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国府,这曾经煊赫一时的百年望族,如今已如同被病魔缠身的垂暮老人,苟延残喘。贾母的病榻旁,浓重的药味与腐朽的气息混杂在一起,令人窒息。她曾经是贾府的最高掌权者,是荣国府的定海神针。然而,如今她躺在床上,形容枯槁,双眼浑浊,却只能无力地呻吟着,间或发出几声对贾瑄的咒骂。她的声音嘶哑而虚弱,那份恨意如同毒蛇般缠绕着她,却再也无法对贾瑄造成丝毫影响。她感到自己的生命力正在一点点地流逝,而贾府的荣光,也随着她的衰弱而一同走向衰败。她紧紧抓着被角,不甘心,却又绝望。
贾政在自己的书房里,终日唉声叹气。他曾经引以为傲的官职被革,政治生命彻底终结。他手捧圣贤书,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他的心中充满了对贾瑄的无尽怨恨,他认为是贾瑄的出现,才毁了他的一切,毁了贾府的百年基业。他将所有的不幸都归咎于那个“孽障”,却从未反思自身的无能与虚伪。他的书房里,昔日宾客盈门的景象不复存在,只有他一人,在孤寂与绝望中,徒劳地回忆着往日的荣光。他偶尔会试图写些什么,想为贾府挽回一丝颜面,但笔尖落在纸上,却只剩下苍白无力。他感到自己被时代抛弃,被命运戏弄。他甚至不敢出门,生怕遇到那些曾经恭维他,如今却对他避之不及的旧同僚。
贾赦则变得更加疯狂,他的贪婪本性在贾府日益窘迫的经济状况下,被无限放大。他不再顾忌任何脸面,只想着如何捞取更多的财富。他指使心腹小厮,秘密进行着各种非法勾当。强占民田,逼迫百姓,草菅人命,这些罪行在他眼中,不过是敛财的手段。他每日都会与几个心腹密谋,商量着如何从那些无辜的百姓手中,榨取更多的油水。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嗜血的光芒,他甚至开始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合理化”,认为这是为了贾府的生存,为了他自己的享乐。他以为自己做得天衣无缝,无人察觉,却不知,他的一举一动,都已落入一张无形的大网之中。他那份自以为是的精明,最终只会将他自己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贾宝玉则彻底沉沦,他将自己关在怡红院里,终日酗酒,不问世事。他不再理会贾府的任何事务,也不再关心贾母的病情。他沉浸在酒精和虚无的享乐中,试图麻痹自己的神经,逃避现实的残酷。他的脾气变得暴躁而反复无常,对身边的丫鬟仆役非打即骂。曾经对他忠心耿耿的袭人、晴雯等,如今也对他感到失望和恐惧。怡红院里,往日里欢声笑语的景象不复存在,只剩下贾宝玉的哀嚎和丫鬟们小心翼翼的脚步声。他彻底放弃了自己,也彻底被贾府所放弃。他成为了一个活着的废人,一个被所有人遗弃的角落。他的眼神空洞,仿佛没有了灵魂。
贾府的表面上,似乎陷入了死寂。没有了往日的觥筹交错,没有了盛大的宴会,也没有了那些虚假的繁荣。门庭冷落,仆从稀疏,曾经的车水马龙,如今只剩下门可罗雀。然而,在这份死寂之下,却是暗流涌动,危机四伏。贾瑄对贾府的清算,正在一步步地深入,而贾府内部的矛盾,也因为外部的压力而日益激化。
贾母的病重,让荣国府的权力中心彻底瓦解。她曾经是贾府的最高决策者,她的每一个决定都牵动着贾府的命脉。如今她卧床不起,意识模糊,荣国府便如同失去了主心骨的庞然大物,开始摇摇欲坠。曾经由她掌控的一切,如今都变得混乱不堪。贾政无力支撑,贾赦只顾自己,王熙凤虽然勉力支撑着贾府的日常开销,但她自己的贪婪和手腕,也让贾府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她私下里放高利贷,利息高得惊人,导致贾府的债务日益沉重,许多与贾府有生意往来的人家,也因此被拖垮。她焦头烂额地处理着府内外的各种账目,试图填补巨大的亏空,却如同在补一个无底洞。她与贾琏的夫妻关系也因此变得紧张,两人常常因为钱财和贾府的未来而争吵不休,互相指责对方的无能,甚至大打出手。
贾政和贾赦之间,也因为家族的衰败而矛盾重重。他们曾经虽然各有算计,但表面上尚能维持和睦。如今,贾政指责贾赦的贪婪和无耻,认为是他私下的恶行加速了贾府的衰败。他会在贾母病榻前,痛心疾首地抱怨贾赦如何不顾家族体面,如何仗势欺人。贾赦则嘲讽贾政的无能和迂腐,认为他只知道读圣贤书,却不懂得如何在乱世中求生。他会反唇相讥,说贾政的“清高”才是贾府衰败的根源。他们互相指责,互相抱怨,却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只剩下无休止的内耗。贾府的内部,早已是一盘散沙,亲情和道义荡然无存,只剩下赤裸裸的利益争夺。
