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部 梦人之梦 继二一 苏月桐诗写了什么

换源:

  放学时,想着苏月桐送来的诗歌,史微打算吃了晚饭立即来教室细读。吃饭时,却想起芳韵关于伙食费的那番话,不禁忧虑:“爸爸现在欠了那么多债,一下子又要多养两个人,他还顾得到我吗?那个继母人好吗?如果我伙食费用完了,该怎么办?”她仍旧想到了母亲:“妈妈家里那么有钱,我是不是可以请她支援我把高中读完?可是这次去,她分明不爱我,和去年第一次见面判若两人。去年她的话虽说得直,却处处对我流露出关怀、爱护;哪像这一次高高在上,不可逾越。”想起这些,十分惆怅:“书上都歌颂母爱伟大、无私,这次她为什么变得这么冷漠?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真的把我全都丢到九霄云外了?她那么赞扬继父,继父真的像她赞扬的那样心胸开阔?也许继父真是一个胸怀宽广的人,不然,他怎么做得成大事?妈妈是不是敬重他,不想背着他给我援助?如果真是这样,那我可不可以直接给他写一封信,争取他的理解和支持,这样妈妈也就不会为难了呢?”这些事情一经出现,她就想痴了。最后,她拿起笔,给未曾谋面的继父写信:

伯伯:您好!

我是您妻子的女儿。我和母亲见过两次面。在这两次见面时,我都听到了她对您的极高赞扬。从她毫无虚夸之意的自豪里,我感受到了您的作为一个生活强者的宽广胸怀。

虽然我还只是一个十九岁的黄毛丫头,对于人生不甚了解,对于现实只抱着幻想,年轻幼稚也使得我观察问题趋向于偏激,但我毕竟磕磕绊绊地走过了十九个年头。生活告诉我建立一个家庭的艰难;我也看到,众多的人为维持一个美好的家庭更是付出了不少的心血。基于这种认识,我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既没有来扣您们的大门,也没有想离开自己生活的家。人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我的年龄和我不爱说话、喜好妄想的性格,决定我走向了一条困惑之路。我感到自己处境危险:我的情绪波动大,很容易受外界影响,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冲突常使我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如果我再让自己在这困惑之中恍恍惚惚地生活下去,我终会成为一个碌碌无为的庸人。

作为青年,我有热情、有上进心;作为一个希望自己真能有所作为的青年,我更有渴望理解、渴望增进才德、渴望肩负重任的远大抱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现在生活得很是艰难。我希望从这困境中解脱出来,以我之微不足道的能力和足可以与天地齐辉的献身精神,为人类走向美好奋斗终身。

对于众多长辈来说,孩子的许多不切实际的理想他们是无法支持的;甚至,在同龄人中,她也得不到应有的理解。自己不能理解的事情我们就置之不理吗?我想,一个责任心强、拥有一颗无私灵魂的人是不会视而不见的。我这样说不是对您用激将法。我知道我现在的阅历和智慧还不足以影响一个人。但我真是渴望以我坦荡的、赤诚的心去拥有人类无穷的智慧,来报答我用生命在热爱着的祖国和全人类。从我真正懂事的那一天起,我就立志做一个具有献身精神的伟大的人。我知道我的想法和别人不同,我知道我这是痴心妄想、痴人说梦;可是,如果这世上连一个痴心的痴人都没有,这“痴心、痴人”二词又从何而来呢?我之所以对您说这些,只是希望得到一个对生活有深刻认识、且有一定的新观念的人的引导和帮助。伯伯,我想您能,我希望得到您的理解、支持、援助,所以我冒昧地给您写了这封信。

看到这里,也许您会说:“既然你自己有想法,有愿望,就必然有坚定的信心;有了目标,有了信心,朝它走去就是。奋斗在于自己,成败的关键是勤奋;古人说‘天道酬勤’,只要你自己勤勤恳恳,你还担心什么呢?”然而伯伯,我说出来不怕您小看,其实在我的性格里有软弱和动摇,也许是由于我还在成长之中?我的许多弱点常常使我处于痛苦之中。我以自己单薄的力量奋斗过、抗衡过,但患得患失的毛病常使我陷入苦恼。我想我是不是该有人理解、鼓励、支持、引导?我希望通过这次沉痛的认识,来努力改变自己的困境,以便将来不至于再停步不前。伯伯,您肯帮我吗?此致,

敬礼!

学生:史含华

1987.11.16

史微希望自己的真诚感动继父。她妄想:“以他那样的人,也许真能理解我也说不定!他真能慧眼识英才,就会不计嫌隙地来帮助我。嘿,难道世上真的没有一个真正的‘伯乐’?难道我不是一匹难得的‘千里马’?”史微,这个在骄傲的时候把自己举得老高、在自卑的时候把自己踩得很低的姑娘,她是要在这不可能的世界里找出一个可能来。她希望自己的求学之路不至于因为贫穷而中断。因为在信里既讲清了自己的心思,又能避免当面被拒绝的尴尬,她毫不犹豫地把信发了出去。

