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盛世,天工监的匠作革新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为王朝的繁荣添砖加瓦。然而,在这看似蒸蒸日上的表象之下,朝堂之上却悄然浮现出一层隐忧,如同阴霾般笼罩着众人的心头。
各地呈递至御前的奏折如雪片般堆积,李世民翻阅着这些奏折,眉头越皱越紧。现行科举选拔出的人才,大多饱读诗书,在诗词歌赋、策论文章方面造诣颇深,然而,他们对于武道、律法、工商等治国理政的关键要事,却知之甚少,犹如纸上谈兵的赵括,空有理论,却难以将其运用到实际政务之中。
李世民怒不可遏,将那堆积如山的科举名录狠狠掷在案上,名录散落一地,仿佛是对现行科举制度的无声控诉。开天玄黄剑仿佛感受到主人的愤怒,迸发出强烈的紫金色帝威,如汹涌的波涛般激荡着殿内的空气,发出嗡嗡的声响。“科举乃国之根本,关乎大唐的兴衰荣辱。若选拔不出经世致用之才,朕谈何开创盛世,如何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如何能保我大唐江山永固!”李世民的声音如雷霆般在殿内炸响,带着混元位巅峰强者独有的威严与愤怒。
房玄龄见状,赶忙上前,运转《春秋明理功》,顿时,一道柔和而明亮的金光从他身上流转而出。他躬身向李世民进言,神色凝重:“陛下,旧制科举过于侧重诗赋策论,而轻视了实务技艺。这使得众多学子将精力都耗费在诗词文章之上,而忽略了对实际治国能力的培养。臣建议增设‘武举科’‘百工科’‘律法科’,以此广纳武道、工匠、律法等各类人才,充实我大唐的人才库。然而,此举定会触动世家的根基。这些世家把持书院多年,在科举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他们定会想方设法百般阻挠,陛下不可不防。”房玄龄的眼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他深知此次科举改制必将面临重重困难。
裴寂站在一旁,手中天机折扇轻轻摇动,扇面上的星图中凶吉交织,变幻莫测。“臣推演星象,此次科举改制吉凶难测,犹如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航行,稍有不慎,便会触礁沉没。若处置不当,恐生士林动荡,影响大唐的稳定。陛下,此事还需从长计议,谋定而后动。”裴寂微微皱眉,语气中充满了担忧。
刘文静听闻,向前踏出一步,腰间的铁血战刀微微出鞘,刀身闪烁着森冷的寒光,仿佛在向众人昭示着危机的来临。“情报司探得,血煞宗与部分世家暗中勾结,妄图破坏我大唐的科举改制。他们正煽动书生罢考,四处散布‘改制乱纲’的谣言,意图扰乱人心,破坏科举改制的顺利推行。”刘文静言辞激昂,眼中闪烁着愤怒的火花,对血煞宗与世家的勾结行径深恶痛绝。
温大雅听闻,立刻握紧狼毫,将《春秋笔阵图》的武道意志在笔尖凝聚。他奋笔疾书,片刻之后,《科举革新诏》便跃然纸上。“臣即刻撰写《科举革新诏》,以浩然正气驳斥谬论,宣扬新政之利,让天下人知晓科举改制乃是顺应时代之举,是为了大唐的长治久安。”温大雅神情严肃,眼中透着坚定的信念,决心以文字为武器,为科举改制保驾护航。
三日后,《科举革新诏》化作金色符文悬浮在长安上空,光芒万丈,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诏书中明确宣告:自下届科举起,除传统的明经、进士科外,新设武举科,着重考核实战武艺与兵法韬略,旨在选拔能征善战、智勇双全的军事人才;百工科则考察器械改良、水利建造等方面的能力,挖掘精通各种技艺的工匠人才;律法科以《贞观新律》为核心,测试考生的断案能力,为大唐培养公正严明的律法人才。诏令一出,犹如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天下引起了轩然大波,众人议论纷纷,对此次科举改制充满了期待与担忧。
为确保科举改制能够顺利推行,李世民亲自任命李靖、李勣主持武举。校场上,李靖身着战甲,英姿飒爽。他施展天罡三十六变,身形瞬间化作一道道流光,眨眼间便出现在百里外的山头。手中的九天玄女剑寒光一闪,精准地划破虚空,斩断了远处作为目标的巨石。李勣则展开雷暴领域,奔雷刀法使得出神入化,劈出的雷光如蛟龙般奔腾,震得大地轰鸣颤抖。“武举不仅要考蛮力,更要考谋略与应变能力!真正的武者,不仅要有过人的武力,更要有临阵应变的智慧,方能在战场上克敌制胜!”李靖的冷喝声如同洪钟般传遍全场,让在场的每一位考生都感受到了武举考核的严格与公正。
