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扬名彭城

换源:

  宋辰、赵见、王行决定先行将铜县煤井、铁矿的线索通报给官府,待府衙查明之后,再考虑是否去厚塘。徐州知府迅速派人去铜县查看,深挖之后,果然发现了大片的煤井、铁矿。

徐州知府令人拿出赏钱千贯,交予宋辰,并对宋辰大加赞赏:“宋公子,我会将你三人的事迹上报朝廷,后续应该还会有嘉奖。宋公子这几日,暂且在客栈留宿,稍安勿躁。”

“感谢大人,我三人听从大人安排!”宋辰欣然接受知府的安排,并将厚塘泉眼疑似有煤井、铁矿的线索,也告诉了知府。

“宋公子,我立即派人去探查,如确实有煤井、铁矿,功劳一并即在宋公子账上。”知府大喜,作揖感谢宋辰。

“知府大人,国家边境危机,作为臣民理应出自己的一份力,我三人并不求回报,只希望我文国国富兵强、威震四海。”宋辰向知府作揖还礼。

临近中午,徐州州丞代表知府前来道喜:“宋公子,厚塘果真有大铁矿,您又立大功了!知府大人加急补充了一封喜报,将三位公子的事迹全面上报朝廷,后续肯定还有封赏!”

宋辰等人向州丞道谢后,美滋滋的开始用午餐。得了赏金后,宋辰安排了丰盛的庆祝宴席。

只见那桌上,朱漆食案上罗列着水晶脍、鼋汁狗肉、回赠肥瘦肉。雉羹羹火鲜美,沛县鼋羹带辣汤。盘中银丝鱼脍。新丰酒、兰陵美酒倾入白瓷瓯,香气扑鼻。

席间,宋辰道:“我们在徐州再待个七天左右,且看我那皇帝舅舅能给咱们什么奖励。今天下午和明天,给你俩放个假,我们自由活动。”

赵见和王行回应道:“遵命,少爷!”

赵见接着说道:“不知圣上能否亲自看到少爷的事迹,朝廷应该会给予少爷重要的奖励。静候佳音吧!”

三人酒足饭饱后,即进入了午休时间。

宋辰午休半个时辰后,起床准备出去走走。

走着走着,宋辰就走到了文庙,只见这座庙宇巍峨壮观、圣人高位、香火鼎盛。?

徐州文庙有一杏坛,坛前执事官焚香奠酒,钟磬声悠扬绕梁。众位学子衣着庄重、峨冠博带,肃立行礼,诵经声琅琅,纸灰随风盘旋飞舞。

又有一棂星门,门内参天古槐树荫巨大,学堂窗纸透出阳光。一个老儒生在讲诵《春秋》,小儿童子们不敢嬉闹,都正襟危坐,槐花随风飘摇坠入砚池,墨香混着花香沁人心脾。?

庙墙外市声也渐渐变小,只听见卖油翁敲梆而过。守文庙的老人在清扫落叶,惊起柏树间栖息的喜鹊。

宋辰向里走,穿过回廊,登上文庙光岳楼,楼上传来诗文吟诵的声音:“兽炭红炉围坐,羊羔美酒频斟。忽挥秃笔写兰亭,笑指梅花作印。”

“好诗好诗!”宋辰赞道,一梦通五经后,他的文学素养已然提升很多。

但见楼上十几个书生围坐,均拿起酒杯在吟诵各自所做的诗句,真是把酒祝东风,从容的很。

“我乃峄县台家庄台谷城,观公子气宇轩昂、龙跃凤鸣。敢问公子尊姓大名?能否一起加入我们这‘诗酒局’,分享一下您的佳作?”台谷城先做个自我介绍,然后邀请宋辰一同参加这聚会。

“台兄,我乃金陵城宋辰,今来文庙参拜圣人,遇到诸位才子,也是有缘。幸会幸会!”宋辰向各位公子一一作揖行礼,其余公子也各自介绍了自己。

众人介绍完毕,台谷城再三邀请宋辰赋诗一首。

宋辰推辞许久,只觉得盛情难却。以前要是推辞,那是‘傻子’宋辰或现代人贺长安胸中无这古代的墨水。现在推辞,就纯是客套官话了,宋辰心中的积累辞藻,赋诗作词已完全够用。

宋辰便就着这徐州风土人情赋词一首:

“汴泗交流,楚汉雄风,自古名州。??

望云龙耸翠,烟波浩渺;戏马台古,霸业空留。

九里烟墟,黄河故道,铁马金戈几度秋。

登临处,见漕舟竞发,帆影悠悠。

千年商贸风流,引无数豪杰竞上游。

忆苏公治水,黄楼高筑;陈师道笔,墨洒徐州。

市井喧嚣,酒旗招展,箫鼓声喧夜未休。

凭栏久,叹兴亡如梦,唯有淮流。”

在这文国,槐河与淮河均为同一河流,名字通用。官方文献写作“槐河”,民间河文学作品中有时候会用“淮河”或“淮水”。

宋辰吟诵一番后,台谷城带头为他鼓掌叫好:“此诗词,应为今天我们聚会,最为精彩的一篇!”

其余众人也纷纷表示同意。

“五郎,你且抓紧做好记录,此篇定能流传千古!”台谷城示意书童抓紧做好记录。

“宋兄,我们常在这光岳楼上吟诗作词,没遇到好诗好词都计入《光岳楼集》,也算是附庸风雅,沾沾这文庙圣人的文气。今日第一诗词,非你这首沁园春莫属!”

“台兄过誉了,以后还得多和大家交流,一起感受这徐州文庙的千古文脉和不凡气度!”宋辰再次作揖致意。

不几日,此词和宋辰的名字便在这徐州城里流传起来。用今天的话说,宋辰在文庙光岳楼“直播”作诗后,他是真的在徐州火了!徐州可是文国名州、九省通衢,南来北往的文人,也许会把他的词作和事迹,传遍整个文国。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