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惊世骇俗的提议,贾赦的愤怒

换源:

  “陛下万万不可!”

“不说这修建陵寝也是需要吉时吉地的。

就是陛下也应该按照朝廷体制来办。

如若不然会很容易给后世儿孙留下恶例的。”

仁康帝这边话音刚落,礼部尚书便急忙出列对着仁康帝劝说阻拦了起来。

“那你跟朕说说,不动朕修陵寝的银子,这救灾的银子该从哪里筹集。

就朕修陵寝的银子去救济灾民还不够呢。”

仁康帝被打断阻拦,黑着一张脸冲着礼部尚书质问道。

“这…”

“回禀陛下,以臣看,不如今年在征收一次赋税吧。

不过考虑到百姓负担,臣觉得这一次征收赋税只需要征收原有赋税一半即可。

这样一来百姓没有负担,朝廷还能在征收差不多两千万两银子的税银。

只要朝廷节省些,这两千万两银子怕也能够让朝廷坚持到下次税收的时候。”

礼部尚书被仁康帝问的噎了一下,随后想了想便给出了一个自认为非常好的办法对着仁康帝回答道。

“简直一派胡言!我朝有你这样的官员,当真是我朝之耻。”

礼部尚书话音落下,仁康帝还没开口殿外便传来了一声怒喝。

听着怒喝,仁康帝与文武百官全都愣了一下不由自主的朝着声音来源看去。

而在殿外那高耸的台阶之上,正在为贾赦带路的小太监差点没被贾赦这一嗓子给带走了。

可即便如此,这小太监还是给吓得心肝乱颤,双腿发软差一点没直接从台阶上滚落下去。

“贾将军您…您莫要在承天殿前大嚷大叫,这不仅有失体统。

要是惊扰了陛下,怕是要治您个欺君之罪的。”

小太监缓了缓心情,苍白着脸色对着贾赦提醒道。

“行了,行了,赶紧的吧。”

贾赦却懒得跟小太监解释,对着小太监说了句便迈开腿加快了自己上台阶的速度了。

而在贾赦身后的贾珍同样被贾赦刚才那一嗓子给吓了一跳。

不过贾珍因为常年浸泡在酒色之中,不仅被酒色掏空了身体,也有缺乏锻炼的因素。

所以在贾赦身后的贾珍早就累的喘不上气,浑身开始冒虚汗了。

“贾将军,您等一下奴婢。”

小太监见贾赦加快了上台阶的速度,顿时大惊失色对着贾赦叫道。

要知道他是负责领着贾赦跟贾珍过来的,按照规矩等着他把贾赦还有贾珍领到殿前后,他是需要向皇帝汇报,由皇帝允许了贾赦跟贾珍才能够觐见皇帝。

而不是贾赦这愣头青冲他前面去。

倒是贾赦此刻早就顾不上他了。

因为贾赦被那个主张在征收一次赋税的大臣给气到了。

什么叫考虑到百姓负担,只需要在原有的赋税上减半在征收一回。

你以为老百姓手里的那点积蓄是取之不尽的啊!

更何况现如今大顺的老百姓哪个不是穷的叮当响的。

这没钱了就跟老百姓要,没钱了就给老百姓要。

怎的,老百姓挣那点钱全都上交国家,自己一文钱不用花是吧。

你们一个个天天锦衣玉食富得流油,怎么不见你们拿出点钱来为国家解决财政困难啊?

也是他跟贾珍都是贵族,所以在入宫求见皇帝时他们两个也被一直引进着往宫里走。

也正是如此他才能够听到那大臣如此惊世骇俗的一番提议。

“是何人在说话?”

仁康帝与百官的目光看向殿门前,可是殿门前除了护卫的禁军与值守的太监外,却看不到一人。

这让仁康帝忍不住开口询问道。

“回陛下的话,是臣在回话。

臣是一等神威将军贾赦。”

正在快步爬台阶的贾赦,眼瞅着快要到顶了,在听到仁康帝的询问后,急忙开口应答道。

说这话的功夫,贾赦的身影这才渐渐出现在了仁康帝与文武百官的视野当中。

“贾赦,陛下还未命你觐见,你怎敢肆意插话国家大事,扰乱朝廷秩序。”

礼部尚书看到贾赦出现,便冲着贾赦怒喝问罪。

“因为本将军害怕在说慢一步,你还会说出祸国殃民的亡国之言。”

面对礼部尚书的指责,贾赦同样一肚子的火气对其毫不示弱的反怼了回去。

“你…”

“陛下,臣弹劾一等神威将军贾赦扰乱朝堂秩序,妄议国策污蔑诽谤朝中重臣。

甚至还诅咒我大顺亡国。

臣还望陛下对贾赦使以严惩并逐出皇宫以儆效尤。”

礼部尚书被贾赦的一番话给气的脸色涨红。

继而也懒得跟贾赦争吵,直接对着仁康帝弹劾起了贾赦。

“陛下臣弹劾这位大人不敬上官,当朝直呼上官名讳,甚至身为朝中重臣不知民间疾苦说出动摇国本亡国之言。”

礼部尚书弹劾的话音刚落,贾赦紧跟着就对着仁康帝弹劾起了礼部尚书。

就贾赦与礼部尚书之间的指责弹劾,可是把文武百官给看的嘴角不住的抽缩。

不过却有一部分官员看着贾赦的目光不一样了,不说贾赦是不是坏了规矩没有得皇帝允许就直接进了朝会大殿。

就冲贾赦跟礼部尚书的对质,说礼部尚书不知民间疾苦,动摇国本还有亡国之言,他们就能看出贾赦并非是一个简单的人物。

因为贾赦如往常一样只顾着整天纸醉金迷的话,那绝对说不出这样的话来。

“陛下,臣冤枉啊!

臣对我大顺的忠心日月可鉴,为我大顺可肝脑涂地。

绝非贾将军污蔑臣说臣的一番言论是在动摇国本,是亡国之言啊!”

礼部尚书听着贾赦弹劾自己的话,心头别提多恨贾赦了。

你是不把我整死你不甘心是吧。

左一句亡国之言,又一句亡国之言。

我为皇帝出谋划策,怎么就动摇国本,怎么就成亡国之言了。

“没有污蔑?你可知如今我大顺百姓过着怎样的日子。

现在有多少地方的百姓因为承受不住朝廷重税放肆了赖以生存的田地,带着全家人成为流民了?”

“你可知现在有多少地方因为吃不上饭已经开始易子而食了?”

“你知不知道,现在朝廷每一次的征税,都会成为压倒百姓的最后一根稻草。”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