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荣国府的最后一根脊梁

换源:

  林黛玉在侯府,听闻贾政的家族地位动摇,心中没有丝毫波澜。她知道,这是贾政应得的报应。她为贾瑄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她知道贾瑄是为了天下苍生,为了建立一个清明公正的社会。贾政的家族地位动摇,也为贾瑄接下来的行动铺平了道路。

贾政被革职,家产被清算,家族地位动摇,他的悲惨下场在贾府内引起了轩然大波。然而,在贾府的一片哀声中,贾赦却显得异常活跃。他非但没有为贾政的遭遇感到悲伤,反而幸灾乐祸,甚至暗中窃喜。

贾赦每日都会偷偷跑到贾政的书房外,听着贾政的咒骂和哭泣,脸上露出嘲讽的笑容。他会私下里对仆役们说:“看吧,这就是假清高的下场!平日里装得一副仁义道德的模样,结果还不是落得如此田地!还是我老实,至少没落得他这般下场!”他认为贾政的“清高”最终害了他自己,也连累了贾府。

他会当着王夫人的面,阴阳怪气地讽刺贾政:“二弟啊,你平日里不是自诩清廉吗?如今怎么也落得如此下场?我看你就是自作自受!若非你那假清高,贾府何至于此?”他的话语充满了刻薄和恶意,让王夫人气得脸色铁青。

贾赦的幸灾乐祸,源于他内心深处的嫉妒和自私。他曾经嫉妒贾政的“清名”和官职,嫉妒他在贾府的地位。如今贾政落魄,他便感到一种莫名的快感。他认为贾政的下场,是对他自己“清高”的报应。

他甚至会主动向贾政的那些旁支亲属示好,试图拉拢他们。他会说:“贾政那老东西,早就该下台了!他那套假清高的把戏,早就该被揭穿了!”他试图通过贬低贾政,来抬高自己。

然而,贾赦的幸灾乐祸,却也暴露了他自身的愚蠢和短视。他没有意识到,贾政的倒台,只是贾瑄清算贾府的第一步。贾瑄的矛头,已经悄悄地指向了他。

贾瑄的情报网络,自然也监听到了贾赦的幸灾乐祸。他冷笑一声,对身边的幕僚说道:“这贾赦,真是不到黄河心不死。他以为贾政倒台,他便能高枕无忧了吗?”

贾瑄知道,贾赦的贪婪和恶行,比贾政更加严重。他已经掌握了贾赦强占民田、草菅人命、贪污受贿、私藏违禁品等大量确凿证据。他只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给贾赦以致命一击。

贾赦的幸灾乐祸,也让贾府的内部矛盾更加激化。王熙凤和贾琏对贾赦的这种态度感到不满,他们认为贾赦不顾家族体面,只会幸灾乐祸。贾府的内部,早已是一盘散沙,没有了任何凝聚力。

贾瑄冷眼旁观着贾赦的表演。他知道,贾赦的幸灾乐祸,只会让他自己陷得更深。他要让贾赦在众目睽睽之下,为自己的贪婪和恶行付出代价。贾瑄的布局,正在悄无声息地进行,而贾赦,对此毫不知情,还在做着发财的美梦。他即将为自己的幸灾乐祸,付出最惨痛的代价。

第66章:贾瑄的治世理念初显

在贾政政治危机加剧,贾赦幸灾乐祸的背景下,贾瑄并未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对贾府的清算中。他深知,一个真正的强者,不仅要懂得破旧,更要懂得立新。他要向世人展示,他不仅仅是一个杀伐果断的武将,更是一个心系百姓、胸怀天下的治世之才。

贾瑄利用他镇国侯的身份和日益增长的朝中影响力,开始在京城及周边地区推广一些新的农耕技术和商业理念。他知道,民生乃国之根本,只有百姓富足,国家才能真正强盛。

他首先关注的是农业。他派遣侯府的幕僚和农学专家,深入京郊的农田,向百姓传授新的耕种方法。例如,他推广了新的水利灌溉技术,修建了小型水渠,提高了农田的灌溉效率。他还引进了新的农作物种子,这些种子产量更高,更能适应京城周边的气候。他甚至亲自下田,向百姓们示范如何使用新的农具,如何进行精耕细作。

“乡亲们,这新的耕种法子,能让咱们的收成翻倍!”贾瑄在田埂上,对着围拢过来的百姓们说道,语气亲切而真诚,“只要大家肯用心学,肯下力气干,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百姓们对贾瑄的到来感到非常惊喜。他们看到这位年轻的侯爷没有丝毫架子,亲自下田指导,心中充满了感激和信任。他们积极响应贾瑄的号召,学习新的农耕技术。很快,京郊的农田便焕发出新的生机,农作物长势喜人。

除了农业,贾瑄还积极推动商业发展。他鼓励京城的商贾们进行创新,发展新的商业模式。他设立了专门的商贸司,为那些有潜力的商人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他打击那些欺行霸市、囤积居奇的不法商人,维护市场秩序。他甚至亲自与一些海外商人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商业模式,学习他们的经验。

“商贾乃国之血脉,流通货物,惠及百姓。”贾瑄在一次商贾聚会上说道,“只要依法经营,诚信为本,侯府便会全力支持。若有不法之徒,侯府也绝不姑息!”

