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圣旨宣到

换源:

  且说宋辰从台家庄返回,一行收获颇多,既欣赏了南北结合的水乡风景,游览观赏了北方第一阁准提阁,又学会了骑马这项新技能。虽说洗了好几次澡,仍旧觉得还能隐隐闻到马粪味道。

”少爷,潇县那边有消息了,金陵相府钱三管家来信说,嘉美绸缎坊张三正是那背地里饲喂巨鳄的金主。经过严刑拷打,他招认了所有罪状,包括恶霸刘生向他买‘凶’杀人的事情。张三已经被砍头了。“赵见拿着钱三管家的信,边向宋辰递交信函,边说道。

“极好,跟我们分析预测的大差不差。你先去忙吧,我在此看看信。”宋辰接过钱三管家的信函,示意赵见先行退下。

来自“老乡”的信函,宋辰自然是要好好打量一番,兴许里面还有“私货”。

“这周三钱三大叔,不知有没有在信中给我其他信息,翻看了好几遍,没发现赵见所说之外的消息。”宋辰细细查看信函的每一个字,生怕错过关键的提示。

宋辰继续仔细探查信函,发现信中”少爷英明“的”明“字与其他文字字迹明显不同,看起来要大一圈,而且写得更加工整。

“周三大叔是提醒我,信中有明矾书写的部分?莫非要将此信打湿?”宋辰信中默念道,而后拿来一盏清水。

书信打湿后,果然显现出新的字迹:“长安少爷,皇帝已经知晓了你的所有事迹,椒州、肥州、陆州、潇县、徐州的各种英雄事迹,据说皇帝要提拔重用你,可能会安排一个县令的官职,具体在哪里。圣心难测,我也没有探查到。我查阅了很多文国典籍,目前还找不到能产生,适配你的手表电压电源的方法。你的手表被雷击过、被余淋过,估计是修好不了了。这么多年,我也一直再找穿越的方法,并不一定要回到2019年,哪怕是其他时候和平的现代时间也可以,很遗憾一直没找到。建议你也既来之、则安之,下步好好做官,先在文国成就一番事业,以后如有机会再做打算。”

“真得好好谢谢周三叔叔,平时不来信,一来信即是关键信息!”宋辰心里默默感谢着周三管家。

怕生出其他意外,宋辰火速去厨房将此信函烧掉。烧完信件后,又回到客栈的院子里。

“少爷,相爷来信了,镇北侯也来信了,您快点看看?”王行此刻拿着两封信函前来。

宋辰接过信函,先展开的宋云召的信,信上重复了周三的话,皇帝得知宋辰事迹之类。宋云召嘱咐儿子以后要承蒙圣恩,努力做个好官。

宋云召说侧面问过圣上下步关于他任职的安排,但圣上并未告知,只说还未曾想好。宋云召让宋辰安心在徐州住下,镇北侯那边暂时不用去了,他会向镇北侯解释一切。

宋辰又打开舅舅镇北侯的来信,镇北侯也得知了宋辰的事迹,对这个曾经以为是“傻子”的外甥大家赞赏。镇北侯感谢姐姐主母郑蓝的护佑,感慨老郑家祖祖辈辈都出人才,感谢老郑家先祖的护佑。

镇北侯告知宋辰,北方战事依然紧张,让他在徐州安心住下。还说了一些关心衣食住行之类的话。

“真想去看看我这个舅舅,据说也是一名骁勇悍将。”宋辰心里默念道。

清闲的两天又过去了,这两日,宋辰、赵见、王行三人,拿着府衙赏金,在这徐州城里好一通玩耍。当日中午,又在彭鼓饭庄饱餐一顿后,方回到客栈休息。

下午时分,宋辰等人午休刚起来没多久。就听得外面锣鼓喧天,不知是谁家正在办喜事。

宋辰出门定睛一看,不是别人家的喜事,却是自己的喜事。

那正是,锣声镗镗震街衢,皂隶青衫列两旁。朱漆木牌书“钦命”二字,铜锣开道声裂帛。传旨官骑白马,着绯色官袍,腰悬银鱼袋,前有仪仗执旌旗,后随书吏捧黄绫卷轴,踏尘而来。

街市喧嚣乍敛,百姓跪伏道侧。传旨官高喝“圣旨到……”其声如洪钟,惊飞檐下雀鸟。宋辰整冠趋步出迎,衙役肃立鸣冤鼓停,一时满城寂然,唯闻风卷黄麻诏书之声簌簌。

传旨官大喝一声:“宋辰何在?还不快接旨!”

宋辰等人早已闻锣跪候,宋辰先行三跪九叩,后声如洪钟:“学生宋辰接旨!”

传旨官展开圣旨,一字一句念道,

“奉

天承运

皇帝敕曰:

朕惟治世之要,莫先于择吏;民生之安,必始于择官。今沂州峄县,地接邹鲁之旧邦,壤连槐泗之要冲,田畴膏沃,民风淳朴,然吏治之勤惰、赋役之均平、教化之兴废,系于一邑之长。朕惟尔宋辰,器识闳深,才猷敏练,虽无科第登庸,但在肥州、陆州、潇县、徐州等州县,除暴安良、屡创新功,所至有声。其莅事也,明如镜鉴,不欺暗室;其抚民也,慈若春阳,无间幽遐。朕心简在,特简尔才,擢授沂州峄县县令。

尔其祗膺宠命,恪守官箴。务以爱民为本,毋事苛敛以伤元气;以兴学为先,毋忽教化而坠斯文;以戢暴为急,毋纵奸宄而扰良善;以奉公为要,毋徇私情而亏纲纪。凡田赋之出入、徭役之轻重、狱讼之曲直、风俗之淳漓,皆当悉心经理,夙夜匪懈。使峄县之民,耕者有畔,读者有塾,行者有途,商贾有市,老者安之,幼者育之,壮者用之,庶几比屋可封,跻于仁寿之域。

朕闻古之循吏,如召父杜母,垂誉千祀;今之良牧,若龚遂黄霸,著美一方。尔尚勉旃,无替朕命。钦哉!”

接旨毕,宋辰等人再行三跪九叩大礼,口呼:“臣宋辰诚惶诚恐,叩谢天恩!”

宋辰心想,我这表舅舅皇上对我还真是不错!

宋辰按照礼节好好接待了传旨官,恭送传旨官后,召集赵见、王行在客栈议事。

“赵兄、王兄弟,你二人跟随我一路自金陵而来,我们共同历经艰险,可愿意随我一起赴任峄县?”

“少爷,全听您安排!”赵见、王行齐声答道。

“好,我会向沂州知府推荐,举贤不避亲。赵兄可作峄县县丞,王兄弟可作捕头!”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