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
听到声音,姜裕急忙走过去。
“看看选哪个。”衙役眼神嘲弄的扫了姜裕一眼。
对于青阳村唯一的“读书人”,他还是有些印象的。
自己科举考不上,却又看不起同村人,自诩读书之人岂能下地劳作?
以至于二十有二了,还靠着年近半百的叔叔养着。
“我选她。”
无视衙役怪异的目光,姜裕伸手一指。
顺着姜裕的手指的地方看去,衙役一愣,诧异道:“你确定?”
尽管对方口碑不好,可毕竟也是明事理的读书人,怎么会选择这名女子?要知道这女人可是进入送亲队伍好几次了都没有嫁出去。
姜裕点头:“我确定。”
周围瞬间安静了下来,青阳村的人都震惊的看着他。
姜裕居然敢娶这煞星?!难道他不怕把自己的家给克没了?
就连柳小婉自己也是一时间出了神,呆呆的看着姜裕。
她自己什么情况很清楚,家里没接自己回去之前,一切都好好的,可是自己回去之后,整个柳家都没了,有时候她自己都怀疑是自己的原因。
可是没想到,就算是背负煞星称号的自己,竟然还会有人愿意娶?
“怎么?你不愿意?”姜裕笑问道。
“愿意愿意……多谢官人。”柳小婉急忙点头,激动的小脸上浮现红晕之色,看起来更加动人。
见到这一幕,衙役心里松了口气,急忙从同伴那里拿出一张纸,说道:“在上面按手印,官府和你们各执一份,以后你们就是夫妻了。”
为了更简洁的落实政策,所以分配的时候,一切过程都是从简。
当然这也和如今大魏的国情有关,如今老百姓能吃饱饭就已经不容易了,哪能为了成亲大办酒席?
等到衙役离去后,几个村民看着对姜裕两人顿时避如蛇蝎。
“姜裕,枉你也是一个读书人,连煞星都敢娶回家,就不怕把自己克死!”有人恶狠狠的啐了口唾沫。
“地龙翻身和蝗祸皆是人力不可为的天灾,柳家遭难都只是巧合,和她一介女子又有何关系?”姜裕冷哼道。
“如果她真的能引起天象横祸,那你们这些背后嚼人舌根的早就该死了。”
“你!”那人被噎得说不出话来,想发怒,但一想到姜裕读书人的身份,只能冷哼一声拂袖离去。
姜裕虽然考不上秀才,但毕竟在官府那里是有报备的,属于考生。
而考生,在这个时代,身份天生就比老百姓高一等!
不理会在一旁指指点点的村民,姜裕带着人直接来到了自己的家里。
“以后这就是你的家,虽然简陋了,但是还是能住人的。”
柳小婉摇头道:“官人能收留我,我就已经很感激了。”
她连家都没有了,又怎么会嫌家破?
若是寻常人家的女子,三次嫁不出去,大不了来年多加一点赋税。
可是她一样,她家里的人已经死绝了,如果三次都嫁不出去,要么沦为窑妓,要么成为徭役。
可一个弱女子,去当徭役,往往十死无生,所以此次姜裕带她走,亦是救了她一命。
越想柳小婉越觉得心中难以自持,就欲跪下谢恩。
姜裕哪能让她跪下,急忙将她扶了起来,笑道:“你我以后便是夫妻,何必如此生分?”
“好生歇着,我去给你弄点吃的。”
柳小婉刚欲坐下,听到姜裕这话,又迅速起身,急忙道:“官人乃是读书人,这种事情还是我来做吧。”
在来的路上,她就已经知道了姜裕的身份,是一个读书人。
自然也知道姜裕这个读书人的名声,似乎不太好,可是这一路上的交谈,却并不像传闻中的那样。
“哎,让你坐下你便坐下,我不是刚说了嘛,你我是夫妻,不必如此生分客气。”姜裕按住她的肩膀。
看着她的面色,他就知道柳小婉现在很疲惫。
咱姜老爷前世虽然不怎么谈过恋爱,但也是一个怜花惜玉的主,怎么能让美人受罪呢。
看着姜裕俊朗的面庞上满是笑容,柳小婉心里不由泛起一股暖意。
她何德何能,竟然能遇上这般暖心的相公。
感觉到肩膀上传来的灼热,她俏脸不觉一红,乖巧点头:“那……那便依相公的。”
相……相公?!
姜裕虎躯一震,感觉身体好似有一股电流闪过,他忍不住哆嗦了一下。
他定定的看着眼前的女子,娇羞之下的柳小婉愈发的美艳动人。
“歇着,相公给你弄大餐!”姜裕语气坚定,昂首挺胸的走进了厨房。
然而好过没几个呼吸,他耷拉着脑袋走出来。
“相公,怎么了?”前后神态差距如此之大,让柳小婉不由有些疑惑,难道相公只是说说,并不会做饭?
缓缓抬头,姜裕有些尴尬的摸了摸后脑勺,干笑道:“那啥,家里没米了。”
他倒是忘了,之前原主一直在二叔那里吃饭,家里米缸干净得老鼠来了也得含泪从嘴里扣出点粮食留下。
“你在家歇着,我出去借点米。”
姜裕说着,就欲朝门口走去。
可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敲门声:啊裕!啊裕!
声音急切,是二叔姜大山的声音。
“二叔,怎么了?”姜裕走过去开了门,便见姜大山一脸急切的模样。
“啊裕,我听别人说你带了个煞……”姜大山说着,忽然看到了坐在堂屋门口的柳小婉,话音戛然而止。
他眼睛一瞪,猛地看向姜裕,道:“这是哪家的姑娘?是不是又去忽悠人了?”
以前,姜裕没少去外村,借着读书人的身份,诓骗了不少不知情的女子。
因为大魏为了鼓励百姓读书,在政策上给了很大的优惠。
读书人,虽然同样也要上税,可是田税和丁税,却比普通老百姓低上很多,甚至连亲友也能得到一定的减免。
这就是姜大山一个普通老百姓为什么能存下五两巨款给姜裕的原因。
要知道如今大魏,一石粮食也才五钱!
但是因为读书需要的束脩也不少,所以真正能读得起书的百姓,还真没几个。
也就是因为姜大山孤身一人,加上姜裕父母双亡,才能如此罢了。
“说!你刚才是不是没去村口,是不是去其他村忽悠人家姑娘去了?!”姜大山怒目而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