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6 回首来时路,皆是华夏红!!

换源:

  【沉管隧道技术?一般都是用在深度较浅的水里,可港珠澳大桥,明明是在伶仃洋流域!水深至少在三千米以上!而且沉积的沙石、海底情况不明,这些可都是不能忽略的问题啊!】

【这实在太夸张了!我很想知道,在这种条件下,究竟是怎么做的,才能沉管成功?】

【是啊!简直不敢想象!但要是用盾构法,可能桥梁还没建成,一半的海域已经被上游携带的泥沙堆积成平原了!】

在听到林明说的“沉管隧道技术”后,直播间被弹幕刷屏。

很简单,一般来说,修建海底隧道,只有两种方法。

第一就是沉管法,把一节节前后端完全密封的隧道部分沉入海底,然后安装固定。

在此期间,要确保整个隧道的所有部分,都不能渗水!

一般经常用在水流轻缓,垂直高度比较低的水里。

一节隧道部分,就是几十吨重!

再加上水的浮力,要完成这样的工程,不仅困难,而且非常麻烦!

另外一种,就是盾构法!

也是目前建造隧道,最高效,被人青睐的方法。

只需要一台大型盾构机,就能不断挖掘推进,做出隧道的雏形,而且盾构机还可以对松软的材料进行堆砌,从而使隧道内壁更加坚固!

不管是从效率,还是从技术支持上,盾构法都是绝对的主流!

就像之前的阿三网友,十分笃定华夏的港珠澳大桥,就是用了盾构技术!

但实际却并不是!

林明不紧不慢,继续开口。

“当然!普通的沉管技术,不可能解决大桥遇到的问题!仅是一个垂直高度,就是一个很大的阻碍,更别提能把隧道部分送到海底了。”

“于是我们的工程师,想到了另外一种方法!”

“在海床上浅挖出沟槽,将预制好的隧道沉入到沟槽,然后再进行水下对接。”

索菲娅眼前一亮,这个办法,直接减少了下放隧道部分的数量和次数,此外,海底作业的时间和难度也大大减少!

简直就是天才!

但她知道,怎么把预制的隧道放到指定位置,并且能确保不会受到洋流运动的影响,这才是最大的挑战!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每节隧道沉管长180米,宽33米,高11米,重量更是高达七万六千吨!要一次成型这种沉管,这不仅是技术考验,也是细节考验!”

“那!您和工程师队伍最后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索菲娅迫不及待的问道。

她感觉自己已经站在问题答案的门口了。

只需要轻轻推开这扇门,就能知晓一切答案!

【天!七万六千吨!这样的隧道,到底该怎么放进海底??完全是科幻片的既视感!】

【不是传统的沉管法,但总的来说,这样便捷了很多!不需要把隧道分成车厢大小的部分!想象一下,6.7公里的隧道,至少也得分成几十个小的隧道部分!

头尾都需要密封,防止进水。也就是说,等连接隧道部分的时候,就是整整二倍的工作量!而直接做好预制隧道,只需要考虑怎么把它送进指定地方就可以!】

【明白了!原来是这样!就是这七万六千吨的隧道,到底是怎么运的?!完全不像我们现在的科技能做到的!】

听完索菲娅的问题,林明笑了笑。

“我们把整个隧道,划分成了八个小的单元,等送到指定位置再拼接成一个整体,这样,就初步解决了海底隧道的问题。”

“原来是这样!”

“但是主桥部分,架设在海面上,和海底隧道怎么连接呢?”

“是修筑坡度还是?”

索菲娅大有一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感觉。

“人工岛!”

“但实地调研之后才发现,因为洋流运动的原因,海面下沉积了很多淤泥!如果在淤泥上直接修建人工岛的话,稳定性得不到丝毫保障!”

“要是运走这些淤泥,相当于挖走三座金字塔!这对海洋将是毁灭性的污染!”

林明沉声道。

索菲娅点点头。

海洋中的淤泥,有很强的调节作用。

“最终,和工程师们讨论决定,我们用了120个超级大的圆钢桶围成了人工岛,然后在中间填土!”

索菲娅一脸惊愕!

她这才意识到,

华夏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做到这样,最重要的是因为他们上下同心,遇到困难的时候,是想方设法的解决,而不是一味消沉!或者拿出所有的客观原因当成自己的借口!

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才是华夏发展如此迅速的核心!!

距离海平面80米行不通,那就走海底!

海底隧道铺设难度大,直接一条龙,减少了不知道多少的工作量!

造人工岛,用大钢桶围成造型,中间填土!

这一个个操作,说不好听,那就是离谱!

但效果,绝对震撼!!

“可是,大钢桶围成的人工岛,不会飘走吗?”

“不会!每个大钢桶,差不多都有550吨重,直径是22.5米,几乎和篮球场一样大!高度55米,相当于28层楼的高度!”

【卧槽!你管这叫大钢桶???这特么不是一整座写字楼吗?还有整整120个?!疯了吧!】

【这......我真没想到,这么宏伟的东西,居然被称为大钢桶,是我out了!】

【这样啊?那没事了!120个大钢桶围在一起,就是六万多吨!再加上中间填的土,应该不会受到水流影响!】

这尼玛,

什么叫语不惊人死不休啊!

天真的网友还真以为用几吨重的铁桶呢!

“我想说,这真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

“我同意,值的我们学习的地方太多,或许我们的学生,以后也有机会为汉斯做出这种震撼之作!”

“林明先生,我代表柏林大学桥梁系,向所有港珠澳大桥的华夏工程师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很好奇,这座伟大的桥梁竣工之后,您最真实的感触是什么?”

琼斯先是赞叹,而后话锋一转。

“感触?”

林明扶了扶眼镜。

“当然是骄傲!”

“回首来时路,皆是华夏红!”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