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清元始见太清老子立道教证道成圣,便对着三清殿碧幽宫中的上清通天说道:
“通天,你还不立教成圣?究竟要等到何时?”
碧幽宫内,上清通天双眸之中满是纠结之色。
他在立教证道成圣与以自身剑道证道混元之间举棋不定。
就在他陷入纠结之时,天穹传来玉清元始的声音。听闻此言,上清通天脸上的纠结瞬间消散。
“哎!”
上清通天轻叹一声,一步踏出,来到天穹,望向太清老子与玉清元始,拱手祝贺道:
“恭喜大兄、二兄证道成圣!”
随即,上清通天脸上浮现出一抹决然之色,说道:
“我不打算立教证道,凭借功德成为最弱之圣……”
玉清元始听了上清通天的话,当即低声训斥道:
“通天,休得放肆!你怎如此不懂事!”
上清通天闻言,眉头紧紧皱起,回应道:
“元始,我如何成圣,无需你过问!”
言罢,他化作一道玄光,朝着洪荒人族首阳山方向极速飞去。
这时,太清老子目光怨毒地看向玉清元始,低喝一声:
“够了!元始,你既然不把我这个大兄放在眼里,那么通天是否立教证道成圣,也与你无关!”
言罢,太清老子身影从昆仑山苍穹消失,朝着天外天疾驰而去。
“哼!太清老子,我抢先你一步立教成圣又如何?既然你知晓证道之法,为何千年过去都不证道成圣,又怎能怪我……”
此时,三清之中一日内相继有两位证道成圣之事,在洪荒天地引发了诸多议论。
洪荒众生纷纷议论起来。
“迄今为止,东方三清三位道友已有两位证道成圣,恐怕不久后玉清通天也会后来居上吧!”
“你说,同样在紫霄宫中获两道鸿蒙紫气的西方接引、准提,会不会抢在通天之前证道呢?”
“哈哈,证道之事,谁能说得准?说不定片刻之后,西方接引、准提就证道成圣了呢!”
“你们可曾留意,玉清元始比太清老子先立教成圣,不知太清老子心中作何感想?”
“嘘!此事莫要再提,毕竟如今他们皆是圣人,若被太清圣人听闻,恐惹来杀生之祸!”
世事难料,正如洪荒大能们所猜测的那般,太清老子、玉清元始刚成圣不久,洪荒西方大地便梵音袅袅,佛光贯穿九天十地。一株庞大的菩提树横跨虚空,树下有两位道人端坐着,其中一位坐于十二品功德金莲之上。
“师兄,太清老子、玉清元始皆立教成圣,我们何不也立教成圣?”
准提满脸羡慕地望向东方,对接引说道。
“师弟,我也正有此意。你我二人便立西方教,你看如何?”
接引听了准提的话,随即回应道。
“好!师弟听师兄的。”
准提闻言,当即露出一抹笑容。
“嗡!”
随着接引、准提话音落下,两尊佛陀与佛母现身于西方灵鹫山天穹之上。
佛光演化出西方极乐世界,其中种种美好景象、无边欢乐与诱惑一一呈现。
无数佛陀、罗汉、菩萨纷纷朝着最前方的佛祖、佛母朝拜。
刹那间,一股大慈大悲、无限极乐且极具诱惑的意境,从灵鹫山扩散开来,弥漫至洪荒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似要强行度化洪荒众生。
“天道在上,吾接引愿立西方教,广渡众生,以慈悲为怀,以善念为本。愿以吾身化万千佛光,照耀洪荒,救度苦难。若有众生信吾教、奉吾道,吾必不吝法力,助其超脱轮回,得证菩提。吾愿西方教大兴,功德圆满,以此证道成圣。若违此誓,愿受天道责罚,永堕轮回,不得解脱。”
接引面带苦色,对着天道发下宏愿。
“吾准提,今立誓于天道之前,愿与师兄接引共兴西方教。吾将以智慧为剑,斩断众生烦恼;以方便法门,开启众生灵智。凡入我西方教者,无论根骨优劣,皆一视同仁,悉心教导,使其能悟得大道真谛。吾愿以无量功德,换取证道成圣之机缘。若有一丝懈怠,或存私心,愿遭天谴,形神俱灭,西方教亦永无昌盛之日。”
准提在接引言罢后,接着说道。
随即,接引与准提相互对视一眼,齐声高呼:
“吾等以先天极品灵宝十二品功德金莲镇压西方教气运。西方教——立!”
“轰隆隆!”
天道感应,天道之眼显现在西方灵鹫山天穹之上。
随即地涌金莲,龙凤和鸣,麒麟奔逐,西方教成功立下。
顿时,苍穹之上天道之眼凝聚出浩瀚功德金光,朝着接引、准提落下,融入他们体内。
只见二人周身气息疯狂攀升,从准圣中期......准圣后期……到准圣巅峰……再到准圣大圆满……直至伪圣境界,却在此处停滞不前。
接引、准提互相对视,脸色骤变。
准提惶恐且不甘地对接引说道:
“师兄,大事不妙,我们立教所得功德,不足以让你我二人成圣!”
“是师弟拖累师兄了,若我不与师兄一同立西方教,想必此刻师兄已然成圣!”
接引听了准提的话,摇了摇那张苦瓜脸,说道:
“师弟,你我二人自出世便相伴相随,师兄怎会独自成圣?为兄早就知晓,立教功德无法让你我同时成圣。”
“不知师弟可愿与为兄一同欠下天道大因果?只是如此一来,我们日后怕是艰难,甚至可能沦为天道驱使的工具,恐怕鸿钧老师也会对我们心生不满。”
准提听了接引之言,此时一心只想成圣,哪里还顾得上什么天道驱使、鸿钧不满,连忙说道:
“师兄,你我二人如今已骑虎难下,此时不上不下,还不如杀了我!”
“唉!既然如此,师弟,那就来吧!”
接引长叹一声,深知此刻已无退路,既然做了选择,便只能前行。
随后,他将自己从因果大道中领悟的方法告知了准提。
之后,接引与准提浑身散发出一股大慈大悲的禅意,虚空中两尊佛陀与佛母脑后荡起一圈圈涟漪,愈发显得慈悲为怀、普度众生。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