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玻璃镜子?宝玉的发明!

换源:

  他还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去寻找一些关于域外地理风情的图志和游记。

比如,他会向那些曾经出海远航的商人,打听海外各国的地理位置、物产风俗、以及航海的见闻。

他会向那些来自西方的传教士,请教关于西方世界的地理知识和地图绘制方法。

他还会在府中那些落满灰尘的旧书堆里,仔细搜寻,希望能找到一些前人留下的,关于域外探险或地理考察的记载。

通过这些努力,宝玉渐渐地对这个世界的广阔和多样性,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他惊叹于地球的浩瀚,惊叹于不同地域之间气候、地貌、物产的巨大差异。

他也了解到,在遥远的西方,存在着一些与大周朝截然不同的国家和文明。

他们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字,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政治制度,以及不同的科学技术。

这些发现,极大地开阔了宝玉的眼界,也让他对本朝的地位和实力,有了一个更为客观和清醒的认识。

他意识到,本朝虽然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在某些方面也确实领先于世界。

但在某些方面,尤其是在科学技术和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上,却并非如想象中那般是“天朝上国”,处处都领先于人。

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开始落后于那些新兴的西方国家了。

这个认知,让宝玉心中产生了一丝隐隐的忧虑。

他知道,闭关锁国,固步自封,只会导致落后和挨

贾府宗族庞大,除了宁荣二府这嫡派之外,还有许多旁支庶流,散居在京城内外。

这些旁支子弟,虽然也姓贾,也算是国公府的亲戚,但大多家道中落,生活贫寒,与宁荣二府的富贵荣华,不可同日而语。

贾芸便是这些旁支子弟中的一个。

他年纪不大,约莫十五六岁,生得身量未足,形容尚小,但眉眼之间却透着一股机灵劲儿。

他父亲早逝,与母亲相依为命,家境十分贫寒,连日常的生计都难以维持。

为了谋求一份差事,能够养家糊口,贾芸小小年纪便不得不四处钻营,求爷爷告奶奶,希望能攀上府里的关系,得到一些照拂。

他为人乖巧懂事,嘴巴也甜,又兼有几分上进心,不甘心就此沉沦下去。

宝玉在府中,也偶尔会遇到这位前来请安问好,或是托人说项的芸哥儿。

他看在眼里,对贾芸的印象倒也不坏。

他觉得,贾芸虽然出身贫寒,但却不像贾环那般自卑偏激,也不像府里其他一些纨绔子弟那样不学无术。

他身上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这在贾府的年轻一代中,倒是颇为难得。

宝玉觉得,贾芸或许是个可塑之才,若是能得到适当的引导和机会,将来未必不能有所作为。

一日,宝玉在园中玩耍,恰巧又遇到了前来府中办事的贾芸。

贾芸见到宝玉,连忙上前请安,口称“宝叔”。

(按辈分,宝玉确实是贾芸的叔叔辈,虽然年纪比贾芸还小。



宝玉见他行色匆匆,面带愁容,便随口问了一句:“芸哥儿,你这是要去哪里,瞧你这般着急忙慌的。”

贾芸叹了口气,说道:“回宝叔的话,侄儿正为谋一份差事而烦恼呢。

如今家中生计艰难,母亲又体弱多病,若是再找不到个营生,恐怕连下个月的嚼用都没着落了。”

他说着,眼圈微微有些泛红,显然是心中充满了焦虑和无奈。

宝玉听了,心中也生出一丝同情。

他想了想,便对贾芸说道:“芸哥儿,你也不必太过忧愁。

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只要你肯努力,总会有办法的。”

他又说道:“我瞧你为人乖巧,也有上进心,只是苦于没有门路罢了。

这样吧,我今日闲来无事,便与你说道说道。

你若想在府里谋份差事,或是做些营生,也有些门道在里面。”

贾芸听宝玉这么一说,顿时喜出望外,连忙躬身说道:“宝叔肯指点侄儿,侄儿感激不尽。

还请宝叔教我。”

宝玉便将贾芸带到一处僻静的凉亭下坐下,然后不经意地,却又切中要害地,指点了他几句。

他说道:“芸哥儿,你若想在府里谋差事,首先要明白,这府里的差事,大多都是由那些有头有脸的管事们把持着的。

你若想从他们手中得到好处,就必须懂得如何与他们打交道。”

“如何打交道呢。”

贾芸虚心请教道。

宝玉微微一笑,说道:“这打交道,也是一门学问。

首先,你要嘴巴甜,会说话,见了那些管事们,要多说些恭维奉承的好话,让他们听了心里舒坦。

其次,你也要懂得送些小礼,不必太过贵重,但心意要到。

比如,他们喜欢喝什么茶,抽什么烟,或是家里有什么红白喜事,你都要留心记下,在合适的时机送上一些,他们自然会对你另眼相看。”

他又说道:“再者,你也要表现出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要让他们觉得,你是个能办事,会办事的人,把差事交给你,他们也能放心。

平日里,要多观察,多学习,了解府里各项事务的流程和规矩,这样才能在机会来临时,抓住它。”

贾芸听了,连连点头,觉得宝玉说的这些,虽然简单,但却都是实实在在的道理,是他以前从未想过的。

宝玉又继续说道:“除了在府里谋差事之外,你也可以考虑做些小本营生。

比如,府里每日采买的那些花草蔬果,你若是能找到门路,从外面以更低的价格采买进来,再转卖给府里,也能赚取一些差价。

或者,你也可以学些手艺,比如编织些小巧的竹器藤器,或是制作些精美的香囊荷包,拿到外面去卖,也能补贴些家用。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