贾瑄的这些举措,得到了京城百姓和商贾的广泛拥护。他们看到了贾瑄的远见和担当,也看到了他为国家带来的改变。京城内外,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贾瑄的侯府,成为了百姓心中的庇护所,也成为了商贾们寻求合作的理想之地。

他不仅在经济上展现才能,在文化教育方面也初显抱负。他会定期在侯府举办一些讲座,邀请饱学之士讲解经史子集,也探讨实用之学。他鼓励士子们走出书斋,关注民生,学以致用。

贾瑄通过这些实际行动,向世人展示了他的治世才能和宏伟抱负。他不仅仅是一个杀伐果断的武将,更是一个心系百姓、胸怀天下的治世之才。他得到了百姓的进一步拥护,他的声望在京城中达到了顶点。贾府的衰败,与贾瑄的崛起形成了鲜明对比,也让贾瑄的新政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贾政被革职,家产被清算,家族地位动摇,他曾经引以为傲的一切都化为乌有。他从一个显赫的朝廷命官,沦为一个一无所有的庶民。他回到荣国府,却发现这里早已不再是他熟悉的家。贾母已逝,贾宝玉疯癫,贾赦自顾不暇,整个贾府都弥漫着一股死气沉沉的绝望。

贾政将自己关在书房里,终日以泪洗面。他曾经引以为傲的官职,曾经为之奋斗的“清名”,如今都成了过眼云烟。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空虚和失落。他开始懊悔,懊悔自己为何会落到如此境地。他会对着空无一人的书房,痛哭流涕,捶胸顿足。

然而,贾政的懊悔并非是对自己罪行的深刻反省,而是对自己失败的怨恨。他懊悔自己为何没有看清贾瑄的真面目,为何没有早早提防。他懊悔自己为何没有将贾宝玉教导成才,为何没有保住贾府的荣耀。他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到贾瑄身上,认为贾瑄是他的“克星”,是故意要毁了他的一切。

“都是那个孽障!都是那个贾瑄!”贾政常常在书房里咒骂着,声音嘶哑而绝望,“他毁了为父的官职,毁了宝玉的前途,毁了贾府的荣耀!他为何要如此狠毒?!”他将自己所有的痛苦和愤怒,都发泄在贾瑄身上。

王夫人偶尔会来书房看望贾政,试图安慰他。然而,贾政却听不进去。他会将所有的怨恨都迁怒到王夫人身上,指责她没有管教好贾宝玉,指责她没有为贾府分忧。王夫人则只能默默承受,心中充满了委屈和无奈。

贾赦则对贾政的下场幸灾乐祸。他会偷偷跑到贾政的书房外,听着贾政的咒骂和哭泣,脸上露出嘲讽的笑容。他认为贾政的“清高”最终害了他自己,也连累了贾府。他甚至会私下里对仆役们说:“看吧,这就是假清高的下场!还是我老实,至少没落得他这般田地!”

贾政在失去官职后,精神受到巨大打击。他不再关心贾府的任何事务,也不再关心自己的死活。他每日只知道沉溺于自己的懊悔和怨恨之中,无法自拔。他成为了贾府的一个活死人,一个被彻底遗弃的角落。

他甚至开始出现幻觉。他常常看到贾母的影子在书房里徘徊,听到贾母对他的责骂。他会对着空无一人的房间说话,痴痴地笑,或是突然歇斯底里地哭泣。他的精神,在巨大的打击和自我封闭中,也开始走向崩溃。

贾政的末日悲歌,是他内心深处伪善的最后挣扎。他无法面对自己的罪行,只能将责任推卸给他人。他的这种心态,让他彻底陷入了绝望和疯狂。他曾经引以为傲的一切,都将化为乌有。贾瑄的目的,再一次完美达成。他成功地摧毁了贾政的内心,让他彻底沦为一个心灰意冷的废人。贾府的衰败,已经没有任何挽回的余地了。

在侯府的日子,林黛玉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宁与幸福。贾瑄的爱与守护,如同温暖的阳光,驱散了她心中所有的阴霾。她的身体在贾瑄的悉心照料下日益康健,精神也变得前所未有的愉悦。她不再是那个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而是变得更加开朗、自信,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贾瑄对黛玉的关怀无微不至。他每日都会抽出时间陪伴黛玉,无论公务多忙,他都会亲自到黛玉的院落,与她共进早膳或晚膳。他会亲自为黛玉夹菜,细心地询问她的身体状况,关心她的心情。他会陪她散步,陪她阅读,陪她下棋。他将自己的温柔和耐心,全部倾注在黛玉身上。

