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爱卿,都听明白,都听清楚了吧。”
德庆帝声音平淡:“该如何赏赐李云?诸位心中可有章程?”
文官之首,当下内阁首辅看向礼部尚书。
前两天他们就收到消息,说有个年轻人在宣化府那边立下不世之功。
阵斩杀6000多名草原人。
这可以说是近些年来大周王朝最辉煌的一次胜利。
陛下想要立个典型,让边关将士们更加奋勇杀敌,增强国民自信。
同时也是为了宣传皇帝陛下置身的名望。
毕竟从陛下登基以来,九边战事就一直没有顺利过。
每次都是这里被敌人掳掠,那里被敌人攻破。
辽东地区就更惨,大量平民百姓被掳掠到极寒的辽东。
所以陛下急需这一场胜利,为自己的武功上添加一笔政绩。
文官们不反对这样的做法。
但是想要让他们将口中的利益吐出来,那可不行。
朝堂上的蛋糕就那么大,利益就那么多。
有人多吃,有人就会少吃,有人进来分割,大家的蛋糕就会变小。
礼部尚书刚想要说,站在武将之首的一个大汉站出来。
“陛下,此乃不世之功,必须重重赏赐,以此激励边关将士们奋勇杀敌。”
牛继宗低着头恭敬说:“如今九边战事,多不顺利,宣化府总兵面对草原入侵,就如同缩头乌龟一般躲在宣化镇内。
任由草原人在宣化服肆无忌惮,到处掳掠,屠杀我大周平民百姓。”
“若是九边多李云这样一些人,草原达子,安敢如此放我大周边界?”
“牛尚书此言差以。”
牛继忠话音刚落,监察御史中的一个年轻人站出来:“宣化总兵,在宣化符内坐镇,也是为了保护宣府镇的平民百姓,若是他出动,被敌人抓住时机攻破宣府,如今的宣府一带情况岂不是更加恶劣?”
牛继忠冷笑:“他手中掌控四五万精兵,五千骑兵,面对几万的草原鞑子都不敢动手。
我看他这个总兵不用当了。”
“李云带着麾下800人,就敢朝着1万以上的草原人冲锋,与草原人在平坦空旷的地面厮杀。
并取得胜利。”
“我知道不是人人都能像李云那样勇猛凶悍,但是他宣化镇的那些士兵,是我亲手调教出来,他们战斗力如何?老夫比你这个黄口小儿要清楚。”
“真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他宣化总兵,我看还不如回家去种地算了。”
牛继宗越说越生气,宣化总兵手下的那些军队是他七八年前担任宣化府总兵时,亲自训练出来的一支军队。
虽没有当年贾代善训练的那一批士兵强,但也可以称得上是精锐。
可是宣化府总兵带着这些军队窝在宣化府里,眼睁睁看着草原人在大洲的土地上肆意妄为。
他能不气?
“我看你们这些御史,眼睛长屁股上去了。
该做的事情不去做,该看的东西不去看,每天就只知道寻欢作乐。”
牛继宗面露嘲笑的看着那青年:“说起来老夫好像前两天还在醉春楼看到你,什么时候御史那点俸禄,也能上醉春楼了。”
眼见牛继忠火力全开,内阁首辅轻轻咳了几下,大殿重新变成安静。
皇帝则是有兴趣的看着下方大臣们斗嘴。
武将与文官之间,是天然对立。
一方看不起一方。
“陛下。”内阁首府站出来:“李云此人,本是九边一名普通士兵立下如此汗马功劳,老夫觉得不如,提拔他为一名千夫长。
让他驻守在石头堡或者他原本所在的前头堡,继续为国驻守边关。”
千夫长是正六品官员。
这样的提拔,在文人眼中已经是很高。
他们寒窗苦读十余载,考进之后,还不得是从八品甚至九品的小官做起。
李云仅仅只是打了一仗,就从一个没有品级的士兵成了一个正六品的中级军官。
这已经是一个极大的提升。
“陛下,首辅所言有理。”
礼部尚书站出来说:“李云虽斩获大量草原头颅,但年纪尚小,贸然将其提升太高,有可能会伤仲永,不如先将其提升为千夫长。”
“带其领兵几年,在提拔。”
礼部尚书管的可不仅仅只是外交之类的,同样,军工制度等等都掌控在礼部手中。
兵部也会掌控,但兵部只是有权将这些东西呈现到礼部这边,礼部核查之后,才会将之呈现给皇帝,最后论功行赏。
礼部尚书看到送来的军功,就知道军方又出现了一个冉冉升起的将星。
因为大周军工制度,明确规定斩首多少人便能提升官职。
按照李云所获得的敌人头颅,已经可以提升为一个四品官员。
他们还派人亲自过去调查,核查,调查结果是李云杀死的敌人数量比记录在军工册上的只多不少。
皇帝眼神微冷的看着礼部尚书。
礼部尚书不由得感觉背后一凉,军功制度就摆在那里,他这些说法明显就是在违背了军功制度。
什么叫做年纪小,先在边关沉淀几年。
这些都是他们不想给李云太高位置的说辞。
就在这时,一个小太监来夏守忠边上轻轻说了几句话,,并把一张纸给夏守忠。
夏守忠看一眼后,神色变化很大,轻手轻脚的来到皇上边上,说了几句话后,皇上神社也有些古怪。
对夏守忠道:“宣吧。”
夏守忠点头,清了清嗓子:
“太上有旨:李云战功显赫,按照战功当为从四品武将。
然其身份不凡,他乃是破虏侯之子李武之孙,前东宫左率李耀之子。
按照本朝太祖律例,武勋后裔精忠报国,为国征战,则可袭承爵位。”
“故,让李云袭承破虏侯爵位,统领三千营主将。”
朝堂上所有人的瞪大眼睛,武将这边,更是你看我,我看你,很快一片哗然。
破虏侯。
犟种们,竟然还留有后裔?
...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