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之后,造纸工坊率先完成竣工。
为了给这批建造工坊的青壮安排就业,陈诩直接把他们分成两队。
一队上山砍伐嫩竹和木柴,另一队则是将陈诩已经蒸煮好的一批嫩竹,用清水清洗,然后开始舂捣成浆。
下午的时候,陈诩将第一批纸浆倒入水槽,然后又加入了一些树胶,等搅拌均匀之后,他就开始尝试着用竹帘捞纸了。
随着一张张薄薄的纸浆被竹帘捞出,然后小心的扣放在提前铺好湿布的木板上,一张张白纸的雏形便已经形成了。
连续捞了几十张,陈诩便开始对着这些滴水的纸张进行压纸去水。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他又将压实的湿纸一张张小心的揭下来,然后贴在了热呼的火墙上。
整个张贴过程都是十分的小心,而且还要不断用毛刷抚平上面残留的褶皱和气泡。
火墙是用砖砌成的,墙内有烟道,烟道与烧火的炉灶相通。
当炉火燃起时,热量通过烟道传入火墙,使湿纸逐渐烘干。
一个时辰左右,烘干后的纸张便被他从火墙上揭了下来。
陈诩看了看纸张的成色,果然要比这个时代所用的纸张要好上许多。
见第一批纸张已经成功,陈诩也是激动不已,毕竟这可都是钱啊!
为了防止造纸技术泄密,陈诩将工坊员工分成十几道工序,数十个环节,每人只学习其中的一道工序。
而且最为关键的树胶搅拌、捞纸压水和贴纸抚平技术,他只选择了几个比较相信的人去操作。
时间又过了两天,村中的食堂也完工了,看其规模,足以容纳300多人。
而且食堂中烧起了暖和的火炉,温度足足比外面高了十几度。
因为编制工坊那边已经人满为患,一些多出来的女工已经被临时安排到这里。
看着这么好的工作环境,一些计件的编制女工,都打算夜晚要来这里加班了。
对于这个,陈诩并没有过多干涉。
只要夜晚做好工坊和食堂的防火安全,能让部分人多挣些钱,他也无所谓。
不过现在编制工坊的仓库已经快要装满了,陈诩打算明天将第一批竹编拉到镇上试试水。
第二天,陈诩早早的起了床。
这次去镇上他一共带了四个人,杜小毛负责赶车,李丰年负责记账,塔山和李铁柱则是负责路上护送。
毕竟这批货价值十几两,陈诩也怕路上遇到流民或者山匪。
来到河曲镇城门入口,守门的弓手并不认识几人,不过等陈诩亮出自己副巡检的腰牌,那几名弓手很快就给大家放了行。
“原来这就是那位新上任的副巡检大人,没想到竟然这么年轻!”
“是啊,听说巡检大人已经将东面4座村子的治安工作全部交给他了。”
“这人别看这么年轻,可是一位狠角色,听说就连黑风寨都被他给端了,死在他手里的山匪至少都超过了五十人,以后大家见了都要客气一些!”
守门的几个弓手看着离去的陈诩,互相嘀咕着。
看来陈诩的威名,在他们这群弓手中也已经传开了。
陈诩等人并没有理会那几名弓手,今天他们特意穿了便装,就是做生意来了。
来到坊市地摊的那条街道,陈诩选定了一块最好的位置,然后直接让人将车上的竹编全部给卸了下来。
这次他们一共拉来1000多件竹编制品,涉及的品种足有数十种,铺在地上直接占了上百个平方。
周围的摊主见他们足足占了5个摊位的面积,而且还是选择了摊位费最贵的一片区域,都是一脸诧异。
“我去,这么好的位置竟然卖竹编,这几个人是不是疯了?”
“谁说不是呢,估计一会上交摊位费的时候就知道厉害了,那位刘坊长可是一位黑心的主,估计卖的竹编钱都不够交摊位费的!”
