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拜访荣国府

换源:

  次日清晨,镇北侯贾云在府内悠悠转醒。

他望了望窗外已然大亮的天色,随后悠然起身。

在丫鬟仆役的精心伺候下,有条不紊地洗漱完毕,又用过早膳。

临近中午,贾云朝着林管家招了招手,问道:“我昨晚让你准备的礼物可都妥当?”

林管家赶忙躬身回应道:“侯爷,老奴已准备周全了。”

贾云微微点头,接着又问:“那都准备了些什么?又分别是为荣国府哪些人准备的?”

林管家略作回忆,而后说道:“侯爷,老奴为荣国府的老太君贾母、大老爷贾赦、二老爷贾政以及府内的几位公子和小姐都各自备了礼物。”

贾云听后,又补充道:“扬州巡盐御史的女儿林黛玉也在荣国府居住,她的礼物也需筹备。”

林管家即刻应道:“是,老爷。”

说罢,便转身去做进一步准备了。

至于薛宝钗,贾云此次并未打算准备礼物。

毕竟薛家与他关系着实疏浅,仅仅是与荣国府二房有所关联,和他本人并无直接瓜葛。

虽说贾云对薛宝钗或许存在些想法,可当下不宜表现得过于热切,对于薛家这样的商户人家,暂且晾一晾更为妥当。

而林黛玉就不同了,她是贾母的外甥女,与贾家血脉相连,贾云此番前去拜访,自然要备上一份合适的礼物才是。

到了中午时分,林管家已将礼物准备妥当。

给贾母的是一套名贵的紫砂壶,那紫砂壶质地细腻,工艺精湛,一看便是难得的珍品。

给贾赦的是一颗珍贵的夜明珠,珠子圆润饱满,光泽温润,在暗处更是熠熠生辉。

给贾政的则是一套古籍,皆是些世间少见的孤本,极具收藏价值。

贾宝玉与贾琏准备的都是一些书籍,皆是经过精心挑选,内容涵盖诗词文章、兵法谋略等诸多方面。

府内的三春和黛玉,姑娘们收到的礼物也各有特色,分别有玉镯和头面,这些首饰皆是用料上乘、做工精细。

且给姑娘们准备的礼物明显优于公子们,这自是贾云有意为之,毕竟在他看来,对待女孩子自然要多些用心。

一切准备就绪,贾云不再耽搁,带着林管家及府内亲卫,携着这诸多礼物,向荣国府进发了。

贾云拜访荣国府这件事,刚出镇北侯府,就被府外暗卫传讯给了宫中的夏元帝。

不过,对于夏元帝会作何反应,贾云倒是并不怎么在意。

他心里很清楚,只要夏元帝心怀恶意,凭借着潜伏在其体内的灵魂,自己便能有所察觉,所以此刻他心境极为放松。

况且他刚回朝,而且还立下了大功,夏元帝也不会轻易冒险对他出手的。

很快,贾云一行就抵达了荣国府的外围。

此处的情形与宁国府很是不同,仿佛荣国府早就在外面安排了眼线盯着一般,贾云他们一到,便立刻有人入府通报了。

片刻之后,贾赦与贾政联袂而出,大开中门迎接贾云。

贾赦拱手说道:“贾侯爷今日能来府中拜访,实乃我荣国府三生有幸啊。”

贾云赶忙摇头回应道:“都是同族子弟,贾将军、贾大人不必如此多礼。”

贾赦与贾政微微颔首,齐声说道:“贾侯爷请,此地不便叙话,还请入府。”

贾云亦微微点头,随后便与二人一同踏入了荣国府。

贾云虽说是小辈,可此刻他身为镇北侯,官居正三品,故而进入荣国府后,他只是微微拱手,以官职相称贾赦与贾政,并未以叔侄之礼相待。

入府之后,贾云在贾赦的引领下,朝着荣禧堂走去,准备去拜见贾母。

贾云虽不愿在贾赦与贾政面前伏地做小,可贾母毕竟是荣国府辈分最高之人,他前来拜访,拜见自是应有之义,万万不可失了礼数。

一路上,贾云一边走,一边打量着荣国府内的景象,但见府内建筑精巧别致、富丽堂皇,比起其他地方更显气派。

只是这丫鬟仆役的规矩却差了些。

贾云入府之时,竟有大量丫鬟仆役在远处偷偷观望,还指指点点的。

贾云心中虽对此有些想法,可念在这是他人府邸,便也没有多言语。

不多时,贾云在贾赦与贾政的引领下,来到了荣禧堂外。

刚到堂外,便有丫鬟急忙上前,手脚麻利地拉开门帘,贾赦带着贾云步入堂内。

此时,贾母正高坐在主位之上,静静地等待着贾云前来。

贾母身为国公夫人,爵位超品,身份地位极高。

即便贾云如今是镇北侯,见了贾母也需微微躬身行礼。

待贾赦与贾政先是向贾母拱手行礼后,便分别在两旁依次落座。

贾云见状,上前拱手说道:“贾家子孙贾云见过老太君。”

