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环被赵姨娘一顿训斥,又见宝玉态度强硬,心中也有些怕了,便不情不愿地对宝玉嘟囔了一句:“对不住了。”
宝玉却是不依不饶,说道:“一句对不住就完了吗。我这小木马可是老祖宗亲手赏的,如今被他弄坏了,我心里难受得很。此事,我定要禀明太太,让太太来评评理。”
说罢,他便作势要往王夫人的院子走去。
赵姨娘见状,吓得连忙拉住宝玉,苦苦哀求道:“好二爷,好二爷,您就饶了环哥儿这一回吧。他年纪小,不懂事,我回去一定好好教训他。您若是将此事告诉了太太,太太一生气,我们娘儿俩可就没好日子过了。”
宝玉心中冷笑,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他并非真的要将贾环往死里整,只是想借此机会敲打一下他和赵姨娘,让他们以后不敢再轻易招惹自己。
他故作沉吟片刻,然后说道:“也罢,看在赵姨娘你苦苦哀求的份上,我便暂且饶他这一回。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他弄坏了我的东西,总要受到些惩罚才是。”
赵姨娘连忙问道:“不知二爷想如何惩罚他,只要二爷能消气,怎么都行。”
宝玉想了想,说道:“我也不为难他。就罚他将我这书房打扫干净,并且将我这几日看的书,都抄写一遍。若是他能认认真真地完成,此事便就此作罢。若是他敢偷懒耍滑,我便立刻去禀告太太。”
这个惩罚,说重不重,说轻也不轻。
打扫书房是体力活,抄写书籍则更是耗费心神。
对于平日里懒散惯了的贾环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折磨。
赵姨娘听了,虽然也有些心疼儿子,但比起被王夫人责罚,这已经算是最好的结果了。
她连忙替贾环应承下来:“好好好,就依二爷说的办。环哥儿,你听到了没有,还不快谢谢宝二爷宽宏大量。”
贾环虽然心中一百个不情愿,但也知道眼下形势比人强,只能低着头,闷声闷气地应了一声。
于是,在接下来的几日里,贾环便在宝玉的监督下,老老实实地打扫书房,抄写书籍。
宝玉也并未刻意为难他,只是偶尔会过去看看他的进展,提醒他不可懈怠。
此事过后,宝玉不仅成功地化解了与贾环的冲突,更重要的是,他在府中的下人之间,也小小地树立起了自己的威信。
那些平日里有些小心思的下人们,也都看明白了,这位宝二爷,虽然平日里看起来温和可亲,但却并非是个可以随意糊弄和欺负的主儿。
他不仅聪明,而且有手段,有主见,若是真惹恼了他,后果恐怕也不会太好。
从此以后,下人们在宝玉面前,也都更加恭敬和谨慎了,不敢再有丝毫的怠慢和轻视。
宝玉也乐得如此,他知道,在这个等级森严的大家族中,适当的威慑,是保护自己,也是更好地推行自己意愿的必要手段。
荣国府的清客相公们,每日里除了陪贾母、贾政等主子们说笑解闷,谈论诗词歌赋之外,有时也会涉及一些朝堂上的传闻和时下的政事议论。
这些人大多有些见识,又常年出入官宦人家,消息也颇为灵通。
他们谈论起这些事情来,往往也是头头是道,分析得有模有样。
宝玉虽然年纪不大,但对这些关乎国家大事的谈论,却也充满了兴趣。
他常常会搬个小杌子,坐在贾母或贾政的身边,竖起耳朵,认真地听着。
他将清客们所说的每一条信息,都默默地记在心里,然后结合自己前世所学的历史知识和政治常识,进行分析和判断。
他发现,这个时代的政治格局,与他前世所了解的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既有相似之处,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朝堂之上,同样有不同的派系和利益集团,彼此之间明争暗斗,勾心斗角。
皇帝虽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也需要依靠文武百官来治理国家,需要平衡各方势力,才能维持统治的稳定。
一些看似不起眼的政策调整,背后往往都牵扯着复杂的利益纠葛和权力博弈。
这一日,几位清客又在贾政的书房中高谈阔论。
他们谈论起最近朝廷上关于盐铁专营的一场争论。
一位姓钱的清客说道:“如今朝廷国库空虚,边防吃紧,有大臣上奏,建议恢复汉武帝时期的盐铁官营之策,将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权收归国有,以增加朝廷的财政收入。此议一出,朝野哗然,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不在少数。”
另一位姓孙的清客接口道:“盐铁乃民生之本,国之命脉。将其收归官营,固然能解朝廷燃眉之急,但亦有利有弊。利者,可增加国库收入,充实军备,稳定物价。弊者,则恐官吏从中渔利,垄断经营,导致盐铁价格上涨,加重百姓负担,甚至引发民怨。”
又有一位姓李的清客补充道:“孙兄所言极是。此事关键在于如何监管。若能选派清廉得力之官员负责此事,并制定严密的监管措施,防止贪腐和垄断,或许尚能推行。若监管不力,则必将弊大于利,后患无穷。”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从历史典故到现实利弊,分析得头头是道。
宝玉在一旁静静地听着,脑中也在飞快地思考着。
盐铁专营,这在他前世的历史中,也是一个反复出现,备受争议的政策。
他知道,这项政策的初衷,往往是为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应对战争或灾害等特殊情况。
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很容易因为官僚腐败和效率低下,而演变成与民争利,加重百姓负担的苛政。
他将清客们所说的信息,与自己前世的知识相结合,进行对比和分析。
他脑中对这项政策可能带来的各种利益关系和深远影响,渐渐有了一个模糊的判断。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