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秦人的感慨:996真是福报!(求收藏求鲜花)

换源:

  随着这一条弹幕发出之后,更多来自大秦帝国的人也开始分享。

虽然光幕高高在上,绝不是普通人可以触及的存在,但却能与各个皇朝的人心意相通。

只要催动意念,任何人都可以连通光幕,在光幕上分享自己的见闻心得。

而说起加班,第一个老秦人说完后,其他的秦国人也纷纷忍不住了。

顷刻间,只见又是一段视频出现在光幕上。

远远看去,画面中是个衣着简朴的老农,穿着简单的粗布衣服,正在田埂上劳作。

熟悉的历史的人不难看出,这正是大清老农的装束。

画面中老农佝偻着腰,在田埂上啐了口带血的唾沫。

【你们说这叫加班,但是官爷说这叫“勤务”!

呸!

额看就是阎王爷索命的勾当!

春上修完阿房宫的梁柱,秋收没完又催着去骊山扛石料——驴也得吃口草料啊?

昨个儿村头黑娃累死在驰道上,监工拿鞭子戳他尸首说‘装甚死,误了工期全里连坐’!

额婆姨带着崽子挖野菜充饥,额连给她拾掇坟头的力气都没咧

这大秦的日头,比商君的烙铁还毒啊!”】

看到眼前一位大秦农民的分享后,不管是后来的古人还是后世的网友们都猛地一愣。

见过狠的,但真没见过这么狠的!!

一时间网友们也纷纷忍不住,吐槽起大秦来。

“以前都说大秦狠,没想到竟然是这么狠的?”

“是啊!要是这样的话,死了都不给时间埋???难怪后来那么多人造反?”

“你们民间这么痛苦,高高在上的祖龙知道么?他真不怕你们造反?”

“太可怕了,这哪里是大秦帝国,这简直就是人间地狱,在大秦当农民幸福指数直接为负啊!”

“是啊,要是这么搞还不如一死了之,活着有什么意思,饱受折磨啊这是!”

“好家伙,要是我穿越到大秦,第二天就反了他娘的,这样搞不是早晚被累死,还不如吼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何止是加班,这简直是要命啊!关键是你死了人家官老爷根本不在乎的,手里的鞭子肯定会落在下一个身上。”

“虽然孟姜女是假的,是后来人杜撰的,但是这可是大秦老伯伯的话,看来比孟姜女丈夫惨的人可不少!”

“跟大秦农民相比,996还真是一种福报,受不了!”

..................

正当网友们吐槽的时候,下一刻天幕闪烁,更多来自大秦的人民开始分享。

这些人来自不同的地方,分别有不同的职业,但吐槽起来却各有特色。

一句话,大秦加的那都不是班,而是命!

【哼哼!

额是大秦的一个农民,额来说上一说!

其实从很多年前开始,大概是额爷爷那一辈,官爷们就常说大秦“耕战为本”!

但要是耕战为本也就算了,额种完地还要去修皇陵!

前脚稻子没收完,后脚里正举着鞭子喊‘骊山缺三千民夫’!

这一年到头下来在家的时间都没几天,媳妇孩子天天饿肚子。

别说是人了,就连路上的驴也不敢这么使唤啊!

要知道驴累死了还能炖汤,咱累死了往驰道上一扔,连个哭丧的时辰都不给!】

读到这里众人不由得心中一凉。

都知道祖龙狠,但那归根结底也只是史书上的说法,但是如今隔着光幕,透过前年时空有当事人现身说法,真实性和代入感一下就上来了。

其实不止是后世的网友们,不少古人听到这里也觉得窒息。

就这节奏,基本上就是把人当耗材,不打算让人活了!

【我是大秦的一位工匠,专门负责给陛下修宫殿,咸阳宫就是我和村民们一起修的。

回想起当初修咸阳宫的日子,那叫一恶搞生不如死,

我等累死累活,但天天还是要被差役打骂,

乡民们不是累死就是病死,能回去的不到一半。

到现在我都还记得当时差役们说的话,

“咸阳宫的台阶要齐整如镜!”

“凿坏块石头就剁手指头,手指头不够还有脚指头!”

昨儿隔壁老赵被拉去烧陶俑,回来眼珠子都是血红的——你猜怎的?

监工嫌陶俑表情不够喜庆,逼他对着火炉笑满三个时辰!!】

【想不到这天幕这么神奇?

我说的话后世的人真的能看见么?

既然这样,那我也说一点好了。

我不是农民,也不是工匠,而是来自大秦基层的一名小吏,而我的工作流程大概是这样的,

鸡未鸣就得点卯,狗睡了我还在核验粮秣!

比起农民和工匠,我只能说好一点点,没有性命之忧。

除了这些之外,大秦的法度也是很严厉的!

丞相侄儿溜去斗蛐蛐没事,我算错两升粟米就罚戍边!

这秦律比骊山的石头还硬,砸不死贵人专碾蝼蚁!

每次给家里写信,我都是蘸着自己的血写家书啊!】

【我是大秦的商人,其实大秦不该有商人的。

从秦孝公那会开始,大秦几百年来就没有瞧得起商人的。

所谓市籍不如狗,戍边优先走!

老子交的市租够养十个屯长,照样被拉去桂林挖渠!

你们官爷倒好,白天喊‘重农抑商’,晚上摸着我的蜀锦被褥喊真香!】

很快,随着眼前的光幕不断闪烁,越来越多的秦人现身说法,

一时之间,光幕上满是秦人的分享,一时间好不热闹。

【我是一名戌边小卒,我每天干得最多的事就是裹着破棉袄缩在长城垛口,

没办法,北方真的太冷了,冬天连牛马都能冻死。

匈奴没见着,先冻掉三根脚趾!

说是‘戍边一岁可更’,他娘的都三年了!

上次诈尸逃跑的王二,脑袋现在还挂在烽燧上吓狼——要我说,狼都比军法官仁义!】

【跟他们不一样,我是大秦的一名门客。

主君天天念叨‘诗书误国’,逼我背《商君书》!

背错一句扣饭,背对十句赏块苦胆——说是‘忆苦思甜’!

早知如此,当年还不如在稷下学宫当个酸儒!

如今人人学李斯,但是他们知不知道,李斯只有一个?】

ps:好像没人看,作者菌不得不停更了,其实我自己也感觉没写好,前面分裂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