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楚云浩脸色平静,波澜不惊的样子,东女王一时心下大定,也就不再忧虑了。
这楚云浩大妹夫,自打相助她以来,一直让她惊喜连连,从来就没有让她失望过,这都打到昌都王城了,最终扫尾之战,又有什么可担心的。
于是,这军情会议就在东女王对楚云浩一脸迷之自信,又是肯定,又是钦佩的目光中结束了。
三天后,三路大军会合,东西女王大军,还有楚云浩的娆疆大军,总计不下五万人,一时兵威雄壮,士气高涨,大军浩浩荡荡向昌都王城进发。
会师当天晚上,大军驻扎在了一个山谷之中。
这山谷里,原本有十几户人家,看着是个村寨。现在,一眼看去,断壁残垣,满目疮痍,全无半点人烟,甚是凄凉。
东女王告诉楚云浩,这些,就是松达王父子干的,是这些侵略者扫荡了这一切。这些侵略者,她一定要赶走,还她的子民,还她的东女国,一个朗朗乾坤。
楚云浩默默的听着,不时点一下头。侵略者,都是可恨的,他既然到了这里,那就一定会相助东女王复国,把松达王父子赶出去。
两人正聊着天时,只见一队东女王士兵,押着一行数十人,还有牛羊马匹等牲畜,从村子后面的山石岗走了出来。
这些被士兵押着的人,基本全是妇幼老弱,里面见不到几个青壮男人,其身上穿着,也是雪藏普通村民打扮。
这些人,应该就是这个村寨里的村民吧!这些东女王士兵押着他们,这又是干什么?楚云浩看着这一切,一时间怔住了,心下甚是不明。
那个,妹夫,这些村民,一定是刚才看到大军来了,把咱们误会成是松达部的那些贼子了,所以早早的就赶着牲畜出去躲避了。现在被大军清场搜查出来了,只怕等下免不得还要好好盘问一番,我这就叫人去放了他们。东女王忙在一旁解释说道。
嗯!楚云浩点了点头。
大军驻扎,营寨外面都是要布防的,拒马桩,铁蒺藜什么的,都要做到位。同时,除了必要的警戒,还要及时清场,一旦搜查出闲杂人等,免不得都要盘问一番。这些村民,如果不躲出去还好,可若躲出去了,现在又被搜出来了,那好好诘问一番,就是免不了的了。
也许是看在了楚云浩的面子上,看楚云浩皱着眉头,甚是怜悯这些村民,东女王马上就叫人把这些村民放了,没有再盘问他们。
这些村民被放了后,也许是一旁的士兵相告,说这都是女王大人在开恩,要让他们谢过女王大人,他们也就知道了东女王在这的存在。
因此,这些人一时间泪眼婆娑,齐刷刷远远的都跪了下来,对着东女王和楚云浩这里,高声大呼女王陛下吉祥,女王陛下千岁,千千岁。
东女王大手一挥,做了个平身的动作,提高声调说道:起来,大家都起来。
村民们跪拜过东女王后,原本畏畏缩缩的神情,一下子就开朗了许多。只是,一时间个个脸上带泪,大哭出声,也不知这是哭的委屈,还是欣慰!
但想来应该是欣慰吧,毕竟他们的王回归了,要来赶跑这帮侵略贼子了,要救他们这些子民出深渊泥潭了。
看着村民们携老扶幼的,各自赶着牲畜回家,再大门紧闭,楚云浩就不由摇头,甚是叹息。兵匪,兵匪,兵和匪只在一念之间,真正战时,不管是敌军,还是自己这边军队,为了征粮,沿途扫荡一切,这是常有之事。
特别是骑兵,后勤一般跟不上,大多是就地补给。所以,一般骑兵到哪,要么你乖乖献粮,要么他们自己抢劫,才不管你是不是本国子民。
现在,这些村民回家之后就大门紧闭,他们也怕这些军士。即使明知道这些军士都是自己人,可他们还是害怕,完全做不到人民子弟兵跟人民大众一样,心连心,命系命,那种军民和谐的鱼水之情。
不过,看着村民们回去后,家家户户不多时就冒出了炊烟,牛粪燃烧气味混合着酥油茶和烙饼香味飘来,楚云浩心下也是欣慰不已,他会觉得自己做这一切,很值。
楚云浩和东女王他们,是被安排在一户好一点的石头房子歇息的。说实话,睡帐篷,哪有睡在房子里舒服,现下蚩梦好像又怀上了,能让蚩梦身子安逸一点,有房子歇息,那自然要住房子了。
虽然,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是楚云浩这个大将军发布的命令。大军征伐,不得扰民,是他三令五申的纪律。大军,除了伤员病患,其他都是不可以进到村民家中去过夜的。他楚云浩这个大将军要以身作则,自然也不行。不过,现在陪着蚩梦和东女王他们进去吃个饭,晚上再回来军营睡,这完全没问题啊!
