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买官

换源:

  “王管家是谁?他来干啥?”

李厚年惊讶了李太亮一眼:

“王管家是副相王黼的管家,听说开封府现缺一通判。王德海下来跑官。谁给的银子多,那通判的位置就是谁的。”

李太亮终于接触到一个大贪,竟是以这样的方式。

王黼字将明,中书侍郎,现为大宋副相,正相是蔡京。

这王黼牛得不得了,是北宋六贼之一,说他排在第二位不为过。卖官鬻爵,不知贪了多少,是李太亮眼馋的主要对象。

“他以为我要买官?”

李厚年轻咳一声:

“少爷说过,在延津县多捞些银子,争取在京城买个官。”

“这次可是好机会,王管家第一站就来到这里,说明他们对少爷很满意。平时我们那些孝敬,没白给。”

还孝敬过人家?还好,以前的账不会算到李太亮头上。

通判虽只有六品,却是一州府除府尹外,最大最重要的官员。

开封府的通判更牛,相当于后世京城的市长。

真要能用几万两银子砸出来,倒也值得。

“咳咳”,扯远了。

“走,我们去会会那王德海。”

……

大厅,一个胖胖的中年男,一脸不悦看着李太亮。

“李大人好大的架子?要是去京城也这样?岂不是要辜负我家老爷的栽培?”

李厚年赶忙赔礼:

“少爷身子不舒服,来晚了些,王管家恕罪。”

“身子不舒服可不行啊”,王德海边敲桌子,边大摇脑袋:

“开封府通判如此重要的职位,交给一个身体不行之人,官家和老爷都不会放心。”

这样的嘴脸,李太亮上辈子见多了。现在才知道,都传承了上千年,还是没啥长进:

“王管家,开封府的通判值多少银?”

几人听呆?

都没啥改进,现在虽是苍蝇老虎多如牛毛的时代。这种事,能如此直白问?

况且还有两个丫鬟在一旁?

李厚年赶忙救场,将两丫鬟挥下:

“王管家别见怪,我家少爷是个直性子,心里包不住话。他为这事,茶饭不思……”

“别给我整那些没用的”,王德海倒没啥,反而有点欣赏李太亮:

“我这人也是个直脾气,就给你们明说了。开封府辖地十六县,谁给的银子最多,这个通判就是谁的。”

这口气?李太亮感觉很熟悉:

“王管家现在就收银子?”

王德海看了眼外面:

“人马我都带来了,你有多少银子我都能装下带走。听说李大人很会经营,想必银子一定不少吧?”

李厚年怕李太亮不知道,向他点头示意。

现在在县衙外,有一队人马,名叫收银队。

这些收银队,都是由自家下人组成,忠心不用说。

怕有人学自家老爷,每次收到银后,还得做成账,免得有人中饱私囊。

李太亮终于感觉自己很幸运,重生到这么一个贪污不设防的时代。上辈子他查贪污,可是被绞尽脑汁。

现在要是他来搞反腐,一反一个准,都不用刻意去找证据了。

“我哪有多少银?你们收了银,万一到时我选不上,能退吗?”

这话?如挖了王德海家祖坟,他勃然大怒:

“李大人这是不相信我,还是不相信我家老爷?”

打马虎眼?李太亮暗自一笑。

“不是不相信,我这里是第一站,以后万一有人出价比我高,我不是亏死了?不得不问清楚。”

李厚年恍然大悟,他还以为第一个呼声最高,第一个才是最大的冤大头。

别人只需收买王德海,哪怕多出一两银,以前那些就得打水漂。

“王管家,这事你得帮帮忙。要不,你最后来这里。你那份,我们一定不敢忘。”

王德海的小心思被识破,一肚子不满:

“过了这个村,可就没那个店了。你们要等,就慢慢等吧。”

李厚年还想留住怒走的王德海,被李太亮打住。

“少爷,王德海负气离开,那通判之位可就悬了?”

李太亮也想当大官,查更多贪官。不行啊,他问过小秘,行贿等同于受贿。一两银,就得扣一万个功德积分。

“传些流言出去,就说为这通判,我们已花了十万两银。”

“少爷高,如此做,想必有不少人都会知难而退,到时我们再?”

李太亮倒不是要做黄雀在后,他只是想破坏王黼的好事而已。

……

那群村官回去后,小秘恭喜的声音,不时在李太亮脑海中响起。

上次用两万积分解锁后,那两万积分消失了,小秘说解锁的积分,会被自动扣除。

现在李太亮的积分已超两万,仍未得到解锁,他两万解锁下一关的美梦破灭。

李太亮除了退赃,已在实施他那些无头银的计划。

这天,他又将众村官召来,有些人直接借故不来。

来的人没得到陈问几人的事先通知,惴惴不安来到县衙。

“热烈庆祝我县第一次兴村大会胜利召开。”

这次不但标语改了,陈问三人也在主席台上坐着。脸色不算难看,大家松了口气。

负责搞统计的武严汇报:

“报大人,应到四十五人,实到三十一人。”

陈问颇为满意:

“大人,我们的会是不是太多了?大家各有事忙,有些人可能实在来不了。”

“陈大人说得是,大家连薪俸都没有。啥好处都没有,他们也难啊。”

三人乐得见李太亮出丑,还算他的威望不小,都来了三十一人。

有些里正大人不来,派了下面的人来凑数。

都以为李太亮要催促交赃款的事,不只是老生常谈,他们实在是怕了。

只有上次被救的老头,一家人都来了,来感谢李太亮的救命之恩。

李太亮一脸无所谓:

“知道大家没啥好处,这次召大家来,就是给大家好处。”

全呆住,一老头没敢相信:

“大人,你没开玩笑吧?”

“我哪会给大家开这样的玩笑?”李太亮大手一挥,衙役抬来几口箱子。

打开箱子一看、全是银子和铜子。

一个个伸长脖子,死死盯着这些钱。

陈问也被李太亮的大手笔惊呆:

“大人,你不会是想把这些钱,发给大家吧?”

李太亮倒想如此简单:

“每个村一千两银,统一用于改善大家的生活,带领大家致富。至于没来的那些村?一律不发。”

惊呼声四起,一个年轻人转身就开跑:

“我去叫二叔公他们来。”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