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科举取士:选拔优秀人才入朝

换源:

  春寒料峭,凛冽的寒风依旧在长安城的大街小巷间肆虐,然而,长安朱雀大街上却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巨大的皇榜高高悬挂,在晨光的照耀下泛着耀眼的金光,仿佛在向世人昭示着大唐的荣耀与希望。“科举取士”四个大字,由温大雅以《春秋笔阵图》所书,每一个墨字都仿佛蕴含着生命,流转着武道意志。这股意志如同无形的气场,引得围观的百姓们不自觉地屏息凝神,心生敬畏。

自边境战事平息,大唐边疆重归稳固之后,李世民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将深邃的目光敏锐地投向了人才选拔这一关键领域。他深知,唯有广纳贤才,让真正有才能的人脱颖而出,参与到国家的治理中来,方能使新政得以长治久安地推行,进而铸就大唐的千秋伟业。

太极殿内,庄严肃穆,金色的光芒透过窗棂,洒在光洁的地面上,与李世民身上散发的紫金色气息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神圣而威严的氛围。李世民端坐在龙椅之上,神情专注地轻抚着案头的《科举新策》,紫金色气息顺着竹简的纹路缓缓游走,仿佛在与这份关乎大唐未来的策略进行着深度的交流。

裴寂手持折扇,轻轻摇动,扇面上的星图忽明忽暗,仿佛在预示着某种潜藏的危机。他微微皱眉,上前一步,恭敬而忧虑地说道:“陛下,五姓七望等世家,虽然在之前的财税改革中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挫折,但他们并未就此收敛野心,仍妄图通过科举这一途径安插亲信,以继续维持其在朝堂的影响力。就在昨日,便有密报传来,王家暗中动用《天机折扇功》,妄图推演此次科举的考题。”

“哼,他们以为朕看不破他们的伎俩?”李世民神色冷峻,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寒芒,他微微抬起指尖,腰间的开天玄黄剑仿佛感应到了主人的愤怒,发出一阵嗡嗡的鸣响,震得殿内的烛火剧烈摇曳,光芒闪烁不定。“袁天罡、李淳风!”李世民一声令下,宛如洪钟般的声音在殿内回荡。

话音未落,袁天罡与李淳风二人迅速反应,同时双手结印,口中念念有词。刹那间,天机罗盘与浑天仪光芒大盛,缓缓悬浮于半空之中。星象之力如潮水般汹涌澎湃地涌出,化作一层璀璨的光幕,将皇榜紧紧笼罩其中。“以天机秘术打乱考题,再设三重混沌结界。胆敢作弊者,符文必将反噬,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惨痛的代价!”李世民的声音坚定而决绝,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刘文静面色凝重,大步上前,将一摞密报重重地拍在案上。铁血战刀诀的气息从他身上四溢而出,震得纸张簌簌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密报内容的严峻。“陛下,情报司经过缜密侦查,查明有江湖势力受雇于人,企图在武试中对寒门考生进行刺杀,以破坏科举的公正性。”

秦琼听闻,怒目圆睁,猛地将双锏相互撞击,发出一声清越而响亮的音波。这音波如同一把利刃,瞬间荡开了殿内凝重压抑的气氛。“末将请命,率忠义营全程护考!定要让那些宵小之徒无机可乘,确保科举考试的顺利进行!”秦琼抱拳请命,声音洪亮而坚定,充满了对大唐的忠诚与捍卫正义的决心。

科举首试当日,整个长安城四门紧闭,如同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城内气氛紧张而肃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场关乎大唐未来的科举考试上。

文试考场内,静谧而庄重。温大雅手持毛笔,神色严肃地在考场内巡视。《春秋笔阵图》的神奇力量在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只见它化作文曲星虚影,高悬于每一位考生的头顶。这文曲星虚影仿佛拥有着洞察人心的能力,一旦有人心生邪念,试图作弊,墨字便会瞬间化作凌厉的剑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试卷上烙下惩戒的印记,让作弊者无所遁形。

而武试校场,则是另一番景象。这里威压四溢,李靖与李勣神色沉稳地坐镇主考官位。李靖身上散发着九天玄女剑法的凌厉剑意,李勣手中的奔雷刀则流转着奔雷刀法的磅礴刀意,二者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张无形的大网,将整个校场严严实实地笼罩其中,确保武试的每一个环节都在掌控之中。