贾瑄还特别注意黛玉的身体健康。他请来了京城最好的大夫,每日为黛玉诊脉,并根据她的身体状况,调整药方和食谱。他亲自监督厨房,确保黛玉的膳食清淡滋补,符合她的口味。他甚至会亲自为黛玉熬药,或是为她准备一些滋补的茶饮。他希望黛玉能够彻底摆脱病弱的困扰,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在精神上,贾瑄更是黛玉最坚实的依靠。他会认真倾听黛玉的每一个心声,无论是她的烦恼,还是她的喜悦。他会鼓励她表达自己的想法,支持她追求自己的兴趣。他从不干涉黛玉的自由,而是给予她最大的空间和尊重。他知道黛玉渴望被理解,被认可,他便用自己的行动,满足她所有的渴望。

黛玉的心情也因此变得前所未有的愉悦。她摆脱了过去的痛苦和束缚,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她每日与贾瑄相伴,感受着他的爱与守护。她看到贾瑄为民除害,为国效力,心中充满了骄傲和自豪。

在贾瑄的悉心照料和侯府的良好环境中,黛玉的身体状况有了显著改善。她的咳疾发作次数明显减少,脸色也渐渐红润起来。她的精神状态也变得更加饱满,眼神中重新焕发出了光彩。她不再像过去那般多愁善感,而是变得更加开朗和自信。

黛玉的健康与喜悦,是她重生的最好证明。她不再是那个寄人篱下、命不由己的林家孤女,而是尊贵的镇国侯夫人,是贾瑄最亲密的伴侣和最得力的助手。她的健康与喜悦,是她与贾瑄共同缔造新世界的基石。侯府的生活,充满了生机和希望,与贾府的衰败形成了鲜明对比。

贾政的倒台,如同抽走了荣国府的最后一根脊梁。贾母已逝,贾宝玉疯癫,贾赦自顾不暇,贾政又被革职,贾府彻底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境地。曾经的百年望族,如今只剩下混乱和无序。

贾府的日常管理彻底失控。仆人们不再听从命令,偷懒耍滑,甚至私下里偷盗府中的财物。曾经井井有条的荣国府,如今变得杂乱无章,处处透露着破败的气息。

王熙凤作为贾府的实际掌权者,虽然勉力支撑着贾府的日常开销,但她自己的贪婪和手腕,反而让贾府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她私下里放高利贷,利息高得惊人,导致贾府的债务越滚越大。她为了填补巨大的亏空,甚至不惜与一些不法商人勾结,进行更大的冒险。

王熙凤与贾琏的夫妻关系也因此变得紧张。贾琏抱怨王熙凤的无能,无法挽救贾府的颓势。王熙凤则指责贾琏只知道吃喝玩乐,不为贾府分忧。两人常常因为钱财和贾府的未来而争吵不休,甚至大打出手。他们的争吵,让贾府的仆役们看尽了笑话。

贾府的旁支亲属,也趁机瓜分贾府的残余利益。他们不再听从王熙凤的命令,甚至会私下里侵吞贾府的财产。贾府的内部,早已是一盘散沙,没有了任何凝聚力。

贾瑄的情报网络,时刻监控着贾府的每一个角落。他得知贾府内部的混乱,以及王熙凤的贪婪和冒险行为,眼中闪过一丝冷光。他知道,王熙凤的这些行为,将为贾府的彻底毁灭埋下伏笔。

贾瑄冷眼旁观着贾府的混乱。他知道,贾府的内部矛盾将更加激化,他们的罪恶将更加暴露。他要让贾府在众目睽睽之下,彻底地走向毁灭。贾府的进一步混乱,预示着他们即将迎来更彻底的清算。

王熙凤开始独揽大权,她的贪婪和手腕将会在贾府彻底失控的边缘,发挥到极致。她为了钱财,甚至不惜与一些不法商人勾结,进行更大的冒险。这些行为,都将成为贾瑄在下一循环中,彻底清算贾府经济命脉的重要证据。贾府的衰败,已经没有任何挽回的余地了。

第70章:贾政的终结,贾府衰败加速

贾政在失去官职,家产被清算,家族地位动摇之后,彻底绝望。他曾经引以为傲的一切都化为乌有,他曾经的“清名”也沦为笑柄。他回到荣国府,却发现这里早已不再是他熟悉的家。贾母已逝,贾宝玉疯癫,贾赦自顾不暇,整个贾府都弥漫着一股死气沉沉的绝望。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