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苏越的目标,比港岛票房冠军还要大

换源:

  付奇安顿好众人后。

便带着苏越去见长城电影公司的董事长廖先生。

这位廖先生也是一位传奇人物。

1939年在国家新闻学院毕业后,成为一名战地记者,在粤北一带进行抗日救亡活动。

后来。

接连担任各大知名报纸的编辑。

在1956年的时候。

由新闻界转入电影界。

先担任了港岛新联电影公司的总经理。

又称为长城、凤凰、新联三家电影公司的董事长。

可以说。

他是港岛左派电影的领军人物。

苏越和付奇一进门。

头发已经花白的廖先生便放下了手中要处理的文件

一脸笑意的冲着苏越打趣道。

“我们的大功臣终于舍得回来了。”

廖先生说的不是粤语。

而是正儿八经的国语。

事实上。

不仅很多老一辈的港岛人说的是国语。

就连他们看的电影也是如此。

港岛在50、60年代,甚至是70年代初期,最流行的不是粤语电影,而是国语电影。

就连李晓龙的电影,原版说的也是国语,粤语是后配的。

直到1973年。

邵氏的楚元导演拍摄了粤语片《七十二家房客》。

这才带动了新兴粤语电影的复兴。

之后。

嘉禾推出许冠纹和许冠结兄弟的许氏喜剧,使得粤语片的势头猛涨,导致以后得国语片或其他方言的影片都配有粤语对白的版本。

苏越知道廖先生说的是玩笑话。

不过。

他还是特意解释了一下。

“廖先生,不是我不想回来。”

“我只是在等着电影公司汇总的票房和观影人数。”

听到这里。

廖先生感慨万千。

“我也是没有想到!”

“我们国家居然有这么大的电影市场!”

“《少林寺》这部电影居然能有1.6亿的票房成绩,20亿人次观影数。”

“文化部门领导给我打电话,告诉我这一个消息的时候。”

“我都吓了一跳。”

“这是港岛电影票房排行榜前十加在一起都达不到的数字!”

“当然。”

“这部电影能有这样傲人的成绩,全都是你的功劳。”

廖先生话语没停。

继续说道。

“当初中影公司把拷贝送来的时候。”

“我就看了一遍这部电影。”

“别说是当下的内地,就算是港岛,也拍不出来这么好看的电影。”

“要不是你提前通知我们。”

“等你回港岛后,再上映这部电影。”

“我恨不能当时就让港岛所有人都看到这部电影。”

苏越能理解廖先生的想法。

70年代的时候。

由于左派电影受到国内的影响,导致创作上束手束脚,人才大量流失。

如此。

让原本占优的左派电影,越来越与港岛观众的现实生活脱节,市场优势不复以往,拱手相让于邵氏、嘉禾等电影公司。

后来。

凤凰和新联也努力设法东山再起,但港岛的商业电影发展极为迅速,他们已经跟不上脚步。

即便是拍摄过一些少量的影片。

但观众根本不买账。

票房更是排在港岛电影的倒数几位。

现在。

廖先生见到《少林寺》,这样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

想让其上映的急迫心情可想而知。

苏越听完廖先生的话。

沉思片刻。

说道。

“廖先生,如果这部电影在我回来之前上映。”

“我敢保证。”

“它一定是1980年港岛的票房冠军。”

苏越敢这么说。

是因为他知道。

由他导演拍摄的那部《师弟出马》,拿下了1100多万的票房成绩。

而《少林寺》。

在他的改良下。

很可能会比原版的成绩还好。

原版里真实的少林功夫,秀美的山河风光,都给予了港岛观众前所未有的新鲜感。

因此电影上映后,不仅反响热烈,更是拿下了高达1600多万的票房成绩,创下了港岛功夫片票房的最高记录,观众人次突破了100万。

廖先生和付奇对苏越的说法深以为然。

他们也是这样认为的。

紧接着。

苏越话锋一转。

“不过。”

“这样一来。”

“这部电影的价值就达不到最大化。”

“距离我的目标相差甚远!”

此言一出。

饶是廖先生和付奇。

这种经历过各种大风大浪的人物。

也不禁愣在原地。

面面相觑。

没听错吧!

港岛的票房冠军还不是苏越的目标.

廖先生有些不解的问道:“那你的目标是什么?”

苏越没有直说。

而是卖了一个关子。

“这是一个惊喜,等到时候你们二位就知道了。”

廖先生和付奇相视一笑。

没有继续追问下去。

“好,那我们俩就等着你的惊喜。”

苏越又补充了一句。

“廖先生,在此之前,我想向您要一个特权。”

“你说。”

“《少林寺》在港岛上映的一切事项,都有我来负责,其他任何人不能插手。”

廖先生笑着说道:“我还不知道你的本事,就算是你不想负责,我也要把这件事交给你。”

苏越又和二人聊了一会儿国内的事情后,坐着长城电影公司暂时配给他的轿车离开。

回到港岛。

苏越自然不用和朱綝、李连结他们一样,住在酒店里。

他在浅水湾有一套别墅。

这是他用了大半个身家买下来的。

现在这个时候,浅水湾还没有超级富豪扎堆,只有赌王买下了1号别墅,像李超人、包船王等大佬还在太平山。

不然的话。

这里的房价。

现在的苏越也承受不起。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