美国加州的代理商对古典吊扇表示兴趣,下单一万台。虽然数量不多,却足以让晨星公司上下为之振奋。

毕竟,仓库里已囤积了五千多台新产风扇,销售压力山大。

眼看第二项任务有望达成,秦李白心中自是欢喜。

然而,与此同时,晨星投资对鳄鱼恤的并购行动遭遇波折。

晚间,TVB播送了一条新闻:“鳄鱼恤,香江老牌服装巨头陷入收购风波。

据匿名知情人士透露,某公司已悄然持有鳄鱼恤26.1%的股份,成为仅次于陈骏先生的第二大持股者。

陈骏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誓言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反击此次收购企图。”

在那个繁华之地,香港,几乎每个人的生命轨迹都与鳄鱼恤系列服饰紧密相连。

从婴儿的第一件衣物到成为商界精英,鳄鱼恤陪伴着无数人的成长与成功。

无论是在金融区的高楼大厦,还是在市井小巷,从亿万富翁到普通百姓,从优雅的白领到辛勤的蓝领,鳄鱼恤拥有着广泛的忠实拥趸。

陈骏,这位亲手将鳄鱼恤品牌推向辉煌,甚至可说是品牌奠基人的传奇人物,内心却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在另一个时空的历史里,他因强烈的反共立场而声名在外,最终不得不将自己亲手创建的鳄鱼恤王国拱手让人。

但在1978年的当下,香港回归的议题尚未尘埃落定,陈骏心存侥幸,尚未急于出售鳄鱼恤,却意外遭遇了秦李白的挑战,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

鳄鱼恤大厦的顶层,董事会会议室中,气氛凝重。

陈骏面色阴郁,坐在首位,对面则是他的长子,鳄鱼恤的总经理陈炳云。

“阿云,从昨天到现在,有多少股东接受了我们的收购提议?”

陈骏询问着。

前一日,陈骏向所有股东发起了收购要约,目标直指51%的控股权。

鳄鱼恤的市值此时约为12.9亿港元,每股价值3.59港元。

陈骏提出的收购价为4港元,远高于市价,显示出他的决心。

目前,他持有鳄鱼恤36.9%的股份,要达到绝对控股还需额外14.1%,即至少5066万股。

此前,陈骏为投身股市和其他投资,已套现约20%的股份,获得约两亿港元的收益。

如今,为了确保控制权,他必须再投入至少2亿港元,将持股比例恢复至51%以上,这意味着之前的套现所得将悉数回流鳄鱼恤。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