“哎,史含华,看外面,有人找你。”史微从街上回来,正忙着历史作业,一个同学手指着外面喊她。

是苏月桐。史微走出来,她们相视而笑。苏月桐说:“把本子给我。”史微胆怯了!苏月桐看她不动,又说:“你看完了吗?”史微,可怜的史微,她没有勇气说出真相。她想:“如果我告诉她我还没有认真看,她会不会错怪我慢待她呢?天啊,这两天我都忙了些什么?我为什么一拖再拖?她怎么这么急?那首诗,我只看了一遍,它是写了什么?我怎么全都忘记了呢?”想着平时自己把诗拿给她看,她那么快速、准确地做出反应,她就更加心虚。她不知所措地走进教室把本子取来还给她,自作聪明、敷衍塞责、不知所云地说:“看完了,我没有什么好说的。”苏月桐疑惑地看了看她,笑一笑,走了。

史微愣在原地,心一下子被揪住!从她灵魂深处,此时源源不断地升腾出一种失落,把她紧紧包裹、缠绕。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耻辱:“你那么痛恨虚伪,为什么不敢讲真话?你既然在乎她,为什么做出事与愿违的蠢事?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她,你只看了一遍,还来不及细看?天啊,在她面前,你为什么变得这么没用?你一直坦荡、诚实,为什么在她面前就变成了一个令人生厌的家伙?”史微呆头呆脑地站着,把自己恨得咬牙切齿!“我将因为自己的一时怯懦和虚伪而失去她。她一定会因为这件事而不再理睬我。我不企求她原谅,我只愿,在将来漫长的人生之路上,她能遇到比我更好的朋友。”史微转向自己:“你后悔有什么用?你就等着去喝自己酿成的苦酒吧!这么多年,你何曾有意对朋友撒谎?你明白你是因为太重视她才这样,天地可以作证。只可惜,天地可以明鉴,她却不能清楚!如果你真希望拥有天长地久的友谊,在将来的日子里,你还是更加坦诚一点吧。”

史微对自己极为不满。一方面,她为可能失去苏月桐的友谊而生自己气;一方面,她实在为还没有好好细看那首诗而遗憾:“我敢肯定,她把诗稿送给我,一定怀有一种想法。她本来只看诗,不写诗;这次不但写了,还那么慎重其事地送给我看,肯定有原因。那首诗到底写了什么?我看过一遍的,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真见鬼!你为什么不在当时多读几遍?你没有被吸引,急着做作业,是不是她那首诗写得不太好?是不是你的知识太贫乏、你的赏鉴水平太差?咳!一念之差,你永远错过了看她诗歌的机会!”

史微陷入极度烦躁之中。不知为什么,她是那么地希望把自己与世隔绝!姚尧座位旁有一块空地,显然是一位同学把桌椅搬走之后留下的;她看到坐在那块地方的同学都是男生,对她思想、感情也都构不成威胁;于是把自己的桌椅搬了过去。

第二天,当她来到教室,发现姚尧把桌椅搬走了。她就又愣了!她感到自己极不受欢迎:“什么原因?还是上个学期的那次‘文诛笔伐’?不可能!一个男孩子家不可能那么心胸狭窄!人如果什么事情都记恨在心,那还怎么过日子?肯定是我的缺点太多,我很不招人喜欢。天啊,我做人怎么这么失败?为什么他们看我来惟恐躲之不急?我那么可怕吗?”她本以为自己在这个班级算得上是一个大家看好的人物,可姚尧的行为彻底粉碎了她的自信心。她感到处境不妙,决定就自己这个人搞一次“民意测验”,来一回“群众批评”。

史微精神恍惚。就在她对自己充满怀疑时,苏月桐又来了。看见苏月桐,她的第一个感觉是:“我没有被遗弃!她原谅了我!她明明知道我没有认真看过她的诗,她还是原谅了我!”史微喜不自禁,脸上绽放出笑容,心里涨满了感激。苏月桐还是来和她聊黎昪的事情。他们班推举了几个代表,到各个学校奔走呼号,为黎昪集资。这些林涛也说过。苏月桐感慨:“现在许多同学把自己的心事和精力都集中到帮助黎昪这件事情上去了,而把学习放到了次要位置,以前的同班同学表现得尤为突出,可见人相处久了还是有感情一些。”史微没有上心,她觉得黎昪的病只能听天由命。她心里还在惦记那首诗,可苏月桐偏偏只字不提。她因为说过“没有什么好说的”,因而心里虽然十万分地在意,嘴上终究张不开口。苏月桐要走了,她一直没有说什么。

苏月桐走后,她在日记里写道:“昨日的苦难已经过去。在这条充满苦水的友谊之路上,我们是否还会遇到卡壳的地方?对于真正友谊的追求,我之过错使我再没有勇气请求她原谅。然而,她的谅解挽回了我以为失去的一切。我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感谢苍天明了我的心意,为我挽回这份珍贵的友谊!”

和苏月桐重归于好,史微心里很是舒畅。本来,因为苏月桐和姚尧,史微极度怀疑自己的人际关系,想搞一次“民意测验”。现在她不仅没有放弃这种想法,反而把它推进了一层:以她自己的困惑为引子,邀请有主见有思想的同学,在高三年级搞一次座谈会,谈人生,谈理想,谈烦恼,谈感悟。她称之为“人生座谈会”。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