秦琼与尉迟恭负责武举选拔的秩序维护。秦琼手持玄铁双锏,将双锏重重地敲击地面,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音波之力如汹涌的潮水般扩散开来,震得那些心怀不轨、妄图作弊的人双腿发软,心生畏惧。尉迟恭身披黑虎重甲,宛如一座巍峨的铁塔,他运转黑虎炼体诀,身上迸发出强大的罡气,形成一道无形的威慑力,让任何试图作弊的武者都不敢轻举妄动。
在百工科的考场内,气氛热烈非凡。匠人们各展所能,纷纷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有的匠人对诸葛连弩的机关进行了改良,巧妙地运用机械原理,使其装填速度提升了数倍,威力大增;有的匠人设计出了一种利用武道真气驱动的灌溉水车,这种水车不仅节省人力,而且灌溉效率极高,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更有甚者,将雷暴军的引雷之法融入兵器锻造之中,锻造出的兵器不仅锋利无比,还蕴含着强大的雷电之力。李淳风手持浑天仪,以星力检测器械的原理是否合理,星力如丝丝缕缕的银线,缠绕在器械之上,检验着其中的奥秘。君逍遥则运转混沌剑气,对锻造出的兵器进行强度测试,混沌剑气纵横交错,如同一把把利刃,砍向兵器,以检验其是否坚固耐用。
律法科的考核场面最为激烈。温大雅亲自出题,以实际案例考验考生的律法素养和断案能力。面对“江湖门派与商户纠纷”“世家子弟违法避责”等复杂难题,考生们纷纷引经据典,依据《贞观新律》展开激烈的辩论。他们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分析案例,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刘文静率领情报司的密探们暗中观察着考场内的一举一动,如同隐匿在黑暗中的猎豹,一旦发现有舞弊行为或血煞宗渗透的迹象,便会毫不犹豫地拔剑而出,铁血战刀即刻出鞘,绝不姑息任何破坏科举公正的行为。
然而,世家的抵制比众人预想的更为激烈。他们不甘心失去在科举中的主导地位,唆使旗下书院停学,煽动书生联名上书反对科举改制,甚至伪造“天象示警,改制逆天”的谣言,妄图以此蛊惑人心,让百姓对科举改制产生恐惧和抵触情绪。在这关键时刻,袁天罡挺身而出,他运转八卦罗盘,以神宵位巅峰的强大实力,在长安上空布下“天象示正”的大阵。大阵光芒闪耀,与那些伪造的谣言形成鲜明对比,有力地驳斥了世家的谣言,让百姓们看清了世家的阴谋。
科举当日,阳光明媚,长安城热闹非凡。李世民亲临考场,他身着龙袍,头戴皇冠,混元位巅峰的威压化作和煦的金光,如同暖阳般笼罩全场。“朕所求者,非腐儒酸丁,而是能安邦定国、经世济民之才!科举改制,是为了选拔出真正有能力、有担当的人才,为大唐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朕希望你们能不负朕望,在考场上展现出自己的真才实学。”李世民的声音如洪钟般响亮,带着无尽的威严与期许,震荡着每一个考生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了皇帝对人才的渴望和对科举改制的坚定决心。
放榜之日,新科进士名单令人瞩目。武举状元是一名出身寒门的子弟,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对兵法韬略有着独到的见解。他所设计的“虚空剑阵改良方案”,巧妙地融合了多种武学原理,使得剑阵的威力和灵活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就连李靖看后都赞叹不已,直呼后生可畏。百工科榜首的工匠,凭借其发明的能自动识别邪祟的机关兽脱颖而出。这种机关兽运用了先进的机关术和武道原理,能够敏锐地感知到邪祟的存在,并自动发动攻击,为守护大唐的安宁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手段。律法科魁首则针对《江湖敕》提出了完善的独到见解,他对律法的深刻理解和对实际问题的精准分析,让众人眼前一亮,相信他在未来的律法工作中定能为大唐的司法公正做出重要贡献。
太极殿内,李世民看着新科人才的卷宗,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些新科人才,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让他看到了大唐未来的希望。然而,他深知,科举改制只是一个开始,前路依然充满了挑战。世家的反扑、邪教的破坏仍在暗处伺机而动,犹如隐藏在黑暗中的毒蛇,随时可能发动致命一击。但李世民毫不畏惧,他握紧开天玄黄剑,紫金色帝威冲天而起,冲向云霄。“唯有广纳天下英才,方能铸就不朽盛世。无论前路多少阻碍,朕必一往无前,为大唐的繁荣昌盛扫除一切障碍!”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