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夏元帝的妥协,曹国公和皇后的不满

换源:

  听到曹国公的话语之后,夏元帝并未即刻表态。

而是将目光投向邕王,问道:“邕王,曹国公告你纵容闻香阁管事将其子殴打致死,你作何解释?”

邕王微微昂首,神态镇定,略作沉思后,便不慌不忙地开口道:

“陛下,臣弟绝难认同曹国公所言。

那日之事,臣弟已着人详加探查。

曹国公之子曹胶,自行前往闻香阁畅饮,直至烂醉如泥。

彼时,他见我闻香阁歌姬姿容绝美,竟起了歹念,妄图强行掳走。

我闻香阁管事与一众打手,职责所在,不过是竭力阻拦其恶行。

怎料曹公子自身踉跄不稳,失足倒地,不幸撞上闻香阁内尖锐器物,终至殒命。

此乃实情,还望陛下明察。”

曹国公闻听此言,怒目圆睁,好似欲喷出火来,厉声呵斥:

“简直荒谬!

分明是你们邕王府蓄意谋划,设下此等阴险圈套。

用那歌姬为饵,诱我儿入局,而后趁乱将他推倒,致使我儿惨死。

休要在此巧言令色,妄图蒙混过关!”

邕王亦怒目而视,毫不示弱地喝道:

“曹国公,莫要血口喷人!

那日情形,在场诸多证人皆可作证。

陛下圣明,定能洞悉真相,还臣弟清白。”

夏元帝静坐聆听,面上虽不动声色,实则早已暗中遣派心腹暗卫细细探查此事经过。

心中已然知晓,邕王所言不虚。

然瞧着曹国公那盛怒且悲愤之态,料定他必不肯轻易罢休。

曹国公又怒声吼道:

“陛下,我儿生性纯善,乖巧听话,怎会做出强抢歌姬这等恶事?

必是邕王府恶意污蔑。

况且,我儿命丧闻香阁,邕王这般敷衍推责,难道就想了事?

陛下圣裁,定要为臣儿做主啊!”

邕王心中实则烦闷不已。

彼时他正在府中悠然休憩,忽闻闻香阁仆役惊慌来报此事,顿感大事不妙,心中大惊。

他虽在朝中权势颇重,可曹国公府亦非泛泛之辈,况且曹国公之女贵为当朝皇后。

思及此,他不敢有丝毫耽搁,赶忙整束衣冠,匆匆奔赴御书房,生怕曹国公在皇上面前添枝加叶,致使皇帝误判,而降罪于他。

此刻,夏元帝凝视着下方争得面红耳赤、各执一词的两人,并无即刻裁断之意。

他对邕王在朝中权势过盛,早已心怀不满,只可惜邕王树大根深,他苦无把柄可握。

如今曹国公府之事,恰似天赐良机,或可借此削减邕王在朝之影响力。

少顷,夏元帝缓缓开口:

“邕王,曹国公之子毕竟是在你邕王府所属之闻香阁中遭遇不幸,此事你难脱干系。

你且说说,该当如何处置?”

邕王敏锐察觉夏元帝似有偏袒曹国公府之意,心中不禁微微一寒,沉思片刻后,沉稳说道:

“陛下,臣弟愿将闻香阁内所有管事、仆役,皆交予曹国公府全权处置,且把闻香阁产业一并赠予曹国公府,权作补偿。”

然曹国公却对此提议极为不满,毕竟独子丧生,此等惨痛代价,岂是这般轻易便可了结。

且他亦听出陛下有维护之意,胆气愈发壮盛,高声道:

“陛下,岂能如此草率了事?

我儿在闻香阁遇害,幕后主使定是邕王无疑,还请陛下严惩邕王,以正国法!”

正当下元帝欲依曹国公之言,对邕王施以惩处,削减其权势之时,门外夏守忠神色匆匆而入,疾步趋近夏元帝身侧,附耳低语:

“陛下,门外六部尚书求见。”

夏元帝闻之,心中陡然一凛,暗自思忖:

“这帮尚书此时前来,所为何事?”

他抬眸向下扫视,恰见邕王嘴角悄然浮起一丝几不可察之微笑,心中不禁一惊:

“莫非六部尚书皆是邕王暗中邀来?

难道六部尚书已然尽数投靠邕王?”

虽满心疑虑,然仍沉声道:

“让六部尚书进来罢。”

夏守忠躬身应道:

“遵旨,陛下。”

俄顷,六部尚书鱼贯而入御书房,齐齐向夏元帝躬身行礼:

“臣等拜见陛下。”

夏元帝微微颔首,问道:

“诸位爱卿夤夜前来,所为何事?”

户部尚书率先出列,恭敬躬身说道:

“陛下,臣等听闻曹国公之子曹胶在闻香阁出事,此事干系重大,臣等联名恳请陛下将此案交予我六部审理,必能还曹国公府一个公道。”

夏元帝闻听六部尚书之言,面色微沉,心中对这些老臣本就心存不悦。

此辈皆是先皇临终所托重臣,且多与邕王过从甚密,令他身为皇帝,亦颇感掣肘。

曹国公见状,急忙进言:

“陛下,此事怎可交由六部尚书审理?

吏部尚书虽统管各部,然岂能处置我儿之事?”

一旁邕王却趁机说道:

“陛下,六部乃我大夏之关键要职,若不能处置今日之事,不如交付六部尚书办理,陛下意下如何?”

夏元帝目睹此景,已然明了六部尚书与邕王关系非同寻常,心中暗自揣度邕王在朝中势力究竟错综复杂至何种境地。

沉思良久,又瞥了一眼身旁曹皇后,犹豫片刻后说道:

“既此事发生于京城,不如交付京兆府尹审理。

至于六部尚书,不可插手此事。”

六部尚书闻言,齐齐微微躬身:

“谨遵陛下圣谕。”

实则他们今日前来,不过是因曾在先皇临终前有所应承,若朝中有危难之事,会力挺邕王一回。

如今人情既已偿还,自不会再生事端,况且此事确属越权之举。

邕王闻得夏元帝之言,心中暗自欣喜。

他深知夏元帝此前有惩戒自己之意,如今交由京兆府尹处置,于他而言,已是极为理想之结果。

京兆府尹虽权力颇大,然处理此案,最终大概率不过是将闻香阁管事与打手处以极刑,如此一来,他便可高枕无忧。

而曹国公与皇后见此情形,心中满是愤懑与不甘,然瞧着眼前局势,亦知这已是当下所能争取之最佳结局,只得强抑满心悲戚,躬身道:

“谨遵陛下旨意。”

然他们心中皆明白,今日之事虽暂且如此了结,曹国公府却绝不会就此善罢甘休。

他们对邕王的仇恨,恰似熊熊烈火,绝不会轻易熄灭。

且此刻他们对夏元帝亦颇有怨言,夏元帝起初虽有偏帮之意,最终却迫于邕王势力,将此事交予京兆府尹,此事恐将不了了之,而他们的儿子与弟弟,恐要含冤而死。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