“下一位,苏烈!”随着传令官那高亢激昂的声音响起,一名身着布衣的青年迈着坚定的步伐,从容地踏入校场。他身姿挺拔,手持长枪,周身萦绕着若有若无的星芒,仿佛与天地间的星辰之力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

“此子修炼《周天星辰诀》!”李勣眼神瞬间一亮,目光紧紧锁定在苏烈身上,手中雷刀上的雷光不自觉地流转跳跃,仿佛也在为眼前这位青年才俊的出现而兴奋。

苏烈深吸一口气,手中长枪舞动,枪尖闪烁着寒光。刹那间,一股强大的力量从他体内爆发而出,枪尖竟引动漫天星斗虚影,那虚影璀璨夺目,气势磅礴,正是失传已久的“星陨枪法”。苏烈施展开这精妙的枪法,身形如电,枪影如龙,每一招每一式都蕴含着星辰之力,引得在场众人纷纷侧目,赞叹不已。

然而,就在众人沉浸在苏烈精彩的枪法展示之中时,异变突生!三道黑影如鬼魅般破风而来,速度极快,几乎在眨眼间便已接近苏烈。黑影手中的淬毒暗器闪烁着阴森的寒光,直奔苏烈后心而去,意图一击致命。

“雕虫小技!”尉迟恭见状,怒发冲冠,暴喝一声。他运转黑虎炼体诀,浑身肌肉瞬间高高隆起,肉身坚硬如铁,散发出强大的力量感。只见他身形一闪,如猛虎扑食般迅速冲向苏烈,徒手伸出,精准地捏住了那三道暗器,将其瞬间捏碎。

几乎与此同时,秦琼也迅速出手。他挥舞着双锏,如旋风般疾冲向刺客,双锏碰撞发出的音波攻击如汹涌的波涛,瞬间震碎了刺客的护体罡气。“尔等受何人指使?”秦琼怒目而视,大声喝问。然而,刺客自知此次行动已然失败,难逃一死,竟毫不犹豫地服毒自尽。嘴角残留的血迹中,隐隐浮现出裴家的徽记。

消息很快传入太极殿,李世民听闻后,紫金色眼眸中闪过一道冰冷的寒芒,仿佛能将世间一切邪恶冻结。他目光如电,直射向裴寂:“裴寂,你作何解释?”

裴寂顿时大惊失色,额头瞬间沁出细密的冷汗,手中的天机折扇几乎握不住,微微颤抖。“陛下明察!此乃裴家旁支所为,与臣绝无关系!”裴寂心中暗自惊恐,却不知李世民早已命袁天罡运用天机秘术推演多日,将世家的种种阴谋诡计尽收眼底。

三日后,终于迎来了放榜的时刻。皇榜之下,人山人海,所有人都翘首以盼,期待着见证这一决定命运的时刻。皇榜顶端,苏烈之名赫然在列,异常醒目。他所撰写的策论《论边防与民生》,不仅文采斐然,见解独到,其中蕴含的武道智慧更是令人惊叹,连房玄龄这样的肱骨之臣看后都赞叹不已。

更令人震惊的是,此次科举中寒门考生竟占据了半数之多。其中,一位卖饼少年所写的《财税革新十策》,言辞恳切,切中时弊,提出了许多极具建设性的意见。李世民看到这份策论后,当场拍案叫绝:“此子可堪大用!”

科举庆功宴上,气氛热烈而欢快。新科进士们身着崭新的官服,意气风发,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李世民高高举起酒杯,目光环视群臣,紫金色帝威自然而然地散发出来,与殿内浓郁的武道气息产生共鸣,仿佛整个宫殿都在为之震颤。

“今日科举,不仅是为朝廷选拔贤能之才,更是为天下树立公正之道!不论出身贵贱,只要有真才实学,皆可为我大唐的栋梁之材!”李世民的声音坚定而豪迈,如同洪钟般响彻整个宴会大厅。他目光扫过苏烈,后者手中长枪上的星芒与帝王威压遥相呼应,仿佛预示着一个新的传奇即将在大唐的历史舞台上拉开帷幕。

这场科举,如同一场春风,彻底打破了世家对朝堂的长期垄断。温大雅以《春秋笔阵图》将科举制度庄重地刻于青铜鼎之上,文字中蕴含的武道意志,成为了震慑那些心怀不轨者的无形枷锁。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