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盟友拉拢:联合朝中中立势力

换源:

  长安城的清晨,薄雾如纱,轻柔地笼罩着这座古老而繁华的都城。太极殿的金顶在晨光的映照下,闪耀着威严而庄重的光芒,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李世民身着一袭玄色锦袍,袍角绣着精致的金色龙纹,随着他的步伐微微飘动。腰间的佩剑泛着幽冷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主人的不凡与坚毅。他静静地伫立在殿前,眼神深邃而坚定,凝视着前方的宫门,心中如同一团燃烧的火焰,思索着如何在这场权力的漩涡中争取更多的支持,为大唐的未来铺就一条光明之路。

“殿下,温大人求见。”一名亲卫悄无声息地走近,在李世民身后低声禀报,那声音如同微风拂过,却打断了他沉思的思绪。

“快请。”李世民微微颔首,语气沉稳而有力,彰显着他一贯的威严与从容。

不多时,温大雅身着一袭青色长袍,袍身随风轻摆,宛如一片灵动的竹叶。他手持一卷文书,迈着不紧不慢的步伐走进殿内。他的神色平静如水,但眼神中却隐隐透着一丝忧虑,仿佛承载着整个大唐的命运。

“臣见过秦王殿下。”温大雅微微躬身,行了一礼,声音清晰而恭敬。

“温大人不必多礼。”李世民见状,赶忙上前一步,亲自扶起温大雅,眼神中满是敬重,“今日召温大人前来,实是有一件关乎大唐命运的大事,想与大人商议。”

温大雅微微皱眉,目光下意识地落在李世民手中的文书上,心中已然猜到几分,“殿下,可是与太子之事有关?”

李世民神色凝重地点点头,随即将文书递给温大雅,言辞中透着深深的忧虑与愤慨,“温大人请看,这是太子勾结婆罗教,意图谋反的铁证。太子党如此行径,已然严重威胁到大唐的根基,若不及时制止,后果不堪设想。”

温大雅双手接过文书,仔细翻阅起来。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脸色逐渐变得凝重如铁,眼中闪过一丝震惊与愤怒,“没想到太子竟然做出这等叛国之事。只是,此事若贸然公布,朝堂必将陷入大乱,恐会引发不可预估的后果。”

李世民深深地叹了口气,目光坚定地看着温大雅,仿佛在向他传递着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本王深知此事的严重性,所以才想联合朝中中立势力,共同应对太子党。温大人在朝中德高望重,与诸多中立大臣交好,还望大人能助本王一臂之力,共挽大唐于危难之际。”

温大雅沉思片刻,缓缓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谨慎与深思熟虑,“殿下,朝中中立势力大多秉持明哲保身的态度,不愿轻易卷入皇子之争,唯恐引祸上身。若要拉拢他们,需拿出足够的诚意和极具说服力的理由,让他们坚信与殿下合作是为了大唐的长治久安。”

李世民微微点头,目光中闪过一丝睿智的光芒,仿佛早已料到温大雅会有此一说,“本王明白。此次拉拢中立势力,并非为了一己之私,而是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为了天下百姓的福祉。本王愿以人格担保,若能平定太子之乱,必当以仁政治国,推行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让大唐走向繁荣昌盛,让百姓安居乐业。”

温大雅看着李世民坚定的眼神,心中微微一动。他与李世民相识已久,深知李世民的为人,也相信他有能力和决心治理好大唐,带领大唐走向辉煌。

“既然殿下有此决心,臣愿为殿下奔走,竭尽全力说服朝中中立势力。”温大雅拱手行礼,言辞中充满了忠诚与担当,“不过,殿下还需注意,太子党在朝中势力盘根错节,宛如一张庞大而复杂的蜘蛛网,我们的行动必须隐秘,稍有不慎,便会打草惊蛇,引发太子党的疯狂反扑。”

李世民感激地看着温大雅,眼神中满是信任与感激之情,“多谢温大人相助。本王会让天策府全力配合大人的行动,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持与保护。”

与此同时,在长安城的另一处,李靖正与一群将领在营帐中商议军情。营帐内气氛凝重,众人的脸色都透着几分严肃与担忧。

“太子党近日调动频繁,种种迹象表明,他们恐怕是要有所行动了。”李靖眉头紧皱,眼神中透着一丝忧虑,仿佛能透过营帐的缝隙,看到太子党正在暗中谋划的阴谋。

“李将军,我们该如何应对?”一名将领焦急地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紧张与不安。

李靖沉思片刻,缓缓说道,声音沉稳而有力,如同洪钟般在营帐内回荡,“如今我们兵力有限,不可与太子党硬拼,那无疑是以卵击石。我们需联合朝中中立势力,壮大我们的力量,形成一股足以抗衡太子党的强大势力。同时,加强对长安城的防守,布置周密的防线,防止太子党突然袭击,让他们无机可乘。”

