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山的雨丝裹着松涛声撞在杨戬眉骨上。
他足尖点碎最后一层雨幕,见金光洞朱漆门扉半开,青铜兽首衔着的铜环正随着山风轻晃,叮咚声像根细针,扎得他心口发疼。
真人!他未及收云,玄色道袍还沾着陈塘关的雨,便大步跨进洞门。
洞中央蒲团上的老道人缓缓抬眼。
太乙真人鹤发垂肩,眉间朱砂痣在烛火下泛着淡金,左手捻着三枚青玉念珠,右手拂尘搭在膝头——正是三日前他在陈塘关见过的模样。
杨小友来得急。太乙真人声音像浸了松脂的老琴,带着几分温沉的回响。
他目光扫过杨戬掌心发烫的宝莲灯,又落在对方紧抿的薄唇上,可是为哪吒而来?
杨戬喉结滚动,宝莲灯的九色火焰突然腾起三寸高,映得洞壁上的云纹壁画忽明忽暗:李将军说您带走了他的魂魄。
真人,他...还能活么?
太乙真人放下念珠,拂尘轻扫案上青铜灯台。
灯芯噼啪爆响,火星子溅在一卷《黄庭经》上,他却似未觉:魂魄尚在,便有转机。
只是要重铸肉身...他指尖叩了叩石案,需得用先天灵物为基。
何种灵物?杨戬向前半步,宝莲灯的光几乎要漫过石案。
有二法。太乙真人屈指:其一,取九瓣九品金莲,以玉清咒炼七日七夜,成莲花化身。他忽然摇头,只是莲花虽属先天,到底缺了几分人气。
日后哪吒若想证道,这肉身怕是要成桎梏。
杨戬瞳孔微缩:其二?
其二...老道人抬眼,目光穿透洞外雨幕,需得用与魂魄契合的本命灵物。
可哪吒本是女娲座下灵珠子转世,灵物早随轮回散了——
宝莲灯!杨戬突然将宝莲灯按在石案上。
灯身震颤着泛起涟漪,九色光纹如活物般顺着石纹游走,此灯乃女娲娘娘亲赐,与灵珠子本源同出一脉。
真人,用它试试!
太乙真人的白眉挑了挑。
他伸出枯瘦的手指,在宝莲灯上方三寸处虚按。
灯中突然涌出一股清冽的灵气,裹着淡淡荷香,直往他识海钻。
老道人闭目感应片刻,再睁眼时,眼底闪过一丝讶色:竟有女娲娘娘的道韵残留...倒是可行。
杨戬的指节因用力而泛白:那就现在!
太乙真人起身,拂尘在洞中点了三圈。
洞顶突然垂下九道金绳,绳头各系着一枚玉符,在半空组成太极图。
他袖中飞出个青瓷瓶,瓶口倒转,三滴泛着银芒的露水落在石案上——正是他苦守三百年的清灵露。
将宝莲灯置于露中。太乙真人的声音陡然严肃,我以大日金焰咒引动灯中灵气,你须得在我法诀变第三式时,输入法力护住灯芯。
杨戬屏住呼吸,将宝莲灯轻轻放入银露中央。
九色火焰刚触到露水,便轰地炸开,化作一张光网将石案笼罩。
太乙真人双手结印,口中念动晦涩法诀,眉间朱砂痣突然迸出刺目金光,洞外的雨云竟被这金光冲散,露出一角青天。
第一式!
宝莲灯的光网开始收缩,裹着银露凝成个半透明的光茧。
杨戬看见光茧中隐约有孩童轮廓,心尖猛地一颤——那是哪吒颈戴乾坤圈、臂绕混天绫的模样。
第二式!
光茧突然剧烈震颤,九色火焰里透出几缕黑气。
太乙真人额角渗出冷汗:是四海龙王的业力!
哪吒自刎时沾了因果,这肉身承不住!
杨戬咬碎舌尖,腥甜在口中蔓延。
他五指按在光茧上,本命法力如汹涌江河般灌入宝莲灯。
灯身发出钟磬般的清响,九色火焰瞬间压灭黑气,光茧重新变得通透。
第三式!
太乙真人指尖弹出七道金符,精准钉在光茧七处大穴。
光茧啪地裂开,一个粉雕玉琢的孩童从中坐起。
他闭着眼睛,眉心一点红痣与太乙真人的朱砂痣遥相呼应,正是哪吒的模样。
成了?杨戬声音发颤,伸手要去碰那孩童,却被太乙真人拦住。
魂魄尚未完全融合。老道人抹了把汗,道袍后背已被冷汗浸透,需得在这金光洞中温养七七四十九日,每日用清灵露润养,方能彻底稳固。
杨戬盯着那孩童的小脸,喉间像塞了团棉花。
他伸手轻轻碰了碰哪吒的指尖——尚有些凉,却不再是魂魄的虚浮。
我这就回陈塘关。他将哪吒小心抱在怀里,宝莲灯自动浮起,在头顶照着暖光,李将军夫妇还在等消息。
太乙真人从袖中摸出个小玉瓶抛过去:每日辰时喂一滴瓶中玉露,可助魂魄温养。他转身走向洞后密室,脚步有些虚浮,老道要去补补元气...三日后再来换清灵露。
洞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
杨戬抱着哪吒站在洞前,山风卷着松涛掠过耳际。
他望着东方天际渐亮的鱼肚白,想起李靖夫妇哭哑的嗓音,想起供桌上被香灰染脏的灵位,嘴角终于扯出个极淡的笑。
小哪吒,他低头对着怀中小人轻声道,你且好好睡,等醒了...陈塘关的藕粉桂花糖糕,我给你带三笼。
山脚下的云气正在翻涌,像极了陈塘关李府门前那片被雨打湿的白幡。
杨戬足尖点云,往东方去时,衣袂带起的风,恰好吹落洞前松枝上最后一滴雨——正正落在哪吒眉心的红痣上,滚进衣领,洇出个小小的湿痕。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