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选人念书
赵家村的冰雪虽早已消融,小河边的柳枝也冒出了点点新绿,但那枝条仍显僵硬,尚欠柔美。凛冽的寒风仿佛在提醒人们:这倒春寒的天气,真不是一般的难熬。
就在这样一个让人忍不住想骂老天爷“这鬼天气还有完没完”的日子里,叶长生召集了所有叶家人,在宗祠里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
大家一个个把手缩进破旧棉衣的袖子里,陆陆续续地走进了叶家宗祠——年纪大的拄着拐杖,年纪小的蹦蹦跳跳,老老少少一共二十五口人,终于到齐了。
等大家都坐定后,叶长生缓缓开口:
“咱们跟赵二流子打官司输了,连同诉讼费用被坑了六十多两银子。你们兄弟中有人对叶冬有意见,毕竟家里只有他识字,能看懂赵二流子那份文书。”
“不过,也不能全怪叶冬。他只读过一年私塾,能认几个字已经不错了。赵二流子故意设了个圈套,指望他一眼就看穿,确实太为难他了。”
“归根结底,是我们太大意了。不该请赵三进来当中间人,这也是因为我们手里有了几个钱,就开始飘了。要怪,先怪我吧。是我拍板决定的,叶冬只是代表我们签了个字。”
“这几天我翻来覆去地想,终于明白了——咱们叶家要想长远发展,必须得有人读书!不能只是像叶冬那样识几个字就算了,还得明事理、懂道理,最好还能考个秀才出来。”
“家里没有读书人,就算赚再多的钱,将来遇到事还是会被别人耍得团团转,就像这次一样,竹篮打水一场空。”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叶长生这一番话掷地有声,说得众人频频点头,尤其是叶冬几兄弟,更是深有感触,纷纷表示赞同。
然而,现实总是骨感的。在这个年代,读书可是有钱人的专属。哪怕是最便宜的私塾,束脩、书本、笔墨纸砚加起来,一年也要十几两银子。
对于刚经历变故、手头拮据的叶家来说,这笔开销无疑是个沉重的负担。
老大叶春率先发问:“爹,咱家刚出这么大事,哪还有银子供孩子念书呢?”
叶长生深深叹了口气,语气坚定地说:“既然我做了这个决定,大家就得咬咬牙,省吃俭用,再努努力赚钱。赚了钱,就全力供孩子念书;要是赚不到钱……那就卖田卖地,也至少要供一个孩子念书。”
原来只是供一个孩子?想想也是,以叶家目前的状况,供一个都已经是勉为其难了。
可问题是,叶长生如今已有十五个孙辈,其中男孩就有八个。到底该让谁去念书呢?
叶夏试探性地问:“爹,您觉得让谁去念书比较好呢?”
叶长生环视四周,心里明白四个儿子各有心思,若贸然指定人选,难免引起纷争。
于是,他没有直接点名,而是提出了两个硬性条件:
“我考虑过了,具体人选不能偏袒任何人。但我定了两个标准:第一,孩子必须是念书的料,花了银子还学不好,那纯粹是浪费钱;第二,必须是六岁到十岁的孩子,从这个年龄段中选一人。”
一听这话,众人的表情顿时丰富了起来。
叶春一脸黑线,他的三个儿子最小的也十三岁了,根本不在候选之列。
叶夏则笑眯眯地搓着手,他八岁的儿子叶小荣聪明伶俐,怎么看都是块读书的好料子。
叶秋倒是挺淡定,他有两个儿子,九岁的叶小华和七岁的叶小富,虽然资质一般,但也算候选人之一。
至于叶冬,虽说他十二岁的儿子叶小丰按理说也可以开始启蒙,但叶长生把年龄卡在了十岁以下,这让叶冬心里很不是滋味。更何况,儿子前阵子大病一场,如今神志不清,显然也不是读书的料。
正当众人还在消化这些信息时,叶春第一个跳了出来表示反对:
“爹,第一条我同意,但这年龄限制我有意见!这年头,十多岁才开始念书的大有人在,就连赵三进都三十多了,不也在念书吗?”
叶长生早有准备,淡然回应:“这个年龄我是专门去问过张夫子的,他说太小或太大的孩子都不适合启蒙。老大你别有意见,将来侄儿有出息了,同样会孝敬你。咱们是一家人,谁去都一样。”
叶长生虽不是那种专制独裁的家长,但在家中颇有威望。他这样一说,叶春虽然心里不服气,也只能作罢。
叶夏趁热打铁:“爹,您说只选一个人,现在符合条件的只有小荣、小华、小富三人,那您觉得他们谁更有念书的天赋呢?”