这户人家,现下还留有三人。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婆婆,一个背着两三岁幼儿的年青妇人,共老少幼三人守家。
年青妇人背着孩子,在那扒拉着柴火,把屋子正中的火塘烧得格外生旺,屋子里很快就火热起来,温暖舒适之极。还老婆婆则被东女王拉着手,一同坐在最里的靠铺上,两人说着话儿。
这老婆婆,被东女王这样的大人物拉着手平坐着,刚开始还很拘谨,但两人一聊上天,老婆婆就一把辛酸,一把泪,跟自家女王陛下诉说着生活不幸,种种苦难,完全关不住话匣子,两人就这样聊开了。
这东女王跟老婆婆聊的什么,楚云浩是一脸懵逼,一句话都听不懂。幸好,东女王很照顾楚云浩这个客人,东女王一跟老婆婆聊上几句,马上就用大夏话讲给楚云浩听,楚云浩这才知晓了老婆婆一家的辛酸和不幸。
这老婆婆有三个儿子,大儿子一直在外面放羊,除了按时回家备上干粮,还有母羊生产季节送母羊回来下崽,平时很少回家。二儿子小时候害过病,发烧把脑子烧坏了,不太灵光。三儿子带着他二哥,长年累月伺弄那20斛种的地。
本来,日子虽然过得辛苦,但一家人在一起,勤勤恳恳,平平淡淡,倒也安详满足。可没想,杀千刀的松达部贼子们会打进来,他们不但抢走了家里的牛羊,还把老二老三都抓走了,说是修筑昌都王城去了。至于大儿子,自八月份回家带了一趟干粮走后,至今没有归家,也不知老大在外头有没有碰上那些松达部贼子,有没有被贼子们抓走。现在,老婆婆最挂念的就是大儿子了,既盼着他归家看一看,又希望他在外头躲着,别被松达部贼子们抓了去,可说是老太太最后的念想了。
楚云浩点了点头,这下雪藏,东西女国,拥有自由身的自耕农和牧民还是很多的,沦为贵族领主家农奴的,占比还不是很高。毕竟,下雪藏是信仰雪藏女神的,整个社会结构,还没有到上雪藏那样没有底线的吃人境况。
不过,下雪藏这个自耕农和牧民,界线都很模糊。在他们的奇葩习俗里,为了不被分家,家庭财产不流失,往往都是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这老婆婆家有三个儿子,但只有一个媳妇,很明显的就是一妻多夫的家庭。还她三个儿子,老大常年在外放羊,这是牧,老二老三在家耕地,这是耕,这一户家庭,就是耕牧之家,两种性质,可却一点都不矛盾。
接着,老太太又跟东女王聊到了吃的问题。老太太说,他们家20斛种的地,正常年景,都能有200斛的青稞收成。这200斛青稞,在给女王陛下交了税后,往往还能剩下有半,留下100斛自己过活。
可是,今年年景不好,青稞抽穗之际,遭了冰雹,地里作物减产大半,这给女王陛下交了税后,还剩有不到几十斛,这点粮食,他们平时根本就不敢吃,不然,怕连来年下地的种都留不出来。
听到这,楚云浩又点了点头。在雪藏,种多少地,不是按面积算的,还是按种子算的。雪藏一斛种,大概有三十五六斤重,20斛种,那少说也有700斤重。播下麦种,正常年景,播一收十,就是这么个情况。
这么算的话,那正常年景,一年也有7000斤青稞收成,这数口之家也能过得很好。可这时代税赋极重,听老婆婆所言,这收成往往要缴半为税,那样的话,自己就只能剩下一半了。这一半,还要留下来年种子,所剩不过还有两千多斤,这两千多斤,去了麦麸之后,估计是剩不到2000斤粮食的。
还这,就是老婆婆一家,一年下来赖以生存之需。这点粮食,正常年景省着点吃,那应该是没多大问题的。可若遭了天灾,那可就要人老命了,如果还要把来年种子留出来,那这点粮食真是动都不能动,即使饿得两眼冒绿光,那也是不敢吃种子的!
可能现在有人会说,2000斤粮食,好多的啊!我现在买包米就能吃好多天呢!这2000斤粮食,我得吃多久啊!
