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贾成再次故技重施。。。

换源:

  在撤退的路线上,贾成再次故技重施。

他让手下故意丢弃了几件破损的、沾染了血迹的周军制式皮甲(来自之前遭遇战的缴获),又在附近留下了一些散乱的箭矢和搏斗的痕迹,甚至还有一两具穿着鞑靼服饰的大雪龙骑斥候的“尸体”(当然是伪装的)。

他要制造出这样一种假象:一支英勇的周军小分队,经过惨烈的战斗,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最终成功突袭并点燃了粮仓,然后在鞑靼人的围剿下,奋力突围而去。

做完这一切,贾成才带着那颗鞑靼百夫长的首级和令牌,以及沿途绘制的简易地形图,指挥着他的“幽灵斥候”队伍,选择了一条更为隐蔽、但也更绕远的路线,开始返回周军大营。

他知道,这一次,他带回去的,将是一份足以让他脱颖而出的惊天功劳!

第九章:奇功上报,初获瞩目

数日之后,当贾成略显疲惫、但眼神依旧锐利的身影,独自一人出现在周军前线大营外围的哨卡时,立刻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

距离他领命出发已经过去了七八天,远远超出了预定的三天回报期限。

所有人都以为,这个不知天高地厚、主动去送死的小小什长,恐怕早已和其他深入敌后的斥候一样,尸骨无存了。

负责盘查的哨兵看着眼前这个虽然风尘仆仆、衣衫上还沾染着干涸血迹(有敌人的,也有他故意弄上去的伪装),但精神状态尚可的“陈五”,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

“你……你是陈五?你还活着?”哨长结结巴巴地问道。

贾成没有多言,只是从随身的布袋里,掏出了那颗经过简单处理、但依旧面目狰狞的鞑靼百夫长的首级,以及那块刻有狼头图案的令牌,还有一卷绘制着简易线条的羊皮地图,冷冷地说道:“末将陈五,幸不辱命,探得敌主力大致方位,并成功焚毁鹰嘴崖鞑靼粮仓。

此乃敌酋首级、信物及沿途绘制之地形图,请将军过目,并速报张校尉!”

哨兵们看着那血淋淋的首级和明显带有异族风格的令牌,再听到“焚毁鹰嘴崖粮仓”这几个字,顿时倒吸一口凉气!鹰嘴崖粮仓失火的消息,其实已经通过一些渠道隐约传到了周军这边,但具体情况不明,更没人相信会是他们派出去的、几乎被认定为全军覆没的小分队干的!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样,迅速在营中传开!“那个去送死的陈五回来了!”“他一个人烧了鞑靼人的粮仓!”“还带回了鞑靼百夫长的脑袋!”……各种或惊讶、或怀疑、或嫉妒的声音此起彼伏。

很快,得到消息的张校尉便带着亲兵,急匆匆地赶了过来。

当他亲眼看到贾成,以及摆在他面前的那些“证据”时,脸上的表情精彩至极,震惊、狂喜、难以置信交织在一起!

“好小子!你……你真的做到了?!”张校尉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一把抓住贾成的胳膊,反复确认他是不是真人。

“回将军,末将侥幸成功。

”贾成脸上适时地露出一丝疲惫和“后怕”,但眼神深处却是一片冰冷。

张校尉立刻将贾成带回自己的营帐,并迅速召集了几位参谋和负责情报的军官,同时派人将此事火速上报给更高级别的将领。

在营帐中,面对着几位军阶明显高于自己的军官的轮番询问,贾成开始了他精心准备的表演。

他先是描述了自己出发后不久,便“不幸”与大部队失散(这是为了解释为何只有他一人回来),然后在绝望之际,“幸运地”遇到了一小股同样被打散的、番号不明、但个个骁勇善战的“友军溃兵”(自然就是大雪龙骑斥候的化身)。

他着重强调了这些“友军”装备的“奇特”和战力的“彪悍”,暗示他们可能是某支精锐部队的幸存者。

接着,他讲述了大家如何在绝境中同仇敌忾,决定合兵一处,继续执行任务。

他详细(但有选择性地)描述了沿途的艰险,与鞑靼巡逻队的几次“惊险”遭遇战(将斩杀斥候的功劳大部分推给了那些“友军”),以及最终如何依靠“兄弟们舍生忘死的冲锋”和一点点“运气”,在付出“惨重代价”后,成功潜入鹰嘴崖,点燃了粮仓。

至于那些英勇的“友军”现在何处?贾成的回答是,在完成任务后的混乱撤退中,为了掩护他带着重要的情报和证据突围,那些“好汉们”主动选择了断后,与追击的鞑靼大军“英勇奋战”,最终寡不敌众,“不幸失散”,生死不明。

说到动情处,他甚至还挤出了几滴“悲痛”的眼泪,捶着胸膛表示对不起那些“为国捐躯的无名英雄”。

他的这番说辞,虽然在细节上有些模糊不清,尤其是那支来历不明、战力强悍的“友军溃兵”显得有些刻意,但整体逻辑却能自洽。

更重要的是,他带回来的物证是实实在在的——鞑靼百夫长的首级和令牌做不得假,那份虽然简陋但标注清晰的地形图也极具价值,而鹰嘴崖粮仓被焚毁的消息也得到了其他渠道的侧面证实。

在当前北伐战事进展不顺、急需一场胜利来提振士气的关键时刻,贾成带来的这份“奇功”,无疑是一剂强心针!负责审讯的军官们虽然心中或许还有一丝疑虑,但在巨大的功劳面前,也乐得选择相信。

深究那支“溃兵”的来历?没必要,也不可能查清楚。

重要的是结果!

很快,贾成的功劳便被认定为“上上等战功”!考虑到他不仅完成了侦察和破坏任务,更带回了极其重要的敌酋信物和地形情报,上级指挥官(可能是某位将军或副将)亲自召见了他,当众给予了嘉奖。

“陈五!你以什长之身,敢领死令,孤军深入,烧敌粮秣,斩将夺旗,扬我大周军威!实乃我军之楷模!本将决定,破格提拔你为百户!赏银百两!好生干!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