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已经初步建立。这为他后续的行动,争取到了宝贵的“民意”支持。他知道,想要取代曾小贤,光靠胡一菲一个人的动摇是不够的,来自“大家庭”内部的舆论导向,同样至关重要。
夜深人静,爱情公寓渐渐褪去了白日的喧嚣。客厅的灯光调得有些昏暗,只留下几盏壁灯散发着柔和的光晕。
林默端着一杯温水,从厨房走出来。他并没有立刻回自己的临时住处(子乔家),而是在客厅的沙发上坐了下来,随意地拿起一本摊开在茶几上的杂志翻阅着。他在等。
果然,没过多久,3601的房门轻轻打开,胡一菲略显疲惫地走了出来。她穿着宽松的家居服,头发随意地挽起,脸上带着几分倦意,显然是刚结束了长时间的工作或学习。看到客厅里的林默,她有些意外。
“还没睡?”胡一菲随口问了一句,走到饮水机旁接水。
“嗯,还不困。看会儿书。”林默放下杂志,抬头看向她,语气温和,“胡老师这是……刚忙完?”
“是啊,一篇论文的初稿,总算弄得差不多了。”胡一菲揉了揉眉心,语气里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搞学术就是这样,没日没夜的。”
“确实不容易。”林默点点头,没有立刻接话,而是沉默了片刻,像是在组织语言,然后才试探性地开口,“其实,胡老师,我最近也在考虑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些迷茫。不知道……能不能向您请教一下?”
他摆出一副虚心求教的姿态。对于胡一菲这种好为人师、乐于助人的性格,请教问题往往是拉近距离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果然,胡一菲的注意力被吸引了过来,她端着水杯在林默对面的单人沙发上坐下:“哦?你想做什么方面的规划?”
林默没有具体说自己想做什么(毕竟他的“规划”不能说出口),而是巧妙地将话题引向了更宏观的层面:“我只是觉得,现在社会变化太快,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选择很多,诱惑也很多。是追求一份稳定的工作,安安稳稳过日子,还是……趁着年轻,去闯荡一番,追求更高的事业目标?我有点……拿不定主意。”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胡一菲,带着恰到好处的困惑和对前辈智慧的期待:“像胡老师您这样,在学术上已经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当初……您是怎么下定决心,选择这条需要持续投入、而且可能很枯燥的道路呢?”
这个问题显然触动了胡一菲。她放下水杯,眼神中掠过一丝回忆的光芒:“选择这条路,谈不上什么决心不下定决心,就是喜欢吧。喜欢探索未知的领域,喜欢那种通过思考和研究,获得新知的满足感。虽然过程确实很辛苦,熬夜是家常便饭,还要面对各种研究瓶颈和压力……”
她难得地没有用平时那种强势的语气,而是带着几分过来人的感慨。
林默认真地倾听着,时不时点点头,表示理解。他的眼神专注而真诚,仿佛完全沉浸在胡一菲的讲述中。
“做学问,尤其是人文社科类的,不像理工科那样容易出成果,见效也慢。有时候,可能你花了很多心血,最后发现研究方向错了,或者成果不被认可,那种挫败感……”胡一菲轻轻叹了口气,“而且,确实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对平衡生活和感情,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林默捕捉到了关键词“平衡生活和感情”,他知道,机会来了。
他故作沉思地点点头,语气带着深深的共情:“是啊,我完全能理解。特别是对于像胡老师您这样优秀的现代女性来说,要在事业上不断攀登,本身就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如果……如果身边最亲近的人,不能完全理解和支持这份追求,甚至觉得这份事业心是一种负担,那内心的压力和孤独感,恐怕会更加沉重吧?”
他的声音不高,语速缓慢,每一个字都像羽毛一样轻轻拂过胡一菲的心弦。他没有提曾小贤,但每一个暗示都指向了他。
胡一菲的身体几不可察地僵硬了一下。她端起水杯,喝了一口水,掩饰着内心翻涌的情绪。林默的话,精准地戳中了她一直以来隐隐感到、却不愿深思的那个痛点。曾小贤……他真的理解和支持自己的事业吗?他似乎更满足于电台那份不上不下的工作,更喜欢插科打诨的轻松生活,对于自己研究的那些“枯燥”理论,他有多少耐心去倾听?他那句挂在嘴边的“一菲你不用那么拼,有我呢”,究竟是体贴,还是……一种变相的束缚?
这些念头如同毒草,在林默恰到好处的引导下,疯狂地滋生蔓延。
看到胡一菲沉默不语,眼神复杂,林默知道自己的话起了作用。他没有继续追问,而是适时地转移了话题,语气变得轻松了一些:“当然,我这只是瞎想。毕竟每个人的追求不同。有些人可能觉得,安于现状,享受当下的生活,也没什么不好。”
这句话看似在为曾小贤开脱,实则是在胡一菲的心里,将曾小贤划归到了“安于现状”的那一类人。
胡一菲勉强笑了笑,没有接这个话茬。她看了一眼林默,忽然觉得眼前这个年轻人,有着远超他年龄的洞察力和同理心。他不像子乔那样油嘴滑舌,不像张伟那样不靠谱,更不像曾小贤那样……有时候让她觉得,两人之间隔着一层无法逾越的屏障。
“其实……”胡一菲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忍不住吐露了一丝心声,“小贤他……有时候确实不太能理解我为什么要把自己搞得那么累。他总觉得,女孩子嘛,不用那么要强,开心就好。”
林默心中暗喜,但脸上依然保持着平静和专注:“开心固然重要。但对于有追求的人来说,自我价值的实现,本身就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快乐源泉。也许……曾老师只是更习惯用他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关心吧。”他继续扮演着“理解者”的角色,甚至帮曾小贤找补了一句,显得更加客观公正。
“或许吧。”胡一菲不置可否地应了一声,显然并没有被完全说服。她看着林默,忽然觉得,和这个年轻人聊天,比和曾小贤讨论这些话题要顺畅得多。至少,他能听懂,并且……似乎真的能理解。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