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痛并快乐的太光帝,这贾恨真让人发愁啊

换源:

  如今的金銮殿上,

太光帝脸上没有了往日的阴沉与怒火,但却是布满了纠结之色,

为贾恨之事感到万分的头疼,

一方面边关需要这么一个能打仗的将领来抵抗金人,

另外一方面因为贾恨如今隐约有向太上皇一脉靠拢的趋势,一旦被他手握重兵,对自己来说可不是个好消息,

为此他不惜宠幸贾迎春,升贾政的官来拉拢贾府,

但效果甚微,

就在他发愁之际,身边的大太监夏守忠轻声道:

“陛下,前去边关宣旨的李公公回来了,说是带回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求见,”

太光帝正在发愁,听到是边关传来的天大好消息,

心中不由的泛起忐忑,

这李忠英是去给贾恨宣旨的,自然是从他那里回来,

这好消息大概率与贾恨有关,

莫不是贾恨又立什么大功了?

想到这里,

他心中是一边祈祷千万不要是贾恨立下战功,

一边暗下决心,

即便是贾恨立下大功,自己也要学群臣那一套,

坚决不能再给他赏赐了,否则等于是在养虎为患。

打定主意以后,太光帝沉声道:

“让他进来吧,”

在金銮殿众人的目光下,李忠英快步走了进来,

怀中还抱着一个盒子,

把盒子放到地上以后跪在地上激动道:

“大喜,陛下大喜啊,”

太光帝眉头一挑:

“这喜从何来,你仔细说清楚,”

“回禀陛下,奴婢此次前往边关宣旨,恰逢金人三万大军来犯西风城,城内只有贾将军率领的五千人,金人想要围点打援,以西风城为诱饵,吸引百里外的何应兆与郑成旭两位将军前来救援,然后在半路上设伏,”

听到三万大军围攻西风城,群臣脸色微微一变,

这贾恨如今是太上皇一脉的人了,众人自然不希望他出事,

兵部尚书周儒急忙道:

“快说,贾将军怎么样了,”

“大人莫急,听咱家慢慢道来,这金人统领本以为贾将军会率领麾下的人马死守不出,想要击败两路援军以后再攻城,没想到贾将军智比诸葛,勇赛关公,当机立断亲率三千人出城迎战,把一万金人杀的落花流水,哭爹喊娘啊,就连他们的统领都一个被杀,一个被俘,”

“好,”

李忠英的话音刚落下,殿内响起一片激动叫好声,

群臣的神色与第一次听到贾恨立功时完全两个样,

太光帝则是神色淡然无比,心中既喜又愁,

望着下面群臣叫好声一片,摆手道:

“诸位爱卿不必大惊小怪,这对于贾将军来说微不足道,还不至于如此失态,如果连区区一万人都对付不了,那太辜负朕对他的期望了,”

群臣闻言刚想据理力争,

没想到李忠英却是高呼一声道:

“陛下圣明,一下子便猜到了贾将军的战功绝非仅仅如此,击败围城的一万金人以后,贾将军率领麾下的三千人辗转两次,把前来的支援的人马从埋伏中救了出来,敌人的三万大军要么被杀,要么被俘,几乎全军覆没,”

嘶~

这下即便是太光帝再想怎么装淡定也装不下去了,

三千人辗转三个地方击败三万人,

中间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

把前来支援的人变成了被救援的,

这贾恨还是人吗?

三千人便能抵抗三万大军,

真不敢想象若是给他三万,三十万人马会是什么的后果,

不行,

绝对不能再对贾恨进行封赏了。

而兵部尚书周儒却是手持笏板站了出来:

“陛下,三千人击败三万人,还是正面战斗,此乃大振我军士气,扬我军威,如此大功,岂能不赏,臣以为当大赏,并且昭告天下,”

其余人等也纷纷站了出来:

“正如陛下先前所说,赏罚分明,不赏恐怕会寒了边关将士的心,”

“我看还是赏贾恨一个万户侯吧,如此以来,我大乾便有了第二个镇远侯,”

“不对,是远超镇远侯,贾恨入伍不过一年,镇远侯可是花了五年时间,”

“请陛下立即下旨封赏贾恨,”

看到这些大臣拿自己先前的话来堵自己,

太光帝心中简直比吃了死苍蝇还难受,沉声道:

“贾恨尚且年幼,若是就此大赏的话,恐怕他会居功自傲,变得目中无人,伤仲永的故事诸爱卿都知道吧,所以为了贾恨的将来考虑,暂时还是不要赏了,等他再立大功一起赏,”

群臣一听就不高兴了,

没等他们开口,下面的李忠英再次高呼道:

“陛下再圣明,”

听他这么说,太光帝心头升起一丝不祥之感,

说话大喘气,

越看李忠英肩膀上的脑袋越觉得碍眼,

不由的没好气道:

“朕有何事圣明,”

“陛下真是神机妙算,一下子便猜到了贾将军再立战功,他此次不但击败了来犯的三万大军,还斩杀敌人主将,此人便是陛下下诏必杀的代善,这便是他的人头,被俘之人还是努尔哈赤的亲弟弟舒尔哈齐,”

说着,李忠英打开了身旁的木盒子。

望着盒子中那颗血淋淋的脑袋,太光帝脸色阴沉如水,

这下再也没有借口了,

毕竟是他亲自下诏,谁若是杀了代善封万户侯,

更何况还俘虏了舒尔哈齐,

此等大功不封实在说不过去。

群臣见状则是大喜:

“请陛下立即下旨对贾将军进行封赏,”

“哼,再议!”

太光帝耍起无赖,一甩袖直接起身离开了,

群臣也不着急,这次封赏肯定是逃不掉的,

只是圣上心里一时间难以接受罢了,让他缓一缓,明天上朝再说封赏之事。

退朝以后,

李忠英并没有忘记临来之前答应贾琮的事,

把两封家书送到贾府。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