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萧晨微微皱了一下眉头。
作为一线的工匠,他们肯定有自己的经验,但是自己吩咐下去之后,居然没有人表示反对更没有人问为什么,太过于缺乏主观能动性了。
不过想想也是,看看这些工匠身上穿的衣服破破烂烂。
要是他们手里面拿个破碗,再拿一个竹竿,活脱脱就是一个乞丐。
也不能怪他们不上心。
反正按吩咐做事,事情做坏了,他们也不用担什么责任,自己都快活不下去了,想那么多干什么?
这让萧晨在心里面暗叹了一口气。
万恶的旧社会啊,不过没办法,自己来到这里就要入乡随俗。
一开始就想要改变这个世界的规矩,那简直是痴人说梦。
不说别的,哪怕是想要给这些工匠们一些好处,县令恐怕也不会同意,就算是有银子,那么多人盯着都想上得些好处,谁愿意把自己的银子分给下面的人?
这时候炉子里面的铁水已经完全变成了橙红色。
萧晨一看当即便开口说道。
“上木杆!”
旁边几个工匠得到吩咐之后便一起拉动,旁边的麻绳。
这麻绳的一头绑在一个木杆子上,这木杆大概有小腿粗细,不过很长。
中间绑了一根绳子,把木杆吊了起来。
这么做就是便于把木头塞入到炉子之中进行搅拌。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
高温之下铁水完全融化,通过这种碳化反应可以提高钢铁的纯度。
这也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炒钢法。
虽然说萧晨还有别的法子,不过这个法子简单易用,成本还低,所以他也懒得费心思。
将木杆插入到炉子之中以后,几个工匠小心翼翼的开始拉动绳索缓慢的搅动。
看时间差不多了,萧晨这才命令放铁水。
当着铁水放出来之后,这时候的铁水为黄白色。
萧晨看了一眼,心里面也松了一口气。
虽然这温度还没有到达亮白色,不过已经差不多了。
周围的工匠都看的稀奇。
他们普通练出来的铁水一般都是黄色或者淡黄色,还从来没有见过这种颜色,这里面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温度不够。
等到铁水凝固之后,萧晨子去上去观察了一下暗蓝色,这就是钢了,算是可以向县令交代了,于是他当下呵呵一笑,伸手一指面前的炉子。
“把这个炉子的建造之法,给我单独拿出来,明天咱们再试别的炉子。”
有了钢,别的事情就好说了。
最起码可以先把火炮给造出来,这玩意儿可是战场的杀器。
虽然说现在大宋已经有火炮了,不过一般都是铁炮或者铜炮都是用来守城的,因为又重又大,不方便移动。
现在有了钢,完全可以造出来一些体型更小更加耐用的钢炮来,到时候用马拉着到处跑,对付骑兵不要太爽。
只是这造炮,萧晨可不懂,不过这事情交给那些工匠去做就行了,他现在可以向县令交差了。
于是他当即下令让这些工匠,用炼造出来的钢打造出来几把刀。
因为材质不同,打造起来很费劲,不过这些工匠们一个个眼睛放光,他们心里很清楚,这玩意儿绝对是精铁,也就是传说中的百炼钢。
以前的时候都是用生铁炼熟铁,然后通过千锤百炼才能够得到百炼钢。
现在这倒好,直接从炉子里面出来就是白炼钢了,这让他们心中对于萧晨佩服不已。
天黑的时候,这才将两把刀打造成型。
萧晨让人加了手柄,用绳子一绑,这就完了,带着去见县令。
一见面萧晨便一拱手。
“县令大人在下幸不辱命已经将精铁给炼制出来了,这是刚刚打造出来的精铁大刀!”
县令一听心中欢喜,将刀接在手中掂量了一下。
“怎么这么轻?”
萧晨笑了起来。
“意味着精铁要比铁更加坚固打造的轻一些,但是依然锋利耐用。”
县令看向旁边一名衙役,把刀给递了过去。
“拿着试试刀。”
那衙役将自己手中的刀抽了出来,结果县令手中的刀两相交击就听当啷一声。
衙役自己的刀应声断为两截。
县令看到之后,眼睛蓦然睁大,笑的见牙不见眼。
“这真是太好了,有了这些精铁,咱们县这一次一定会大出风头。”
萧晨要的可不是这些。
现在的大宋国力跟草原人打起仗来接连吃亏,这一次大战当前要是打不赢的话,他自然也没有好日子过,毕竟倾巢之下焉有完卵。
所以他的目标还是把火炮给打造出来,到时候大宋的军队有了这样的神兵利器,在战场之上才能无往而不立。
于是他当下开口建议。
“大人,如今咱们有了精铁,完全可以用这东西来造炮!这东西才是真正的神兵利器,将来用于战场之上,必然能够杀得敌人人仰马翻。”
县令看了他一眼,脸上露出不解的神色。
“看起来你还是不懂战阵之道,这炮从来都是用于城池防守,战争之上是用不上的。”
萧晨当然明白,马上便开口解释。
“城市上的炮造的又大又重,自然不利于在战场上移动,可是要是用钢造炮的话,重量就会减轻许多,到时候用马拉了到处跑,战场之上也能够用得着。”
县令一听眯起眼睛来。
“马拉炮?这东西能行吗?”
萧晨呵呵一笑,便开始给县令画大饼。
“不管这东西有没有用,要是做出来咱们试一试,要是有用的话便报给朝廷,县令大人也能够立个大功。”
说到这里,他的声音放缓。
“退一步讲。就算是做出来的炮不能用于野战,就算是用于城防也好,至少重量也能够大大减轻,也是大功一件啊。”
县令一听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
他越看面前的萧晨越是满意,脑子活思路清晰,而且提出来的建议也是很中肯,一心为自己着想,于是他心中一动便开口道。
“你说的不错,我看你才思敏捷,不如留在县衙里面,给本官做一个书吏,将来再考个功名,也能够为国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