“可是,朝中中立势力为何要帮我们?他们凭什么相信我们?”另一名将领疑惑地问道,眼神中充满了不解。

李靖微微一笑,那笑容中透着自信与智慧,仿佛早已胸有成竹,“因为我们是为了正义而战,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而战。只要我们能让中立势力看到太子党的恶行,以及我们为了大唐未来的决心和能力,他们自然会站在我们这一边。我们要让他们明白,与我们合作,是为了守护大唐的荣耀,为了子孙后代的福祉。”

几日后,温大雅在长安城的一处隐秘庭院中,会见了几位朝中中立大臣。庭院静谧而幽深,四周种满了翠竹,微风吹过,竹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这场秘密会面的重要性。

“今日请诸位大人前来,是有一件关乎大唐命运的大事相商。”温大雅神色严肃地说道,眼神中透着一种使命感。

“温大人,究竟是何事?还请明示。”一位大臣急切地问道,脸上写满了好奇与担忧。

温大雅将太子勾结婆罗教的证据一一展示给众人,从书信往来的详细记录,到各种证人的证词,无一不确凿。众人看后,脸色都变得十分难看,有的愤怒地握紧了拳头,有的则满脸震惊,不敢相信太子竟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没想到太子竟然做出这等叛国通敌的勾当。”一位大臣愤怒地说道,声音中充满了愤慨与失望。

“是啊,若让太子得逞,大唐必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百姓也将生灵涂炭。”另一位大臣附和道,脸上满是忧虑。

温大雅看着众人,目光坚定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秦王殿下深知此事的严重性,已下定决心平定太子之乱。他希望能与诸位大人携手合作,共同维护大唐的江山社稷,还大唐一片太平盛世。”

众人闻言,纷纷陷入沉思。他们深知此事的重大,一旦做出决定,便将卷入一场激烈的权力斗争之中。

“温大人,我们愿意支持秦王殿下。”一位大臣率先说道,眼神中透着坚定,“只是,我们该如何行动?”

温大雅微微一笑,仿佛早有准备,“诸位大人只需在朝堂上公开支持秦王殿下,揭露太子党的罪行即可。至于军事行动,秦王殿下自有安排。我们要让天下人都知道,太子的所作所为是对大唐的背叛,而秦王殿下才是真正为了大唐未来着想的人。”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同意。他们深知,这不仅是对李世民的支持,更是对大唐未来的一种责任。

然而,就在李世民等人积极拉拢中立势力的时候,太子李建成也得到了消息。东宫之内,李建成坐在主位上,脸色阴沉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

“李世民竟然想拉拢朝中中立势力,真是痴心妄想。”李建成眼中闪过一丝阴狠,宛如一条隐藏在黑暗中的毒蛇,随时准备发动致命一击,“传令下去,密切监视李世民的一举一动。若有中立大臣敢支持他,格杀勿论!本太子绝不允许任何人阻挡我登上皇位的脚步。”

“殿下,这样做会不会引起朝中大臣的不满?恐怕会适得其反。”赵公明担忧地问道,他深知此举可能带来的后果。

李建成冷哼一声,眼中满是不屑与决绝,“如今局势危急,顾不得那么多了。谁要是敢与本太子作对,本太子绝不留情!就算引起一些不满,只要能铲除李世民,一切都值得。”

一场更加激烈的权力斗争,在长安城的朝堂内外悄然展开。李世民深知,拉拢中立势力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他还将面临太子党的疯狂反扑。但他坚信,只要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就一定能战胜太子党,实现自己的抱负,让大唐走向繁荣昌盛。

在太极殿的书房中,李世民与君逍遥、袁天罡、李淳风等人围坐在一起,商议着下一步的计划。书房内烛火摇曳,将众人的身影投射在墙壁上,显得格外凝重。

“太子党肯定不会坐视不理,我们必须做好应对他们反扑的准备。”李世民神色严肃地说道,眼神中透着坚定与警惕。

君逍遥紫眸微眯,手中的混沌珠微微颤动,仿佛在感应着即将到来的危机,“殿下放心,我们已经在长安城内外布下了天罗地网,以混沌之力为根基,设置了重重机关与阵法,只等太子党上钩。他们一旦有所行动,必将陷入我们的陷阱。”

袁天罡转动着手中的天机罗盘,罗盘上的符文闪烁着神秘的光芒,仿佛在预示着未来的吉凶祸福,“臣夜观天象,发现太子党近日必有异动。他们的行动似乎受到某种神秘力量的驱使,我们需提前做好防范,不可掉以轻心。”

李淳风则微微点头,目光坚定而自信,“殿下,无论太子党如何反扑,我们都有信心应对。如今朝中中立势力逐渐倒向我们,我们的力量正在不断壮大。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制定合理的策略,必能战胜太子党,守护大唐的安宁。”

李世民微微颔首,眼神中透着一丝坚毅,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好,那就让我们静待太子党的到来。本王倒要看看,他们能掀起多大的风浪!大唐的命运,必将掌握在我们手中,由我们书写辉煌的篇章。”

随着时间的推移,长安城的局势愈发紧张,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一股火药味。一场决定大唐命运的决战,即将拉开帷幕。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