贾母听闻这一称呼,心中甚是欢喜,忙说道:“好好好,我贾家能有你这样的优秀子弟,实乃幸事。快快请坐。”

贾云再次拱手,恭敬地说道:“是,老太君。”

随后,在丫鬟的指引下,于贾赦的下首位置落座,又接着说道:“今日特来荣国府拜访老太君以及贾将军、贾大人,若有冒昧之处,还望老太君海涵。”

贾母微微点头,温和地说道:“我等岂会怪罪?都是同族子弟,相互走动乃是常理。”

紧接着,贾云便与贾母、贾政、贾赦在荣禧堂内畅快地叙起了同族情谊,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气氛倒也融洽。

贾云见时间差不多了,便开口问道:“老太君,怎不见府内的诸位兄弟与姐妹们过来呀?”

贾母点头回应道:“贾侯爷稍等片刻,我这就让鸳鸯去知会他们来拜见侯爷。”

贾云赶忙摆了摆手,说道:“哪用得着什么拜见,都是同族兄弟姐妹,互相认识认识就挺好的。”

贾母笑了笑,说道:“对对对,本就是自家人,是该认识认识。”

说罢,便朝着鸳鸯吩咐道:“快去把琏儿、宝玉、环儿以及府里各位小姐、少爷都叫到荣禧堂来,与他们这位族兄见个面。”

鸳鸯恭敬地躬身行礼,应道:“是,老太君。”

其实呀,早在贾云来之前,贾母就已经叮嘱府内子弟做好准备了。

因而鸳鸯出去没一会儿,贾琏和宝玉便率先走了过来。

贾琏生得颇为英俊,身姿挺拔,仪表堂堂,可贾云看着他,却微微摇了摇头。

贾云发觉贾琏虽说处事能力还算过得去,可在武功韬略以及诗书礼仪这些方面着实不太精通,这难免让他有些失望。

虽说此前知晓原著里贾琏的情况,可如今亲眼看到,抛开那些既有印象后,失望之情还是难以掩饰。

贾宝玉这时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身着一袭大红衣袍,面如冠玉,模样生得极为端正,瞧着倒是一副乖巧伶俐的模样。

不过贾云打量一番后,同样摇了摇头,心想着这也就是个没什么真本事的,那衔玉而生的事儿,贾云也就当个趣闻听听罢了。

恰在贾云观察他俩的时候,竟意外瞧见贾宝玉头顶有明晃晃的气运数值,高达八千点,这可是贾云所见过气运值最高的人了,比顾廷烨还多出两千点呢,反观贾琏,气运值仅有三千多点。

贾母见贾琏和宝玉来了,便对他俩说道:“你们俩过来,快给这位族兄见个礼。”

贾琏赶忙上前,朝着贾云拱手作揖,恭敬地说道:“见过侯爷。”

贾云微微点头还礼,说道:“贾兄有礼了。”

贾宝玉则带着几分不情愿,小声嘟囔着喊道:“见过族兄。”

贾云只是微微点了下头,脸上没流露出丝毫别样的情绪。

贾母见此情形,心里不禁有些失望,她原本还盼着贾云能对贾宝玉多几分赏识呢。

等贾宝玉行完礼后,大房、二房的庶子等陆续前来拜见,贾云皆是微微点头示意,没发表什么看法,也没显露出喜怒的神色。

待贾府诸多公子都拜见过了,李纨抱着贾兰从外面走了进来。

贾珠刚去世不久,贾兰尚在年幼,看着也就一两岁的模样,粉雕玉琢的,很是可爱。

贾云没太留意贾兰,倒是被李纨吸引了目光,只见李纨容貌极为出众,五官精致如画,气质温婉大方,当得起“美女”之称,这让贾云心里微微泛起了一丝涟漪。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