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用兵,长公主的铁腕

换源:

  随着大将军顾鼎之踏步出班,所有人的目光都是吸引了过来。

靖王府覆灭,朝野上聒噪之声自然不会少。

但是这些老谋深算的臣子都是老狐狸,不会贸然出头。

枪打出头鸟的道理他们还是知道的。

长公主意见不明,文臣集团的长孙无忌还没有开口。

他们也观望着,静待事情的进一步发展。

隔岸观火,才能给自己谋取到最大的利益。

“大将军有何高见?”秉笔太监一摆手中的拂尘,忠实传达长公主的话语。

“长公主容禀,”顾鼎之声音中气十足,“依臣之见,靖王之乱,关键不止在于给民生造成的伤害,这些损失我们接着制定政策,慢慢休养生息,总能够恢复。”

“此案的关键在于,白行简和胤王朝勾结,其中更有道门中人参与,企图颠覆我大周政权,这才是心腹大患。”

“据此可见,边境的形式已经是一触即发了,大胤的野心不会小,这些年的动作也没有停止过。微臣想替大周军武数十万将士问一句。”

“大胤之祸,更当何为?”

顾鼎之话语铮铮,说出了自己的心中所想。

随着他的话语一出,太极殿中不乏有倒吸冷气的声音响起。

大将军此言,可谓针砭时弊,条分缕析。

而且他的出发点,完全是大周王朝的生死存亡,没有考虑党争的三三两两小心思。

慷慨坦荡,荡气回肠。

是英雄本色。

秉笔太监也是面色一变。

他上阶两步,靠近了帘幕,等待着长公主的示下。

这个问题不可谓不尖锐。

等于是将大周王朝目前最大的问题摆在了台面上。

那就是和大胤的南北对立。

众所周知,大胤是从大周中分流出去的。

除了在战场上的厮杀。

在文人中,双方对于谁是正统的观点,也是争执不下。

如果大胤胜了大周,那就是光复。

如果大周胜了大胤,那就是合流。

长公主女流身份,入主了皇宫,开了天下之先,大胤更是借此攻击。

宣扬他们是正统,大周的文武都是一些裙下之臣。

而长公主对此从不回应。

这些年执政,都是对于大胤采取怀柔的态度。

军事上也采取防守姿态。

顾鼎之为首的武官集团,对此自然是有着不满。

毕竟长久不用战事,他们就只能在军营操练。

得不到晋升的机会。

如果可以上阵杀敌,他们就有机会光宗耀祖,继而封妻荫子。

军中不乏有责备长公主懦弱的微词。

但是都被顾鼎之弹压。

明面上摆出的态度是一回事,但是这个戎马半生的大将军内心是怎么想的。

也就只有他自己知道。

隔了半晌,秉笔太监从帘幕边走下。

长公主已经给出了她的答案。

臣子们屏息以待,等着秉笔太监宣布。

饶是秉笔太监陆地神仙的修为,此刻也是面色凝重。

他略作措辞,吐出两个有力的字:

“北伐!”

此言一出,朝中顿时哗然。

像是一滴水滴进了沸腾的热油中,完全炸开了锅。

“北......北伐,我没听错吧,这是要用兵胤朝了?”

“司马侍郎,你没有听错,长公主的口谕就是北伐。”

“哈哈哈,我等武夫,从军所等的不就是今日吗,待我向长公主请命,定要做先锋,杀他个片甲不留!”

“我等文士也出力,讨贼檄文便由我来写。”

文武百官完全按捺不住,就在大殿中交头接耳了起来。

庄严肃穆地太极殿瞬间变成了菜市场,扰乱不休。

而这一切,只是因为长公主轻飘飘的两个字。

这也不能全然怪他们不顾礼仪,而是大周采取守御的战略已经多年,臣子们心中都憋着一口气。

此时北伐的计划一宣布,顿时人心震动。

大将军顾鼎之也是身躯一震,激动之情难以言喻。

能够再次跨马杀敌,是他毕生所想。

在他的左首,年迈老人长孙无忌颏下白须颤动,却没有动作。

处之泰然,泰然崩于前而不乱,是儒家养气的气度。

长孙无忌对北伐之事保持缄默。

“既然如此,那微臣谨遵长公主之令。”顾鼎之抱拳,竟是行了一个军礼。

他退回本位,不再言语。

看着下面熙攘攘的人群,长公主有些疲惫的舒了一口气。

北伐之事,看似只是两个字的命令,其中的上下关节,又岂是那么容易。

打仗需要后方安定,这些年朝堂立足未稳,她一直在默默蛰伏。

等待着一举而动的那一天。

军队行进,人吃马嚼更是一笔不菲的花费。

没有国库丰厚的支持,只凭一腔豪勇,北伐只是一句空谈。

至少目前为止,事情发生的方向还是按照她的心意的。

长公主有些欣慰的想。

这时,阶下一道年迈的声音突兀响起。

“长公主雄才伟略,在下浅见,倒是有一事忧心。”

长公主凝神看去,是长孙无忌。

这个文官集团的首脑人物,终于要说出自己的筹谋。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