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陈钊封官

换源:

  张飞则紧握丈八蛇矛,矛尖锋芒毕露,宛如一条狂暴的毒蛇,随时准备给予对手致命一击。

两人毫不废话,瞬间便战作一团。

关羽挥刀如风似雨,时而如波涛汹涌,时而如细雨绵绵;

张飞则舞动丈八蛇矛,矛锋闪烁寒光,如狂风骤雨般扫向关羽。

两人的武艺精湛,招式间相互克制,时而激烈碰撞,时而巧妙闪避。

校场上刀光矛影,气势如虹。

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与张飞的丈八蛇矛每一次交锋,都仿佛能听见空气撕裂的声音。

他们的动作快得让人眼花缭乱,却又在瞬息间展现出每个动作的精准与力量。

好一场惊世大战!让陈钊和秦琼等人看得目瞪口呆。

此后的日子里,陈钊一面加紧训练士卒,一面与秦琼、关羽和张飞切磋武艺,好不惬意!

这种悠闲的日子,并没有过多久。

这一日,陈钊正在安熹县衙大堂处理公务。

忽然杜长来报,说从洛阳有天使来宣旨了。

陈钊听了,与一旁的刘伯温相视一笑。

原来,前番刘伯温就给他谋划过此事。

刘伯温不愧是智力92,政治85的牛人,从刺史府王芬,到大将军何进以及张让,都经过了一番精心打点。

不然张让怎么可能给汉帝刘宏建议封他为中山国相,而以何进为首的士人集团出奇地也没有出言反对。

两人赶忙出门迎接,不一会儿,就看见一队人马来到了县衙。

从轿子里施施然地走出了一名太监,他尖嘴猴腮,鼻孔朝天,架子十足。

陈钊和刘伯温连忙上前施礼,陈钊笑道:“天使一路辛苦,下官陈钊有礼了。”

太监斜睨了他一眼,掐着兰花指,阴阳怪气地道:“哟,你就是安熹县令陈钊陈大人哪?”

陈钊上前一步,靠近这名太监,在众人目光所不能及的地方,悄悄地从袖子里拿出一个包裹,放到了太监的手里。

太监感觉入手一沉,心知这见面礼可不轻。

这县令,倒也知趣嘛!

于是他喜笑颜开,不动声色地收了起来。

他笑眯眯地对陈钊说道:“咱家左丰,奉陛下旨意,特来宣旨。”

陈钊一听,啥?左丰?

这就是那个向卢植索贿不成,就陷害他入狱的小黄门左丰?

陈钊不敢怠慢,赶忙道:“原来是左公公,下官如雷贯耳啊,里面请。”

说完,躬身请左丰进县衙。

左丰也不矫情,大摇大摆地踱着步子进了县衙大堂。

陈钊和刘伯温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的笑意。

进得大堂,左丰掏出一卷黄丝轴,喝道:“陈钊接旨!”

陈钊和刘伯温连忙跪下,口中喊道:“微臣接旨!”

左丰展开圣旨,念道:“敕命,安熹县令陈钊忠诚勇毅,战功赫赫,故朕擢升尓为荡寇将军,赏金百金以表朕之嘉奖。其余有功之臣,亦按其军功大小予以相应封赏。朕特任命陈钊为中山国国相,统帅兵马,收复失地。望爱卿不负朕望,钦此!”

陈钊大喜过望,连忙磕头谢恩道:“臣陈钊领旨谢恩!陛下万年!”

左丰把圣旨收了起来,放到了陈钊手上,轻笑道:“陈国相,陛下和张侯爷都对你寄予厚望,可不要辜负了呀!”

陈钊连忙笑道:“陛下厚恩,陈钊必定精忠相报。也请左公公回复张侯爷,提携之情,下官没齿难忘。”

左丰昂然点头,派头十足。

陈钊虽然对其惺惺作态心中欲呕,但也不得不虚与委蛇。

好不容易送走了左丰这个死妖人,陈钊顿感一阵轻松。

刘伯温笑道:“主公,大事可期也。”

陈钊回眸,与刘伯温对视一笑,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在陈钊外出期间,刘伯温与秦琼在安熹县又招募了六百青壮,凑齐了两千之数。

秦琼不愧是大唐开国名将,短短十余日时间,这两千士卒已经有了精兵的雏形。

现在陈钊的荡寇将军虽然只不过是个杂号将军,但已经可以名正言顺地统军了,可掌管一万兵马。

且又有中山国相这个二千石官职在身,已经是妥妥的一方诸侯了。

陈钊立即任命刘伯温为国相长史,秦琼为国都尉。

关羽和张飞在军中充任校尉,手下官员各有封赏。

就连杜长,都做了亲军统领。

通过汇聚四方情报,在刘伯温的建议下,陈钊决定由秦琼和一千士卒留守安熹县老巢。

而他自己则率领关羽、张飞二将带一千士卒去攻打被黄巾军占据的汉昌县。

“叮,检测到宿主目前状况,特颁发系统任务——夺取汉昌城。系统任务完成奖励,奖励一,英雄杀召唤卡一张;奖励二,宿主声望值加2000点。任务失败惩罚,宿主在床上度过为期一月的极度虚弱期。”

这狗日的系统又发布任务了?陈钊心里有一些小小的兴奋。

终于又可以拿一张英雄杀召唤卡了。

至于任务失败,那是不可能的。

以他加上关羽和张飞,三个万人敌,还打不过一群刚刚放下锄头,才从田地里爬上来的农夫?可笑!

真如果那样,那还不如拿块豆腐撞死得了。

汉昌县距离安熹县不足百里,和安熹县同一天遭受了黄巾军的攻击。

不同的是,安熹县因陈钊的意外穿越而保全了下来,而汉昌县却未能幸免。

根据探子传来的消息,占据汉昌县的黄巾贼约有一万,领头的黄巾小帅叫杜远,是杜长的同村族人。

杜长生性胆小,好在良心还未泯灭。

而杜远为人残暴,无恶不作。

陈钊没有打算招降杜远,他此行的目的就是要彻底剿灭汉昌的黄巾贼。

然而,面对实力悬殊的战局,他清楚用这一千尚未训练成熟的官兵去对抗满员一万的黄巾贼,胜败之数实在难以预料。

面对如此困境,陈钊立即召集了刘伯温来商议对策。

刘伯温沉思片刻之后,忽然,他脸上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他对陈钊说:“主公,属下已经想出了一个计策。”

陈钊听后大喜过望,赞叹道:“伯温先生果然智计过人!有你的谋划,汉昌的黄巾贼定将在旦夕之间土崩瓦解。”

刘伯温却微微摇了摇头,提醒道:“主公,此计的关键在于杜长。”

于是,他便将整个计策娓娓道来,陈钊听后不禁连声称赞。

随即,陈钊将亲卫统领杜长召至近前,刘伯温对他耳语一番。

只见杜长不住地点头,欣然接受了任务。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