呵呵,这典型的就是那吃了十个馒头,只认最后一个吃饱了才说这种风凉话的。各位同鞋,知道三年困难时期是定多少粮一天吗?知道曹县苦难行军是定多少粮一天吗?你们知道吗?知道个锤子啊!这么说吧,你们去查一下粮食卡路里,换算一下卡路里单位吧,看看每天到底要吃多少粮食才能维持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自己换算一下就知道了。
这么说吧,中国现在人均粮食四百多公斤,也就是八九百斤哦,这么多粮食,平均下来每人每天两斤多,是不是感觉要把自己吃撑了,是不是觉得自己没吃那么多?
你没吃那么多个球,你就吃那么多了,就这,中国每年还要进口上亿吨大豆玉米,用来榨油和给牲畜喂食,这样才能养得起中国人的饕餮之胃。
可能某些小仙女会说了,我可没吃那么多,我都天天减肥呢!是啊,小仙女们天天减肥呢,可每天吃的零食水果,喝的奶茶,自己心里又有没有底呢,这些吃的,哪个都不是凭空变的,可都是粮食做的呢!不信的话,小仙女们自己准备本子,每天吃了什么都记上,看看一天下来自己卡路里有没超标就知道了。至于男同胞们,不爱炫肉的不多吧,不喜欢啤酒火锅小烧烤的不多吧,想一想,这又哪个不是粮食做的,或是用粮食堆出来的。
现代人四体不勤,本来也不用吃那么多粮食,咱们,大多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饕餮之胃。可古代人不一样啊,那是一年到头都在地头忙作的啊!而且,古代又没这么多油脂和蛋白质补充,他的能量来源就是那点粮食,这样的话,你们还会觉得2000斤粮食,对有着三个壮劳力的六口之家,多吗,真多吗?
粮食这问题我就不多说了,咱们还是回到剧情推进来。
楚云浩不由感叹,这雪藏赋税可真高啊,再想到自己大晋税赋,好像也不低啊!在大晋,有税赋和徭役两种。税赋是两税法,分为地税和户税。至于徭役,则是免费上工,按规定是每年一个月。大多情况下,秋收过后,去县城修半个月的城墙,这是主要之事。还有半个月,则要听从里正安排,或夏季水涨时修筑河堤,或平时架桥修路。
两税法里,地税,就是缴粮,抽十税一。按一五口之家自耕农来说,如果耕有10亩田,以亩收400斤稻子算,那就是4000斤,那就要缴400斤粮。这样看来,好像税赋也不是很高。
可是,大晋除了地税,还有户税,这才是最让人头疼的。户税,就是人丁税,按大晋律法,十五岁以下者,人丁税为每年50钱,十五岁至五十五岁者,则每人150钱,也称之为一算钱。如果家中有过了法定婚嫁年龄尚未出嫁女子者,那就要加算,每三年加一算,最多可加到五算,也就是750文。至于五算过后,那女子也就过30了,基本嫁不出去了,才不用交这个罚钱了。如果有家庭穷困,拿不出这个罚算钱,那没的说,只能交由官府强制配亲,也就是送亲了。蔡秀秀,就是这样被官府送亲队送来,成为了楚云浩妻子的。
其外,大晋除了税赋,还有一项额外的税,那就是给天子的献钱。这个,不是很多,每户每人20钱,一五口之家,那就是100钱。可这些杂七杂八的都加上,除了缴粮一项,一五口之家,每年还要交大概1000钱户税,也就是一两银子左右,同样的不轻松。
这,还是有自己田地的自耕农,如果自己没有田地,或田地很少,需要佃租地主家的地来耕,那收成至少三分之一都要给地主交租子。然后,剩下的再交地税户税,日子过得更为艰难。
在安家寨,因为地处湘楚边陲,土地贫瘠,好田不过半数,一半都只能作芋田。同样,芋田地税也是两亩算一亩,乡亲们之前,交了地租,地税,户税,那别说吃饭了,真是芋头糊糊都吃不饱啊!
不过,听说江南之地,良田阡陌,稻子一年两熟,甚至三熟有之,那普通百姓日子过得还是不错的。再江南田广,大多数自耕农,听说一五口之家都不少于二十亩良田,家家户户都有船载着流脂白米出售,极为富庶。不然,那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锦绣繁华地,可不就是靠米脂流香堆出来的么!
不过,农业这行毕竟是靠天吃饭,一旦大灾之年,大旱大涝,或起蝗灾,那可就要人老命了。江南富庶之地,也许尚能自保,其他地方,那真是卖儿鬻女,甚至人相食,惨不忍睹。现在,东女国遭受战乱,粮食又收成不好,遭了冰雹灾害,这真是雪上加霜啊!楚云浩叹了口气,继续听下去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