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一次村大会

换源:

  郑德友再次来到县衙,高兴问:

“大人,你答应了?”

李太亮开始还以为积分很好赚,现在才知道,就算退赃也麻烦。

他这个七品县令,猴年马月才能解锁十关。

“我想过,你不能送东西,送去只怕人财两空。”

郑德友没听李太亮的忽悠:

“天下乌鸦一般黑,我就不信,那里的县令会不爱财?”

李太亮语重心长道:

“我是过来人,我最清楚这些事。到时他收了东西,又不替你办事,你能拿他咋样?”

郑德友怒道:“我会进京告御状,连那县令一块告。”

“不用如此。”

有些话李太亮不能说,就算去告御状恐怕也没用。

现在的大宋,已经腐败不堪。

“这样吧,我派人到雍丘去给那里的县令通口气,先看他如何办。他要不秉公办理,我一定会想办法,为你儿子申冤。”

郑德友大喜跪下:

“多谢大人,大人若办成此事,就是我郑家的大恩人,小人永不敢忘大人之恩。”

李太亮没办法,只好免费帮忙。

“记住,千万不要去送礼行贿,更不能送这玉观音。”

送走郑德友,李太亮总算松口气。就为说错话,惹出这么大的麻烦。

这事要不能解决,只怕郑德友还会去行贿。到时,那些孽账又要算到他头上。

“小维,你可知道雍丘县县令?”

“只是听说过,他叫吴存用,和我们没交情。”

江小维知道李太亮最近失忆厉害,已不足奇:

“那家伙也是个大贪官,若少爷只是带信去,他未必会买账。”

“买不买账我们都要带信去,实在不行再想办法。”

……

一大清早,几个年纪大把的男子来到县衙,抬头一看?全呆懵。

只见县衙大门上面,写了一幅很不小的字:

“热烈庆祝我县第一次村整风大会胜利召开。”

“他们在搞啥鬼?”一老头问:

“开个会而已,还要写幅字摆在这里?”

“红纸黑字,倒也喜庆。”另一老头叹道:

“可惜今日这会是鸿门宴,搞得越是热闹,我们恐怕越倒霉。”

今日的衙役也很喜庆,穿着干净的衣服。平时凶神恶煞的人,今日也挤出难看的笑容。

“几位大人,里面请。”

受老头刚才鸿门宴之说,大家的老心脏已在扑通扑通大跳。

“刘大人,万万不敢如此称呼,我们哪能算是大人?”

“算得算得,我都能算,你们自然更能。”

刘三几个迎宾的衙役,已被李太亮培训过几次。

李太亮说了,谁要敢将今日之事搞砸,新账旧账一起算。

连陈问几人都被退赃,他们哪会干净?一个个不敢不尽力。

“我带几位大人进去。”

刘三将他们带到平时升堂的大殿,这里已有一些人,有些人仍在瑟瑟发抖。

左右墙上,各画了三把铡刀,刀上还带着红色的鲜血。

另张贴了一些包公办过的案例,无一例外,都是些被砍头的贪官,有几个还是村官兼恶霸。

在正中间,除了包公那四个“明镜高悬”牌匾,还有一幅画像。

画像是他们熟悉的包公,包公才死几十年,他的像不少。只是这幅像,让人又敬又畏。

包公穿着荷叶边翻领宽袖长袍?,头戴冕旒,两侧垂香袋护耳。

这身装扮,是正宗阎王爷的穿着。

李太亮还未到,大家已三三两两偷聊起来。

“你听说没有,李大人让我们来,也不知从哪里听说我们贪了,要我们主动交待。”

“听说了,唉。天地良心,我绝没有贪污。”

“谁贪了?我们就算想贪也贪不了……”

知道这事的人不少,不知道的,一只手也能数过来。

那几人,算得上凤毛麟角的清正之人。

这些声音闹到大殿满员时,突然消失。

一个人出现在门口,全体起立:

“拜见大人。”

有些人差点又发出声音,李太亮太会欺负人,只有他一个当官的到场,另三位他没请。

但给了另三位一些事务打发,说是这样的会,他一个人就够了。

这事谁也没得到消息,就连陈问三人也以为他们一定能参加。

失去三个老大,大家失去主心骨,更加惶恐不安。

李太亮很没精神,脸色苍白油黄,双眼浮肿。

这次李太亮没化妆,他很想问候设计系统者的全家。

那孜孜不倦很有用,他这几天想睡睡不着,精力不是一般的好。

好到他还有心思亲自布置会场。

整整五天,李太亮几乎没能睡上一觉。

他已通过自己试验得出结论,孜孜不倦能管五天,今日是第七天。

昨天他补一天的觉,还没睡够,今日弄成这样。

李太亮误打误撞,他这样子,更加证实一些传闻。

“莫非他真梦到包公了?”

李太亮的服务还是很不错,他和大家面前都有一杯热茶,还有瓜子嗑。

“各位,我梦到包公他老人家了。”

李太亮知道那三人会给他们透底,一来就明说,只是没说他的污点。

“包公说,我县民怨太大。要是我管不过来,他想带些人下去亲自审问。”

“啊!”这事比他们想的还严重,一年轻人惊呼出声。

这年头,多数人都迷信,但也有无神论者。

一壮年男给大家打气:

“包公要查,他来查就好了。反正我们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就是,我们可不像有些人那样,伸手就有银子进。我们啥都没有,怕啥?”

几个嘴硬的说出,带动不少人附和。李太亮叹道:

“我也这样给包公解释了,我敢保证,我延津县的村官,都是些好官,绝不会贪腐,可包公不信,他还给我支了个招。”

大家听得心痒痒,李太亮将话打住。没办法,好奇的人太多:

“啥招?”

“上报朝廷,异地审查。”

李太亮这招在后世不新鲜,在这时候就是开创者了。

让邻县的抽些出来,成立一个工作队,来延津县各村审查。

怕村里人遭报复,不敢说,办法都替他们想好,匿名有奖举报。

凡举报属实,按事情大小给予奖励,并严格为举报人保密。

这一套说出,无神论者都惊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