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蓬莱高歌,吾曹不出苍生何!(求评价!求收藏!)

换源:

  【此间英雄,除邓世昌、刘步蟾、丁汝昌之外,还有林永生……】

【除邓世昌、刘步蟾、丁汝昌、林永升之外,还有沈寿昌……】

【还有柯建章……】

【还有……】

文字一直在延续,英雄的名字也一直在增加。

每一个名字都伴随着一段画面。

英雄牺牲的画面!

尽管甲午中日战争,身为统治阶层的清廷不当人,但在这场反侵略战争中,却涌现出了数不清的英雄人物。

这些承载着光辉与荣耀的华夏子孙,奋起抵抗,为国捐躯。

书写了一曲血染的不屈之歌!

历史的时空中。

从上古三代,到宋元明清,无数帝王,无数将相文臣,无数黎民百姓。

此刻,都注视着这些英雄。

春秋。

孔子与他的三千弟子,此刻一言不发,想要努力记住画面中的那些面孔。

记住这些为了保家卫国,把英魂献给这片土地的人们。

另一边,墨子也在努力记着。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都在铭记。

尽管他们学究天人,每个人都被一方诸侯国与百姓奉为圣贤。

但此时他们却觉得,自己枉为圣贤,这些英雄才是真正的圣贤。

御敌于国门,救民于水火,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南宋。

岳飞和辛弃疾,两个传奇人物。

他们在不同的时空中观看光幕,内心却有相同的想法。

“吾之生平,志向是收拾旧山河,定然要像这些人一样,为保家卫国不惜一切!”

“哪怕死,也要死在战场之上!”

大明中期。

王阳明心怀激荡。

与其他人不同,除了为英雄们感到动容之外,他还关注到了更深刻的内容。

“在后世那个黑暗的时代,普通人能活着已经不容易。且时代飞速变革,远胜先前任何一个历史时期!”

“于这样残酷的背景下,不要谈建立什么千秋功绩,创作什么道德文章。”

“能保国守土,御敌于国门之外,为生民立命,让百姓有美好的生活,便是第一等的风流人物了……”

“邓世昌、丁汝昌、刘步蟾……都无愧于国家,无愧于苍生黎民!”

王阳明一边念叨着,一边将自己的思考与总结写入书册:

“蓬莱高歌,吾曹不出苍生何……”

光幕上,文字继续闪现——

【值得一提都是,甲午中日战争中,有很多战舰舱内已经起火,船体变形,但仍保持动力。】

【这意味着,那些在动力室烧煤的北洋水师官兵,在明知道没有可能逃出船舱,且大火坐在身边燃烧情况下,仍然坚持战斗保持战舰动力。】

【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朕加之而不乱。】

【此,即为民族英雄也!】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乱世中,单单的一个邓世昌,或者一个丁汝昌,解救不了一个国家的命运。】

【但是他们的事迹已载入史册,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救国救民与危难之中。】

【及至未来,后人可以昂起头颅骄傲的向世界宣告:我们的先烈,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的脊梁,是一群前赴后继悍不畏死的人。】

【中华民族,即使在最黑暗无望的年代,仍然有人不放弃在黑暗中苦苦为民族国家追寻光明。】

【所以,中华民族永远不会倒下。】

一段段文字,闪耀着家国的傲骨。

紧接着,又阐述另一件事——

【这里,是英吉利,是清廷在英吉利买下的一块土地。】

【这块土地的所有权,直至百年之后,依旧属于华夏子孙。】

随着文字介绍,画面呈现。

一道黑色的竖线将画面切开,竖线两端是同一个景象,但却是不同的模样。

左边,黑白影像。

一块儿小小的公墓,上面有五块墓碑,分别用规整的汉字刻印着逝者的名字。

但由于公墓周遭杂草丛生,树木遮挡,已经将汉字掩盖。

使人不知道里面埋葬的是何许人也。

而公墓之前,也不见任何贡品,没有人献花,没有人放置食物。

这里仿佛是一片被抛弃的土地,一片在说英语的国家,用汉语写就的孤独之地。

右边,彩色影像。

依旧是这块儿公墓,但杂草和树枝已经被清理干净。

没有任何遮挡之物,显然是经过人为精心打理的结果。

墓碑上的汉字清晰可见,五位逝者的名字分别是陈受富、顾世忠、袁培福、连金源、连成魁,均为北洋水师水兵。

墓碑之前,摆满了献花,摆满了水果,摆满了酒水。

最重要的是,还摆着三个相框。

相框内的照片上,是三艘威武霸气的钢铁巨舰,下面落款文字:

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

……

Ps:读者耙耙们!赏点月票鲜花评价打赏吧!孩子都馋哭了!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