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铺满青阳城头,昨夜的喧闹慢慢消散。街道上行人多了起来,商贩重新摆起摊位,孩童在屋檐下你追我赶,好像那场大战压根儿没发生过。不过,城门两侧没清理干净的血迹和焦痕,还在提醒着人们,这片土地刚经历了一场惊险到极点的生死搏斗。
夜里天已经黑透,陆云逸虽说决定去北方古庙,但没马上动身。第二天清早,他站在县衙门前,望着远处慢悠悠过来的队伍。旗帜飘呀飘,马蹄哒哒响,一队穿着金甲的使者骑马走来,带头那人拿着诏书,一脸严肃。百姓们都停下脚步张望,小声嘀咕着朝廷的嘉奖是不是真像传言说的那样,能让陆大人再升一级。
“陆大人。”领头的使者跳下马来,双手捧着一卷明黄色的圣旨,“陛下下旨,特地来奖赏剿灭邪教的功臣。”
陆云逸往前迈一步,拱手行礼,接过诏书。他没急着打开,而是稳稳把诏书抱在胸前,朝使者点了点头。身后,赵岩、阿狸等联盟成员也都排好队,等着正式宣读。
使者展开诏书,扯着嗓子念:“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陆云逸之前剿灭邪教,已经封了‘护国御使’,这次再赏黄金一千两、良田一百顷,来表彰他的功劳。其他有功的人,也都有赏赐。”
人群里一下子传出惊叹声。所谓“先斩后奏”,意思就是陆云逸手里会有很大权力,差不多跟一方诸侯一样了。在现在朝廷局势还不稳定的时候,这样的任命可真是大胆。
使者接着念:“其他有功的人,也都有赏赐。赵岩赏从六品武职,阿狸赏五品文官衔,其他人,按功劳大小给奖励。”
读完,大家都跪下磕头谢恩,可陆云逸只是轻轻点点头,没马上跪下。他眼睛扫过那些熟悉的脸,心里涌起一股复杂的感觉。他明白,这道圣旨不光是对他以前功劳的认可,朝廷更惦记着灵契书的力量。昨天夜里老者说过:“灵契书的力量不能老用,不然会有不好的后果。”现在朝廷这么重用他,恐怕不只是因为这场胜利,说不定更想借着他手里那股神秘力量。
“大人,这可是大好事啊!”赵岩满脸兴奋,凑过来,“以后咱们能放开干啦!”
“是啊。”阿狸也咧着嘴笑,“谁还敢小看咱们?”
陆云逸轻轻笑了下,没多说。他低头看着手里的诏书,心里乱糟糟的。他已经接了圣旨,朝廷信任他,他就得把事儿办好。
接下来几天,青阳城里挂满彩灯,朝廷送来的粮草和士兵一批批到了,城里秩序也慢慢恢复。可陆云逸的心早不在这些表面的风光上了。
晚上,他在书房翻看新送来的各地情报,眉头皱得紧紧的。北方古庙的消息还没弄清楚,南方边境又有动静了,听说有不明妖怪出现,害几十村民离奇死亡。各种迹象都表明,邪教虽然被打败,但背后藏着的黑暗势力根本没被彻底除掉。
第二天早上,陆云逸把大家叫来开会。他站在堂前,眼睛扫了一圈,沉声说:“各位,咱们暂时赢了,但危险还没过去。朝廷这次加封,既是信任,也是责任。接下来,咱们不光要守好青阳,还得找出邪教残党背后真正的主谋。”
“大人说得对。”赵岩第一个表态,“属下愿意跟着大人拼命。”
“我也一样。”阿狸眼里闪着坚定的光,“不管敌人多厉害,咱们不能退。”
大家都跟着附和,气氛挺热烈。陆云逸微微一笑,转身拿出木匣里的灵契书。书页发出微弱的光,好像感觉到主人召唤,轻轻动了起来。
他把书放在桌上,小声说:“这书虽然损耗得厉害,但还有用。我打算自己去北方古庙,查查邪教最早的源头。要是能找到线索,说不定能揭开背后的真相。”
赵岩一听,吓了一跳:“大人,您要亲自去?您伤还没好呢……”
“没事。”陆云逸摆了摆手,“这事儿不能等。我会带上必要的护卫和法器,尽量降低风险。”
阿狸皱着眉问:“那要不要先告诉朝廷?”
“不用。”陆云逸眼神深沉,“提前说容易打草惊蛇。我要突然袭击,不要大张旗鼓地征讨。”
大家沉默一会儿,最后还是点头同意了。他们知道,陆云逸决定的事儿,不会改。
午后,陆云逸一个人站在城墙上,望着远方。阳光照在他肩上,映出一个挺拔的身影。风里带着泥土和青草的味道,让他想起多年前刚当官的时候。
那时候,他就是个小县令,满脑子热血,以为只要努力做事,就能换来天下太平。现在,他不再是那个啥都不懂的书生,成了掌握一方大权的护国御使。
但他也清楚,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
突然,耳边“嗖”的一声轻响。他转过头,看见一只黑色飞鸟飞过天空,朝着北方去了。那鸟快得像闪电,一眨眼就消失在云层里。
陆云逸眯起眼睛,心里警觉起来。他隐隐觉得,那只鸟不简单。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急匆匆的脚步声。一个信使跑过来,脸上带着着急的神色。
“大人,北方传来消息——”他喘着气说,“古庙那边,有异常波动,好像是……邪术留下的。”
陆云逸眼神一紧,转身快步走向议事厅。
“召集人手,准备出发。”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