言下之意,当然是想推荐自己的儿子。
没想到叶长生却道:“谁是念书的料,咱们做长辈的也不好判断。我已经请了张夫子,等下他就过来,到时候让他出题考一考,谁答得好,就选谁。”
这话说得公平公正,众人一时无话可说。
就在这时,一个意外的声音打破了沉默——一个多月没说过话的叶小丰突然站了起来,大声说道:
“爷爷,我也要参加!”
听到叶小丰突然开口说话了,叶长生先是一惊,随即又是心里一喜,差点没把手中的茶碗给捏碎。
这孩子——不是病了后不再说话了吗?难道是老天爷终于开眼了?
只见叶小丰嘴巴一张一合,像是刚学会说话的雏鸟,试探性地吐出几个字来。虽然声音还有些沙哑,但那可是实打实的人话!
正当大家还在震惊中没缓过神来,只听“啪”地一声,叶春怒喝一声,道:“小孩子插什么嘴,大人们正在讨论正事,你懂个屁!给我闭嘴,听着就好。”
叶春这一嗓子,震得屋檐下的麻雀都飞走了两只。
不料,叶长生却对叶春十分不满,眉头一皱,胡子一抖,直接骂道:“叶春,你是不是脑子进水了?小丰刚刚大病一场,难得他开口说话,这是多大的喜事你知道吗?你倒好,还凶巴巴地吼他!小丰,别管你大伯,你说说,为什么你也想参加?”
这话一出,满堂人都静了下来。
这两个月来,叶长生老两口和叶冬夫妇都愁得睡不好觉,吃不下饭,连过年都没放鞭炮——怕吵着孩子。
好好的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事故,变得痴痴呆呆、沉默寡言,整日坐在院子里看蚂蚁搬家,嘴里还念叨着谁也听不懂的“叽里咕噜”。
叫人如何不着急呢?家里请遍了方圆百里的大夫,药汤灌了一缸又一缸,结果还是白搭。
在叶长生的心里,两个月没有开口说话的叶小丰,此时能开口说话,那是比讨论谁去念书都更加重要的一件大事。甚至可以考虑给他杀一头猪庆祝一下。
这时,叶小丰的声音再次响起,清脆而坚定:“爷爷,我今年十二岁,如果我去念书,一定考一个状元回来。”
好大的口气!
这孩子,知道什么是状元吗?那可不是背几首诗、认几个字就能当的,那是全大荣朝读书人中的天花板,金銮殿上皇帝亲自点名的人物!
叶春一听,脸都绿了,又要张嘴训斥,可一眼瞥见老爹死死地瞪着他,仿佛下一秒就要抄起拐杖往他脑袋上招呼,顿时把话咽了回去,只能憋着气哼了一声。
听到叶小丰的话,叶长生震惊地张大了嘴巴,连假牙都快掉下来了;叶冬夫妇更是激动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恨不得当场给他磕三个响头。
叶长生一直认为,这叶小丰是孙子辈中最聪明的,原先也考虑过让他成为念书人选,只可惜一是年纪太小,二是叶小丰大病一场,成了“哑巴”,加上叶冬最近太不得人心,就只好把他剔出读书候选的名单。
哪知道叶小丰竟然在这种关键时刻开口说出话来,还张口便是要做状元,这可真是意外之喜,比捡到金元宝还让人高兴。
于是,叶长生满面笑容,慈祥地问道:“小丰,你知道什么是状元吗?”
叶小丰大声说道:“知道!就是大荣朝念书最好的人,如果我去念书,我一定发奋努力,考个大荣朝第一的状元郎!”
嘶!满堂皆惊。
尤其是叶冬夫妇,再也控制不住那激动的眼泪,一边擦眼泪一边点头,仿佛已经看到自家儿子披红挂彩骑马游街的画面了。
“行!”叶长生一兴奋,当场拍板,“小丰也参加张夫子的考校!”
叶长生这一拍桌子,不仅把桌上的茶杯震得跳了起来,还把整个家族的命运也拍出了新花样。
这下叶春夫妇不高兴了,叶春立即站起身来说道:“爹,你不能太偏心了!小丰说两句天真的话,还真当他就能成为状元郎了?要是小丰能参加,那小财也要参加。”
叶春这话一出口,屋外的鸡都吓得不敢叫了。
最后,叶长生也只得同意让十三岁的叶小财也参加进来,于是,候选人从三人变成了五人,原本简单的选拔,瞬间升级为“叶家五虎争霸赛”。
这场家庭会议,最终以叶长生笑得合不拢嘴、叶春气得直跺脚、叶冬夫妇感动得痛哭流涕收场。
而叶小丰,则成了这次风波中最闪亮的崽。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