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这座承载着无数荣耀与梦想的古老都城,在晨曦尚未完全驱散晨雾之际,太极殿内已然灯火通明。李世民身着一袭深色华服,身姿挺拔,静静地立于龙椅阶下。紫金色的气息如轻柔的薄雾,丝丝缕缕地萦绕在他的周身,仿佛给他披上了一层神秘而威严的纱衣。他微微仰头,目光深邃而坚定,凝视着穹顶之上盘旋的九条金龙。那金龙栩栩如生,似欲破壁而出,每一片龙鳞都在灯火的映照下闪烁着微光,仿佛在见证着这权力更迭的关键时刻。
经过数月殚精竭虑的肃清与安抚,太子党残余势力已尽数归降,嚣张一时的突厥也在大唐边境遭受重创,灰溜溜地退去。此刻的大唐,宛如一艘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历经风雨洗礼的巨轮,终于迎来了平稳靠岸、权力交替的重要节点。
“殿下,登基大典乃国之重器,关乎国运兴衰,容不得丝毫差错。”裴寂手持折扇,轻轻挥动,扇面上的星图流转闪烁,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天机奥秘。“依天机推演,三日后辰时三刻,紫微星与帝座星将完美交汇,届时,星辰之力汇聚,正是天命所归之时,举行登基大典最为合适。”裴寂神色庄重,话语间充满了笃定。
他话音刚落,刘文静便迅速展开一卷泛黄的《周礼·登基仪轨》。那卷册在烛火的映照下,墨迹泛着古朴而神秘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千百年传承下来的皇家礼仪。刘文静一脸严肃,认真地说道:“殿下,这《周礼·登基仪轨》详细记载了历代帝王登基的仪式流程,我们可依此筹备,确保大典万无一失。”
李世民微微颔首,目光沉稳地扫过殿内众臣,开始有条不紊地布置任务。“温公,你向来精通典章制度,此次撰写祭天祝文的重任便交给你。祭天祝文乃大典之关键,需以浩然正气书写,让天地见证本殿下登基乃顺应天道,合乎民心。”李世民看向温大雅,眼中满是信任与期许。
温大雅心中一凛,执笔的手微微颤抖。他深知祭天祝文的重要性,不仅是仪式上的必需环节,更是向天下宣告李世民登基正统性的关键所在。当下,他运转《春秋笔阵图》的武道意志,那股雄浑的力量顺着笔尖缓缓注入宣纸。只见墨字如龙蛇游走,在纸上肆意纵横,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镇国威压,仿佛这些文字拥有了生命,散发出一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气息。“臣定不负殿下重托,以毕生所学,撰写祝文,为殿下登基盛典增添光彩。”温大雅语气坚定,眼神中透露出决然的信念。
裴寂则带着礼部官员匆匆奔赴太庙。太庙中,编钟、鼎簋等礼器陈列有序,散发着古朴而庄重的气息。裴寂小心翼翼地查验着每一件礼器,当他手中的折扇轻轻拂过“开天钟”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只见上古符文突然迸发微光,那光芒虽不耀眼,却蕴含着一股神秘而强大的力量。这“开天钟”可不一般,乃是当年李渊晋阳起兵时所用,钟声雄浑厚重,可传百里之遥,据说还能震慑宵小之辈。裴寂眼中闪过一丝算计,当即下令:“将此钟置于明德门,待殿下登基时,由秦将军亲自敲响。”他深知,这钟声不仅是对李世民登基的恭贺之音,更是对那些潜在反对者的无声警告。
与此同时,尉迟恭率领黑虎卫在皇宫内展开了地毯式的反复巡查。他将黑虎炼体诀运转至极致,浑身肌肉高高隆起,如同一座座小山丘。他掌心贴着宫墙,缓缓移动,每一寸肌肤都在感知着周围的异样气息。“那些刚归降的天罡卫,给我盯紧了!”尉迟恭对着麾下将领怒吼道,声音如洪钟般响彻宫殿回廊,“大典期间,若有一人胆敢异动,提头来见!”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股令人胆寒的威严,仿佛任何企图破坏大典的行为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而在城外,李靖御剑高悬,身姿飘逸如同仙人临世。