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验过关,鬼医们决定此刻就把毕生所学所创悉数授于李南星。
十个鬼七嘴八舌的在李南星的意识中各说各的,说到激情处,不忘激声高昂几句,吵的李南星头都要裂了。
在此情况下,李南星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
比如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在孙思邈死后,散落成篇,全凭手抄流世,所以丢失的很多,后来时任太医令的王叔和历经千辛才寻到伤寒杂病论的伤寒篇,定名《伤寒论》,修订成书,开始流传。
后来北宋有人又在旧籍中发现了此书的书略本,里面既有伤寒篇又有杂病篇。
但此前已有伤寒篇流传,且内容详实,宋人仅取杂病篇,整理成书,书名《金匮要略方》。
问世不久,又已失传。
元朝时,有一个叫邓珍的福建人,对《金匮要略》大幅度修改整理,成书后大为流传,但离原书内容已是面目全非,后世读到的全是“新编金匮”。
至于原本杂病篇,早已消失在了茫茫历史,成了千百年的遗憾。
至于后来日本的真柳诚发现的宋刻本,也不能笃定就是原本。
而今李南星重新接触杂病篇,况且还是原著作者亲自传授,心中激动之情不言而喻。
杂病篇于今人看来,并没有到了惊呼的地步。
那是因为现代人因为衣食住行等诸外因素,导致的疾病种类比之古代,要多的多。
书中记载的大部分疾病,李南星都有耳熟,但被称为“方书之祖”,一定有它的道理。
例如开篇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这里继承发扬了《内经》“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思想。
和现代宣传的预防疾病是一样的。
可见无论西医或是中医,无论医学发展到何种地步,都绕不开先人遗迹。
李南星根据张仲景口述,自己立笔成书,因为现代疾病种类多,李南星又把今人之病和古人之疾做了对比,发现杂病论中都有提及,不得不佩服张仲景医术的前瞻性,和他相比,显得自己就是个孩童一样无知。
天生聪慧的头脑加上几个日夜的拼搏,李南星终于记住了全部内容,至于是否灵活运用,那只能等到将来在诊治过程中不断的积累经验了。
学完这个,还有那个。
葛洪迫不及待的向李南星介绍巫祝之术。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一》中写到:“上古神医,以菅为席,以刍为狗。人有疾求医,但北面而咒,十言即愈。
巫祝之术也称祝由术。
现代人耳熟能详的画符念咒都属于祝由术的一种。
也被人称为迷信。
这就有点尴尬了。
李南星是知道这个的,祝由术起源于远古,与巫术同源,主要治疗一些心理不健全的疾病,现在的心理学就是由此发展而来。
毕竟和迷信沾上了边,多少带点神秘的色彩,小时候听李半夏提起过,李南星顿时来了兴趣。
可当葛洪讲起时李南星才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以清朝人许叔平为例,其在《里乘》卷三中说:“祝由氏治疾不用药,唯以清水一碗,以手捏剑诀,敕勒书符水面,以饮病者,亦无不效。”
整套下来,乍一看,像道士画符驱鬼。
仔细一看,这不还是道士驱邪吗?
李南星在意识中大倒苦水:“葛老,咱们是治病救人,不是驱邪搞道场的,您这…说的和我知道的不一样啊。”
葛洪呵呵笑个不停,急脾气钱乙不悦道:“呆,世人无知,汝亦无知,祝由之术由来已久,若无成效早沦笑谈,十三科之术,看似无稽,实为医之终极,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己。”
李南星听明白了,敢情这是有病治病,实在没法子治了,就用上医术核武器——祝由术。
这难道就是科学的尽头是玄学,玄学尽头是神学?
祝由一说,有说祝由一共有十三科,另一说其属于中医第十三科。
其实,古人治病有药石针灸,还有咒语祝由,一共十三科。
元代时,十三科有大方脉、杂医、小方脉、风、产、眼、口齿、咽喉、正骨、金疮肿、针灸、祝由、禁。
到了明代,十三科改为:大方脉、小方脉、妇人、疮疡、针灸、眼、口齿、咽喉、伤寒、接骨、金镞、按摩、祝由。
在元代的基础上,除了个别名字改变和疾病重叠,加上按摩,其他并无二致。
但祝由依然名列之上,足见其重要性。
学习祝由,先从画符念咒开始。
符箓自不必说,那得等咒语学完之后才能学习符箓。
一是符箓分门别类种类繁多,很多看着一样的符箓,其中隐藏奥秘如果不仔细看是看不出不同的。
熟悉熟练符箓之后,到了一定程度,诊治时完全可以弃笔以指代之,隔空画符。
符箓一撇一捺,尽有玄机,这个以后再说。
咒语共有108条,分别对应各种疾病。
李南星又用了几天时间才把这些晦涩难懂的东西一一背熟。
当葛洪想考考他时,本应是治身上长疣的咒语,李南星却背成了治疟疾的,这让众鬼医头疼不已,想想仅仅几天时间,能背下来已是不容易,想要熟练运用可不是单靠死记硬背的,于是心中释然。
接触祝由之后,李南星发现,虽然祝由和鬼门十三针同样神秘,但深入之后才知道它的医理。
祝由,上告神明,以神慰之。
听着玄乎,说白了就是一种心理上的暗示,中间并没有什么神秘的力量作为牵引。
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众鬼医之后,众鬼医沉默不语。
良久,葛洪悠悠道:“汝知日夜更替,知繁星斗转,知四季轮回,知沧海桑田,知万般造化皆为时间之功,汝却不知时间何来,因由而去,寻真问本只以科学为基,摒古捧今,汝同西医何异?井底之蛙,生于方寸,长于方寸,死于方寸。”
李南星愣住了,葛洪说的他听明白了,但连在一起就糊涂了。
咋还骂人呢?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