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东海龙王

换源:

  话说宋辰从山神山魈马山那儿回来,一路上就觉得好像忘记了什么事情。

他一边骑马,一边轻拍后脑勺思索着:“怎么老是觉得,好像有啥事儿没办利落?”

骑在马上一路颠簸,后脑勺都快拍的冒烟了,愣是没想起来到底忘了啥。

等回到县衙,宋辰往太师椅上一瘫,王行递上热茶,他喝了口茶,突然一拍大腿,说道:“这不就是现成的‘东海龙王’嘛!”

王行诧异问道:“大人,你说什么东海龙王,我们要盖龙王庙吗?”

宋辰嘿嘿一笑:“我们要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劝走自家人!”

宋辰到底忘了啥呢?原来是想起了洪涝区丕庄的乡民,此时已到清明,夏天雨季眼瞅着就来了,这帮乡民要是不搬走,准保闹洪涝。可老百姓在那儿住惯了,咋说都不肯搬。

宋辰这几天一直为此事在想辙,正好马山的山神山魈给了他灵感。

宋辰对赵见和王行说:“老赵、王行!有招了!你们说这山魈和普通猴子有何不同?

赵见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没什么不同,就是个头更大,要不怎么是山神呢!”

王行也跟着说道:“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会说人话、通人语。”

宋辰笑道:“还有他的脸还很长,跟龙头似的,龙的头也很长。我想让它扮成东海龙王,跟丕庄的老百姓说这地儿是东海的行宫,让他们搬家!你想啊,老百姓哪见过真龙王,准保吓得屁滚尿流就搬了!”

赵见听完,眼睛瞪得老大:“大人,这……这能行吗?山魈那模样,跟画上的龙王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宋辰摇头晃脑,笑道:“差啥差!化个妆不就得了!你赶紧去戏班子借套龙王戏服,再弄俩鹿角、几缕龙须,脸上抹红点儿,往山上一站,谁看得出来?”

赵见虽然觉得这事儿不大靠谱,但县令大人发话了,只能点头哈腰地去办。

没两天,戏服、道具都弄齐了。那山魈也被宋辰好说歹说哄到了丕庄后山,一见那身行头,山魈心里也犯嘀咕了:“我说大人,你让我穿这花里胡哨的玩意儿干啥?我在山里穿树皮凉快着呢!”

宋辰赔着笑脸:“山魈山神,帮个忙帮个忙!你穿上这衣服,往山上一站,跟老百姓说几句话,完事给你送十只羊!”

山魈一听有山羊美味,眼睛立马亮了:“成交!说啥话?”

宋辰赶紧教它:“你就说:‘此地地势低洼,乃我东海之行宫,限你们七日内搬离。以免我东海行云布雨后,造成乡民的伤亡。’记住没?”

山魈挠挠头:“记是记住了,可我为啥是东海龙王?我住山里啊!”

宋辰一拍它肩膀:“哎呀,这你就不懂了!东海龙王官大,说话管用!你就甭管了,晚上跟我走一趟!”

到了晚上,月黑风高,宋辰带着山魈,还有县丞赵见、捕头王行和几个捕快,偷偷摸摸来到丕庄旁边最高的山上。

宋辰让山魈换上戏服,戴上鹿角和龙须,脸上抹了红颜料。别说,远远一看,还真有那么点儿“龙王”的架势,就是那脸抹得跟猴屁股似的,有点滑稽。

宋辰跟王行使了个眼色:“快!把硫磺蛋点上!”

王行带着捕快点燃硫磺蛋,顿时山上浓烟滚滚,还噼里啪啦直响,一股子怪味飘得到处都是。丕庄的老百姓听见动静,都跑出家门来看。

只见山上烟雾缭绕,一个穿着金黄戏服、戴着鹿角、脸通红的“怪物”站在山顶,可不就是“龙王现身”了嘛!

山魈一看人都来了,清了清嗓子,用它那沙哑的声音喊道:“喂!下面的老百姓听着!”

老百姓一看这“龙王”开口说话了,吓得纷纷跪下磕头。山魈挺得意,接着喊:“此地地势低洼,乃我东海之行宫,限你们七日内搬离。以免我东海行云布雨后,造成乡民的伤亡!听见没有?赶紧搬!不搬的话,我就让海水把你们全淹了!”

它这一喊,底下的老百姓更害怕了,一直不停的磕头:“龙王爷爷饶命!我们搬!我们马上搬!”

宋辰在旁边躲着,捂着嘴偷乐。赵见擦了擦汗:“大人,这下成了!”

王行也咧嘴笑:“还是大人有招!这山魈还真像那么回事儿!”

第二天,丕庄的老百姓就开始收拾东西,拖家带口地往外搬。不到七天,整个村子都搬空了。宋辰站在县衙门口,看着丕庄方向,长出了一口气:“可算把这事儿办妥了!心里这块石头总算是落地了!”

赵见在旁边嘀咕:“大人,这山魈的山羊……是不是该送去了?”

宋辰一拍脑门:“哎哟!光顾着高兴了!赶紧的,弄十只最肥的山羊,给山魈山神送去!可不能让它觉得咱说话不算数!”

就这样,宋辰用一只山魈扮成龙王,把丕庄的老百姓给骗出了洪涝区。这事儿后来在峄县传开了,老百姓都说宋县令有本事,能请动龙王。

只有宋辰和赵见、王行知道,这哪是请动了龙王,分明是请了只爱吃山羊的山魈来“演了一出戏”!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