他施展出九天玄女剑法,刹那间,万千剑影如流星般闪耀,在云层中勾勒出一层坚固的防御结界。那剑影纵横交错,密不透风,仿佛将整个长安城上空都笼罩在一层钢铁屏障之下。“传令下去,所有御剑侍卫每三个时辰轮换一次,务必保持高度警惕,让长安城上空连一只飞鸟都无法飞过。”李靖的声音冷冽如霜,作为大天位中期的强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登基大典的重要性,也深知此时最忌外敌趁虚而入,所以丝毫不敢有半点懈怠。
然而,就在筹备工作进入白热化阶段时,一个棘手的问题突然浮出水面——传国玉玺失踪了。原本的传国玉玺在李建成兵败之时下落不明,这可是皇权的象征。若在登基大典上没有玉玺印鉴,必定会遭天下人质疑李世民登基的合法性。李世民深知此事的严重性,当即召来袁天罡与李淳风,三人在御书房内闭门推演三日三夜。
御书房内,烟雾缭绕,袁天罡转动着天机罗盘,口中念念有词,罗盘指针飞速旋转,发出嗡嗡的声响。李淳风则专注地观察着浑天仪上的星象变化,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展。终于,袁天罡停下手中的动作,看向李淳风,说道:“卦象直指终南山。”李淳风抚须沉思片刻,缓缓道:“那里有上古巫族遗迹,或许能在其中寻到替代之物。”
李世民当机立断,即刻命君逍遥率领精锐部队前往终南山探寻。君逍遥身负混沌珠之力,那紫黑雾气在他周身翻涌,仿佛一片神秘而浩瀚的星云。在终南山中,君逍遥凭借混沌珠的神奇力量,历经三日艰难探寻,终于寻得一方刻有“受命于天”字样的玄玉。这玄玉温润而厚重,散发着古朴的气息。君逍遥以混沌之力对其进行重塑,只见玉印之上隐隐浮现紫微帝星纹路,与李世民的武道气息完美契合,仿佛是上天特意为他准备的登基信物。
大典前夜,太极宫前的广场已布置得美轮美奂,宛如仙境。三十六根盘龙柱傲然挺立,柱身上缠绕着精美的金丝,在灯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每根柱子顶端镶嵌的夜明珠璀璨夺目,将整个广场照得如同白昼。祭坛中央,温大雅撰写的祭天祝文被精心供奉在青玉案上。纸张边缘泛着金光,那竟是以武道意志凝成的护佑符文,仿佛在默默守护着这份神圣的祝文,也守护着即将到来的登基大典。
李世民独坐书房,四周静谧无声。他轻轻抚摸着新得的玄玉玺,紫金色气息源源不断地从他身上涌出,与玉印产生强烈共鸣。在墙上,投下一道巨大的帝王虚影,那虚影散发着威严的光芒,仿佛在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父亲……”李世民低声呢喃,目光不自觉地望向李渊所在的甘露殿。尽管李渊已默许传位,但至今尚未与他相见,这让李世民心中难免有些复杂的情绪。
突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而沉稳的脚步声。秦琼手持玄铁双锏,神色凝重地走进书房。“殿下,玄武门守军禀报,有黑衣武者试图突破防线,疑似太子党残留死士。”秦琼单膝跪地,语气严肃地汇报。李世民眼中寒芒一闪,紧紧握住玄玉玺,沉声道:“来得正好。传令下去,按原定计划行事,一个不留。”他的声音冰冷而坚定,仿佛不容置疑。
夜色渐深,长安城在灯火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宁静,然而在这宁静的表象下,却是森严的戒备。所有人都知道,当明日的第一缕阳光照亮太极殿,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拉开帷幕。而那些精心筹备的仪式细节,不仅是皇权交替的象征,更是李世民向天下宣告:他将凭借绝对的实力与智慧,引领大唐走向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盛世。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