与荣国府的混乱和腐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贾瑄的侯府内,秩序井然,生机勃勃。侯府的将士们训练有素,每日晨练的声音响彻云霄。幕僚们各司其职,处理着各项军务政务,效率极高。贾瑄每日天不亮便起身,批阅奏章,召见官员,他的影响力日益扩大,他的声望在京城中达到了顶点。他就像一位耐心的猎人,静静地等待着贾府的彻底崩溃,等待着将他们一网打尽的最佳时机。他知道,贾府的每一次挣扎,都只会让他们陷得更深,最终自取灭亡。他甚至会故意放出一些假消息,引导贾府做出错误的判断,加速他们的毁灭。
贾瑄的情报网络,时刻监控着贾府的每一个角落。他的暗卫们潜伏在京城各处,甚至渗透到贾府的内部,将贾府的每一个秘密都呈报到贾瑄的案头。贾母的病情,贾政的绝望,贾赦的罪行,贾宝玉的沉沦,王熙凤的算计,以及宁国府贾珍、贾蓉的淫乱丑闻,一切都在贾瑄的掌握之中。他知道,贾府的每一个举动,都将成为他清算贾府的证据。
他已经掌握了贾赦强占民田、草菅人命的铁证,这些证据详细到每一位受害者的姓名、遭遇,以及贾赦手下打手的口供。他也掌握了贾政在官场上不作为、结党营私的证据,包括他与某些官员私下往来的书信,以及他默许下属贪污的记录。他甚至掌握了贾府内部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包括一些涉及人命的丑闻,例如秦可卿的死因,以及贾府为掩盖这些丑闻所做的种种勾当。他将这些证据整理归档,细致到每一笔账目、每一份口供、每一次私下交易,等待着最佳时机,将贾府彻底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贾瑄的每一步行动,都如同精确的棋子,步步为营,环环相扣。他先是摧毁了贾宝玉的“才子”人设和仕途希望,让他彻底沉沦,成为一个废人。接着,他通过保全林家遗产,将黛玉从贾府解救出来,并与她定下婚约,彻底断绝了贾府利用黛玉的念头,反而让黛玉成为他最坚实的盟友。如今,他正在收集贾政和贾赦的罪证,准备给贾府以更沉重的打击,彻底摧毁他们的社会根基和道德底线。
贾府的危机,正在加剧。他们就像一艘千疮百孔的破船,在风雨飘摇中摇摇欲坠。贾母的病重,是贾府精神支柱的倒塌,她曾经的权威和智慧,如今只剩下偏执和怨恨。贾政的无能,是贾府政治生命的终结,他曾经引以为傲的“清流”名声,在贾瑄的打击下荡然无存。贾赦的贪婪,是贾府道德底线的沦丧,他的恶行让贾府的声名狼藉。贾宝玉的沉沦,是贾府未来希望的破灭,他曾经被寄予厚望,如今却只剩下麻木和绝望。贾府的衰败,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
林黛玉在侯府,虽然过着安宁的生活,她的身体也因心情舒畅而逐渐好转,但她敏感的心思,依然能感受到那份弥漫在京城上空的紧张气息。她会看到贾瑄深夜书房里依旧点亮的灯火,她会感受到侯府外围那份比以往更强的戒备。她知道,贾瑄并非真的“放过了”贾府,他只是在等待最佳的时机,等待将贾府彻底清算的时刻。她也知道,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将彻底改变京城的格局,甚至影响整个大周朝的未来。
她支持贾瑄的一切决定。她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协助贾瑄处理一些文书,整理一些情报,甚至对一些政务提出自己的见解。她成为了贾瑄最信任的幕僚和知己,他们的心意相通,对未来有着共同的憧憬。她用自己的温柔和坚定,成为了贾瑄最坚实的后盾,让他在这场残酷的斗争中,能够感受到一丝温暖和慰藉。她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经与贾瑄紧密相连,他们将一同面对未来的风雨。
贾府的内部,也正在酝酿着新的危机。贾母的病重让荣国府群龙无首,王熙凤开始独揽大权,她的贪婪和手腕将会在贾府彻底失控的边缘,发挥到极致,为下一循环对贾府经济命脉的打击埋下伏笔。她为了钱财,甚至不惜与一些不法商人勾结,进行更大的冒险。而宁国府的贾珍和贾蓉,则在失去了贾政和贾赦的制约后,变得更加无法无天,他们的淫乱和罪恶,也即将达到顶点,为第二循环的彻底倾覆做足铺垫。风雨欲来,整个京城仿佛都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息。贾瑄蓄势待发,他手中的利剑已然出鞘,只待一声令下,便将彻底斩断贾府这颗腐朽的毒瘤。贾府则在浑然不觉中,一步步走向更彻底的毁灭。黛玉知道,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彻底的洗礼,一场新旧秩序的更迭。而她和贾瑄,将在这场风暴中,共同面对一切,并最终建立起一个全新的、清明的世界。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