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香港后来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地理优势不容忽视,作为中国大陆对外开放的窗口,背靠十多亿人口的庞大市场,香港的腾飞实属必然。
彼时,衡量香港股市的标尺是1969年由恒生银行公布的恒生指数,简称恒指。
香港股市的繁荣,从当时并存的四家证券交易所就可见一斑。
未来的香港联合交易所尚未诞生,直到1986年,四所合并后正式运营,香港股市才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此刻,秦仕安站在交易所外,望着那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涌动着对未来的无限期许。
在繁华的港岛上,身为富有的人,自然享有一些特别的权利,哪怕这些权利需以金钱为代价。
秦仕安在证券交易所,不必如同众多普通股民般,在拥挤的大厅中奔波。
他花费了十万港币,成为交易所的VIP会员,享受专属待遇——可以在交易内租赁私人包厢,并由专业操盘手提供一对一服务,远离大厅的喧嚣与纷扰。
开户手续由专属操盘手代办后,秦仕安站在包厢内,仔细审视着股市的动态。
尽管此刻仅为1978年,但香港上市的公司已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些公司多数由香港本地显赫的家族企业所拥有,也不乏从草根阶层崛起的大亨所创立的企业。
毕竟,香港居民大多源自中国东南沿海,那里的商业氛围浓厚,浙商、温商、潮汕商等商帮闻名遐迩。
这些地区的人民以其敢为人先、勇于拼搏的精神著称,因此,一些人能够脱颖而出,成就一番事业,也就不足为奇了。
然而,这一时期,香港股市上的大多数公司规模相对较小。
普遍而言,一家正常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值大约在数亿至数十亿港币之间,市值过百亿的大型企业屈指可数,且多为英资背景或是极少数顶级华资企业,诸如怡和、置地、会德丰等英资公司,以及长江实业、九龙仓等华资巨擘。
而小小的香港岛,彼时的上市公司数量已逾千家,这仅是1978年的景象。
由此观之,香港股市的活跃程度与经济的繁荣可见一斑。
秦仕安并未逐一分析每一家公司,因为他既无充裕的时间,也缺乏这样的能力。
他选择了一条捷径——借助系统的力量。
目标:亚瑟士商业
投资上限:2500万
预计回报:300%
分析:当前股价1.11元,预估将上涨至,投资回报率超300%
这便是他的选择!
亚瑟士商业,一家规模适中的公司,业务模式单一,抗风险能力偏弱。
据其公开资料显示,这是一家经营中型连锁菜市场的公司,其市场分布于港岛和九龙区域,共计7家规模不等的菜市场。公司的市值约莫11亿港币,规模不大不小。
经过深思熟虑,秦仕安决定放手一搏。
他指示VIP包厢的专属操盘手及公司的财务总监,与交易所内的汇丰投资部门人员接洽。
不顾财务总监与汇丰人员惊讶的眼神,他果断决定以500万港币作为本金,采用五倍杠杆配资,筹集到2500万资金,全数用于购买亚瑟士商业的股票。
彼时的香港股市,杠杆比例尚不及后来那般夸张,特别是对于资金量较大的投资者而言,五倍杠杆已是极限。
在秦仕安的坚持下,汇丰投资部门的工作人员迅速行动,一番忙碌后,2500万的购股订单出现在了亚瑟士商业的交易板上。
近期,亚瑟士商业的股价持续走低,从最高点1.45港币滑落至今日开盘的1.08港币,随后略有回升,稳定在1.11港币。
见到这只股票表现不佳,突然冒出一位“豪客”挂出如此巨额的买单,相当于总股本的2%以上,不少套牢的散户和小型机构纷纷抓住机会,抛售手中的股票。
至股市收盘,秦仕安的买单悉数成交,亚瑟士商业的股价也因此笔大额买入的支撑,反弹至1.45港币。
乍看之下,秦仕安似乎已经获利,实则不然。
当前的股价上涨完全基于他的大额买入,一旦他试图抛售套现,市场恐慌情绪恐将导致股价随之下跌,最终他非但可能无法盈利,甚至会小亏一把。
除非有金融高手运用高明的手法分批卖出,方能确保盈利而不致亏损。
秦仕安并不急于一时,他深知该股票的真正价值在于其后将攀升至的价位,那时才是最佳的脱手时机。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