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瑶跟着赵公公穿过重重宫门,心跳如擂鼓。皇后寝宫的金碧辉煌让她有些恍惚,但她很快镇定下来,此刻她不是来欣赏风景的。
寝宫内,皇后端坐于凤椅之上,面色凝重。皇上躺在龙床上,气息微弱。周围站满了太医和宫女,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
“民女戴瑶,叩见皇后娘娘。”戴瑶跪地行礼,声音清脆而坚定。
皇后微微颔首,“听王太医说,你或许有法子治好皇上的病?”
“民女不敢妄言,只是略懂些医术,愿为皇上尽绵薄之力。”戴瑶谨慎地回答。
皇后示意她上前诊治。戴瑶走到龙床边,先是用手探了探皇上的额头,又翻看他的眼皮,仔细观察他的舌苔。一系列动作与太医院传统的诊脉方式截然不同,引得周围的太医和宫女们窃窃私语。
“你在做什么?”王太医忍不住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质疑。
“我在观察皇上的症状。”戴瑶简短地回答,继续自己的检查。她又询问了皇上近期的饮食和睡眠情况,并仔细聆听了皇上的胸腔和腹部。
李嬷嬷在一旁冷眼旁观,尖酸刻薄地说道:“装模作样!这哪里是看病,分明是在胡闹!要是皇上有个三长两短,你担待得起吗?”
戴瑶没有理会李嬷嬷的挑衅,她深知此刻必须专注于皇上的病情。根据她初步的判断,皇上并非如太医们所说是得了怪病,而是患了一种在现代医学中很常见的疾病——肺炎。
确定了病症,戴瑶心中有了底。她向皇后请求了一些药材和工具,准备配置治疗肺炎的药剂。太医们看着戴瑶开出的药方,一个个面面相觑,这些药材的组合闻所未闻,让他们充满了疑惑。
“这些……真的是治病的药吗?”一位老太医颤巍巍地问道,语气中充满了怀疑。
“是。”戴瑶坚定地回答,开始着手配置药剂。她将药材按照比例混合,并用现代的消毒方法处理工具,这些举动再次让在场的人感到诧异。
李嬷嬷在一旁阴阳怪气地说道:“我看你是在故弄玄虚!皇上金贵之躯,岂能让你如此胡来!若是出了差错,你十个脑袋也不够砍!”
戴瑶的手微微颤抖了一下,李嬷嬷的话像一根刺扎在她的心上。她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手心里全是汗水。她知道自己必须成功,不仅是为了自己的性命,更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娘娘,”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镇定下来,缓缓开口。
“娘娘,”戴瑶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镇定下来,缓缓开口。“民女明白事情的严重性,也理解各位的担忧。但民女可以保证,这药方对皇上绝无害处。”她顿了顿,目光坚定地看向皇后,“民女恳请娘娘给民女一个机会,让民女为皇上诊治。若有任何差池,民女愿一人承担所有后果。”
皇后看着戴瑶,年轻的女子眼神清澈,语气坚定,与那些畏畏缩缩的太医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沉吟片刻,最终点了点头,“准了。”
得到皇后的首肯,戴瑶立刻开始配置药剂。她将药材仔细研磨,按照精确的比例混合,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她脑海中浮现出现代医学的知识,结合古代的医药典籍,力求将药效发挥到极致。她明白,这不仅仅是在治病,也是在为自己争取一线生机。
李嬷嬷在一旁冷哼一声,“我看你能装到什么时候!”王太医也摇头叹息,“如此胡闹,真是拿皇上的性命开玩笑!”其他太医们也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对戴瑶的举动充满了质疑。
戴瑶对周围的质疑声充耳不闻,她全神贯注地配置着药剂,仿佛整个世界都与她无关。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终于,一碗颜色奇特的药剂配置完成了。
戴瑶将药剂呈给皇后,皇后看了一眼,又看了看躺在龙床上的皇上,犹豫了片刻。赵公公察言观色,立刻上前说道:“娘娘,事不宜迟,还是让戴姑娘试试吧。皇上龙体要紧啊!”
皇后深吸一口气,接过药碗,亲自喂皇上服下。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皇上的脸上,寝宫内鸦雀无声,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戴瑶的手心紧紧攥着,汗水浸湿了衣袖。她默默地祈祷着,希望自己的判断没有错,希望这碗药能够起到作用。时间仿佛被无限拉长,每一秒都像一个世纪般漫长。
一刻钟过去了,皇上的呼吸似乎平稳了一些。
两刻钟过去了,皇上的脸色似乎不再那么苍白。
三刻钟过去了,皇上缓缓睁开了眼睛……
众人屏息凝神,大气也不敢出。
皇上看着周围的人,眼神有些迷茫,他微微动了动嘴唇,声音沙哑而微弱,“朕……这是怎么了?”
皇后喜极而泣,“皇上,您醒了!您终于醒了!”
王太医连忙上前诊脉,片刻之后,他一脸震惊地抬起头,“皇上的脉象……平稳了!这……这怎么可能!”
其他太医们也纷纷上前诊脉,都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
李嬷嬷愣在原地,张大了嘴巴,半天说不出话来。
戴瑶看着这一切,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你……”皇上看向戴瑶,眼神中带着一丝探究,“你叫什么名字?”
