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不欢而散。胡一菲和林默一起走出会议室。
“林默,刚才……谢谢你。”胡一菲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有感激,也有劫后余生的激动。
“胡老师太客气了。”林默转过头,看着她,眼神温和,“我只是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已。看到朋友受委屈,我不可能袖手旁观。”
“朋友”……胡一菲咀嚼着这个词,心中五味杂陈。
曾小贤也跟了出来,脸上写满了尴尬和不安:“一菲,你没事吧?刚才我……”
胡一菲没有看他,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我没事。”然后便径直向前走去。
曾小贤看着胡一菲和林默并肩离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挫败感。他知道,自己刚才的表现,彻底让一菲失望了。而林默,这个突然出现的“骑士”,正在以一种不可阻挡的姿态,赢得一菲的心。
林默的“保护者”光环,在这一刻,无比耀眼。他精准地捕捉并满足了胡一菲潜意识里对安全感和依靠的需求。这种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其杀伤力远胜过平时一百句的甜言蜜语。
这次事件之后,胡一菲对林默的态度发生了更加明显的变化。她不再仅仅将他视为一个谈得来的年轻人,一个能提供帮助的朋友,而是……一个可以倾诉内心最深秘密的对象。
她心中一直压着一个秘密,一个关于她家庭的,或者说,是关于她父亲的。她的父亲也是一位学者,性格固执,有些大男子主义,对她的期望很高,但也常常因为理念不同而发生争执。最近,因为某件事(可能是父亲不同意她的某个研究方向,或者对她和曾小贤的婚事有意见),父女俩的关系闹得很僵,甚至很久没有联系了。
这件事一直压在胡一菲心头,让她感到焦虑和不安。她渴望得到理解和支持,但这个秘密,她却不想告诉曾小贤。她知道,以曾小贤的性格,很可能会觉得这是小题大做,或者给出一些不痛不痒、和稀泥式的建议。她需要的不是这些。
她需要一个真正能懂她内心挣扎的人,一个能给她力量和支持的人。
思来想去,她再次想到了林默。
这天晚上,胡一菲鼓起勇气,又一次敲响了林默的房门。
林默打开门,看到胡一菲站在门外,脸上带着一丝犹豫和脆弱。他心中了然,知道关键的时刻又到了。
“胡老师,请进。”
两人再次在房间的小沙发上坐下。这一次,胡一菲没有过多铺垫,直接将自己与父亲的矛盾,以及内心的痛苦和挣扎,都向林默和盘托出。在讲述的过程中,她卸下了所有的伪装,像个无助的孩子,眼中甚至泛起了泪光。
林默静静地听着,眼神中充满了专注和一种深切的理解。他没有打断,也没有急于给出评价或建议。
等胡一菲说完,情绪稍微平复了一些,林默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温柔:“我能理解您的感受,胡老师。和最亲近的家人产生隔阂,尤其是当这种隔阂涉及到彼此都非常看重的东西(比如学术理念、人生选择)时,那种痛苦和无力感,确实很难向外人道。”
他没有去评判胡一菲的父亲是对是错,也没有简单地劝她去和解,而是先完全站在她的立场,共情她的感受。
“您和您父亲都是非常优秀、有独立思想的人,”林默继续说道,“这样的人之间,观点的碰撞在所难免。但这并不代表你们不爱对方。只是……表达爱的方式,或者说,对‘为你好’的定义,可能有所不同。”
他巧妙地将矛盾归结为“表达方式”和“定义”的不同,而不是对错的问题,这让胡一菲更容易接受。
“或许……可以尝试换一种沟通方式?”林默提出建议,“不一定是直接去争论对错,而是……试着去理解父亲行为背后的动机?比如,他反对您的研究方向,是不是担心您太辛苦,或者担心这个方向太冷门影响未来发展?他反对婚事,是不是觉得曾老师……还不够成熟,担心您受委屈?”
他又一次subtly地提到了曾小贤的不成熟,并将其放在了“父亲的担忧”这个看似合理的框架下。
“当然,”林默补充道,“理解不代表要全盘接受。您完全有权利坚持自己的选择。只是,在沟通的时候,如果能让父亲感受到您理解他的‘好意’,即使不赞同他的观点,或许也能让关系有所缓和。”
“最重要的是,”林默看着胡一菲的眼睛,语气无比真诚,“无论发生什么,都要相信自己。您已经足够优秀,足够强大,有能力处理好这一切。不要因为暂时的困境而否定自己。”
胡一菲看着林默,泪水终于忍不住滑落。林默的话,像一股温暖的溪流,缓缓流淌进她早已疲惫不堪的心田。他不仅理解她的痛苦,更能给出如此深刻、理智而充满力量的建议。这种被完全接纳、被深刻理解、被无条件支持的感觉,是她从未有过的体验。
“谢谢你,林默……”胡一菲哽咽着说,“这些话……我从来没有跟别人说过。你……能不能帮我保密?特别是……不要告诉小贤。”她明确地提出了要求。
“当然。”林默郑重地点头,“这是只属于我们之间的秘密。我保证,绝不会有第三个人知道。”他伸出手,轻轻递给胡一菲一张纸巾。
胡一菲接过纸巾,擦了擦眼泪,心中对林默的信任和依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个秘密本身或许并不惊天动地,但重要的是“只告诉你”这个行为。它标志着,在胡一菲心中,林默已经取代了曾小贤,成为了她最重要的情感寄托和秘密分享者。
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悄然进入了一个更私密、更危险,也更……充满可能性的层次。
林默知道,他距离最终的目标,又近了一大步。胡一菲的情感天平,已经彻底倒向了他。
量变终于引发了质变。之前积累的种种矛盾、不满和猜疑,如同不断积压的火山熔岩,终于在一个看似平常的夜晚,彻底爆发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