周围几个摊主看着陈诩等人的行为,直接小声地议论了起来。
陈诩等人这也是第一次来镇上摆地摊,他们哪里知道摆地摊还需要上交摊位费。
等几人将东西全部铺好后,坊市已经开始上人了。
来坊市购物的人很多,有普通平民,也有大户的管家丫鬟。
因为陈诩他们摊位的位置最好,而且都是比较新奇的竹编制品,仅仅几分钟的时间,他们摊位前就聚集了不少人。
“请问这个食盒怎么卖啊?”问话的是一位年轻女子,看其打扮,应该是大户来坊市采买的丫鬟。
“30文钱一个,这位姐姐来一个吗?这东西存放食物非常美观实用,就是拿出去也有面子。”
陈诩直接笑着回了一句。
那名年轻女子也许是平时出手比较阔气,听到陈诩这话,想都没想就直接买了一个。
第一单生意成交之后,也许是来了好运气,围观的人群也是陆续出手。
仅仅一刻钟的时间,陈诩他们就成交了几十件物品。
“咦,你这笔筒有点意思,上面还有诗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真是好诗啊!”
一个先生模样的老者拿起一个竹制笔筒,只是念了一句就忍不住夸赞道。
不过等他看到其他笔筒,同样都刻有诗词雅句时,瞬间就震惊了。
因为这些绝好的诗词,他以前就根本没有听说过,难道这些都是某位大儒的新作?
等他看完上面的诗词,又注意到这笔筒所雕刻的字体。
发现上面所刻的这种文字书写形式,以前从未见过,不过从字体的美观程度来看,远远要高于现在的隶书。
老者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瞬间激动起来,于是忍不住问出了心中疑问,“小兄弟,敢问这些诗词是何人所作?还有这种字体又是何人所创?”
“上面不是写着人名吗?清河陈诩!”
陈诩厚着脸皮说道。
这些笔筒都是他闲时所雕刻的,前世他家就是做竹编和竹刻生意的,陈诩自然学了不少。
至于那些诗词雅句和行书字体,在这个时代并未出现,他冒领一下也无伤大雅吧?
“清河陈诩?我怎么从未听过此人?难道是某位隐士大家?”
那名老者喃喃自语了一句,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对这些诗词和书法的喜爱,于是问道:“小兄弟,这种笔筒怎么卖?你给个实在价,我全要了!”
“全都要了?”
陈诩也被眼前这名老者的话语给惊到了,这里可是有着50多个笔筒,你就打算全部要了?
“老先生,这些笔筒都是陈诩大师亲自雕刻的,我只是帮他代卖,因为价格比较贵,我建议你买一个回去收藏。”
陈诩现在已经看出了这东西的价值,于是故意说道。
“一个?一个怎么够?我打算多买一些带回去,好送给我的一些晚辈和好友,你直接说价格吧!”
那老者还是个急脾气,竟然当场催促了起来。
陈诩见这位老者如此急切,于是伸出一个手指。
“一两银子?这么贵?”那老者先是惊讶了一下,不过很快又说道:“既然是某位大师亲手所作,这个价也不算高,只是我这里只有20两,你看能不能把其他笔筒也给我留着,我一会再把剩余的钱给你送过来。”
陈诩听到这话也懵了,他的这根手指其实是100文,没想到这位老爷子直接给提高了10倍!
不过这话他自然不敢说,于是直接点头同意了老者的请求。
老者直接从地摊上拿走了20个笔筒,还没忘提醒陈诩一句,“小伙子,咱们做人一定要诚信,在我回来之前,你一定要给我留着啊!”
看着老者快速离去的身影,陈诩也是摇头苦笑。
“老大,这老头是不是脑袋有点问题?这玩意难道比那竹编还值钱?”
杜小毛皱着眉头问向陈诩。
因为这东西他见陈诩家里还有一大堆,而且都是平时打发时间时所搞出来的小玩意。
如果这笔筒真的能值一两银子一个的话,那老大以后岂不是要发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