“民女戴瑶。”戴瑶恭敬地回答,尽量掩饰内心的激动。
皇上点点头,“戴瑶……你救了朕的性命,朕要好好赏赐你。”
皇上的话让寝宫内再次掀起波澜。李嬷嬷脸色铁青,王太医等人也面面相觑,眼神复杂。赵公公则满脸堆笑,连忙上前道贺:“恭喜戴姑娘,贺喜戴姑娘!”
皇上赏赐了戴瑶许多金银珠宝和绫罗绸缎,更重要的是,他下令让戴瑶正式参与宫廷医药事务,可以自由出入太医院,与太医们一起研讨医术,共同为皇室成员的健康服务。
这道旨意一下,寝宫内顿时炸开了锅。李嬷嬷再也忍不住,尖声说道:“皇上,这万万不可啊!这戴瑶来历不明,医术也未经验证,怎能让她参与如此重要的宫廷事务?万一出了什么差错,谁来承担责任?”
皇上眉头微皱,有些不悦地看向李嬷嬷,“李嬷嬷,戴瑶救了朕的性命,这是不争的事实。朕相信她的医术,也相信她的人品。你无需多言。”
李嬷嬷还想再说什么,却被皇后一个眼神制止了。皇后走到戴瑶面前,温和地笑道:“戴姑娘,以后你就安心在宫中做事吧。若是有什么需要,尽管来找本宫。”
戴瑶感激地向皇后行礼,“多谢皇后娘娘。”
王太医虽然心中不服,但也只能表面上恭维几句。其他太医们见风使舵,也纷纷向戴瑶表示祝贺。赵公公更是殷勤地带着戴瑶去太医院办理入职手续。
戴瑶就这样,凭借着自己精湛的医术和过人的胆识,在宫廷中站稳了脚跟。消息传开,宫女太监们对戴瑶的态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轻视和嘲讽变成了如今的敬畏和巴结。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真心接纳戴瑶。在太医院里,一些老资格的太医对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小宫女”充满了敌意。他们认为戴瑶只是运气好,恰巧治好了皇上的病,并非真的拥有高超的医术。
“哼,一个乳臭未干的小丫头,也敢在太医院里指手画脚?”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医不屑地说道。
“就是,也不知道用了什么旁门左道,竟然哄骗了皇上。”另一个太医附和道。
“我看啊,她迟早会露出马脚的。”
这些议论声虽然不大,但还是传到了戴瑶的耳朵里。她并没有理会这些流言蜚语,只是默默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她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
一天,戴瑶正在整理药材,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她抬头一看,只见一个宫女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脸色煞白,气喘吁吁地说道:“戴…戴姑娘,不好了!李…李嬷嬷…”
戴瑶心中一紧,“李嬷嬷怎么了?”
“李嬷嬷…突然晕倒了!”宫女的声音带着哭腔。戴瑶二话不说,抓起药箱就跟着宫女跑了过去。
李嬷嬷晕倒在自己的房间里,脸色苍白,呼吸微弱。戴瑶迅速检查了李嬷嬷的情况,发现她是因为长期劳累,加上情绪波动过大,导致气血攻心,暂时昏迷。
戴瑶先用银针刺激李嬷嬷的穴位,帮助她恢复意识。然后,她配制了一副汤药,让宫女喂李嬷嬷服下。做完这一切,戴瑶才松了口气。
李嬷嬷缓缓醒来,看到戴瑶守在床边,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戴瑶并没有在意,只是淡淡地说道:“嬷嬷,您需要好好休息,切勿再操劳过度了。”
李嬷嬷看着戴瑶,许久才开口说道:“谢谢你,戴姑娘。”这句感谢,包含了太多未尽之意。或许是感激戴瑶的救命之恩,又或许是为自己之前的刁难感到一丝愧疚。
戴瑶没有在意那些老太医的看法,她开始认真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她将现代医学知识与古代医术相结合,提出了许多新的治疗方案,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她独特的见解和精湛的医术,逐渐赢得了太医院其他人的认可。
她改良了宫中常用的金疮药,使其药效更加迅速,止血效果更好。她还根据宫中妃嫔们的体质,研制出了一些新的药膳方子,帮助她们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
王太医一开始对戴瑶不屑一顾,但看到她确实有真本事,也渐渐转变了态度。他开始主动与戴瑶交流医术,甚至虚心向她请教一些问题。其他太医也纷纷改变了对戴瑶的看法,开始尊敬她,甚至有些年轻的太医把她当成了学习的榜样。
戴瑶知道自己虽然初步站稳了脚跟,但是未来还有很多挑战。宫廷并非平静的港湾,暗流涌动,危机四伏。她不能骄傲自满,她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她在心里暗暗给自己打气:戴瑶,你一定可以的!
一天,赵公公来到太医院,找到了戴瑶。“戴姑娘,皇上命你整理一下库房里那些古老的医书。”赵公公尖细的声音在太医院里回荡。
戴瑶跟随赵公公来到库房,看着堆积如山的古老医书,心中不禁有些兴奋。这些医书记载着古代医学的精髓,对她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她迫不及待地开始整理,翻阅着泛黄的书页,感受着历史的厚重。突然,她停了下来,目光落在其中一本医书上,眉头微微皱起。“这…这上面记载的病症和治疗方法…”她喃喃自语,手指轻轻抚摸着书页上的文字,“似乎…有些不对…”她又仔细地看了看,然后抬起头,看向赵公公。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